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普 《中国报业》2010,(2):51-53
时下,不论是迅猛发展的网络媒体,还是受到极大冲击的报媒,都有着强烈的“联姻欲望”。报网互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了,但纵观国内各大报纸创办的新闻网站,截至目前,多数是“新瓶装旧酒”模式,根本没有多少“互动”的痕迹,以至在新闻传播上形不成合力。  相似文献   

2.
王椿 《中国报业》2010,(6):48-50
网络已经成为新闻资源富矿如今,报纸原创新闻被网络广泛转载,甚至连原创新闻报纸的名称也被网站编辑有意无意抹去,许多人已习惯于网站无偿"拿走"传统媒体的成果。虽然报纸读者大量流失,但报人亦无可奈何,只有想办法找回一些东西来。如有的报纸将“本报讯”改为“某某报讯”,只是企望能在网上留下报名。还有的报纸甚至主动与网站签订协议,  相似文献   

3.
脸书(Facebook)的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在20l3年3月曾说,他正致力使脸书成为全球每个人手中最好的“个性化报纸。”他还在新闻发布会上展示了一张名为《蒙特雷日报》(Monlerey Daily)的地方报——他们自己“制作”的一张“假报纸”.  相似文献   

4.
“报虫儿”曝光刘一达和商店里的侵犯专利权的仿冒产品一样,精神产品市场上的报刊中,同样有着一类侵犯著作权的抄袭作品。这里,我们要给一、引言“老派”新闻工作者拿报纸当眼珠子。一篇稿子,从语法到修辞,都十分讲究,有时为一个标点符号能抠半天,大有“语不惊人死...  相似文献   

5.
据赫斯特公司(Hearst Corp.)报纸部门主管史蒂文·斯沃茨(Steven Swartz)透露,由于在“大衰退”中广告额锐减,公司将全面提高所属报纸的订阅价格,并考虑削减报纸版面。  相似文献   

6.
媒介融合是传媒业当前发展的一股主流趋势。面对新媒体、新技术的冲击和挑战,曾独领风骚数百年的报纸媒体走向了报网互动、报网融合的发展道路。本文将探讨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在报纸新闻业务中的具体体现,以及报与网如何在内容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实现融合。  相似文献   

7.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近来与美国各大报纸接触,“试水”新推出的文字供稿服务,表明涉足通讯社业务之意。据媒体7日报道,这家24小时不间断播出的电视新闻网将不再局限于为报纸网站提供新闻视频,而是推出名为“CNN通讯社”的文字服务,提供由遍布世界各地的CNN供稿人撰写的文字稿件。报道称,这是继现任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创立彭博新闻社以来,首次有重要媒体进入通讯社领域开展业务。  相似文献   

8.
“这个冬天有点冷”。报业的2005年度,吸引人们注意的,已不再是又诞生了多少家报纸,又有多少同城兄弟肉搏。一个令人心悸的“半年业绩公报”,  相似文献   

9.
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真正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省级报纸(包括农村报、农民报和部分科技类报纸)也就三四十家,且普遍体量较小,部分报社还陷入亏损的边缘。  相似文献   

10.
产业类报纸世界各国都有,但像中国这样量多面广的并不多。据中国产业报协会统计,目前,我国产业报数量达82家。而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带“中国”字头的产业报有近60家,而我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全部大的产业门类只有39个。也就是说,我国不但每一个产业领域都有报纸,而且有的领域还不只一家。  相似文献   

11.
“报虫儿曝光(续)刘一达三、“报虫儿”家世今年年初,全国各地报贩子们的生意透着“火”。报刊大战,他们是受益者,正可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同时受益得利的,还有那些“报虫儿”。报刊大战是以“周末版”之战在京城拉开了序幕的。开始是以前年初,南方几家报纸...  相似文献   

12.
李婧  宋号盛 《广告导报》2006,(4):136-136
2006正1月4日起,上海《新闻晨报》、《新闻晚报》全新推出上海生活服务门户网站:嗨嗨网(www.highai.com)。“嗨嗨”网定位于上海的跨媒体互动生活服务圈,充分本地化的视角和服务化的经营思路为报纸的网站模式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侯明廷 《广告导报》2007,(10):116-117
正当2005年中国报业集体“抗寒”时,一家以报纸为对象的专业网站中国报业网“顶风而生”。面对中国报业前所未有的困难,以报业为主要目标群的中国报业网会生存下来吗?时间就在这疑问中从指间流过。三年过去了,报业网到底发展怎么样呢?又是如何为报业服务的?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报业网总裁黄菊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唐天虎 《中国报业》2009,(11):37-39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受到网络新媒体发展迅速、报纸应对数字化挑战不力、读者阅读习惯变化等影响,世界范围内的报业出现了财政赤字,印量减少,发行下跌,特别是最近两年,受到金融危机等因素的直接影响,很多大报也出现了“关”、“停”、“转”等现象。  相似文献   

15.
周全 《现代商业》2014,(19):65-66
传统报业在转型过程中,报网互动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策略,目的是将广大的读者注意力从传统报纸延伸至相关的网站上。刊登于报纸的商业经济平面广告自然也跟随此趋势,并将二维码作为连接线下线上的超级入口而广泛应用。然而二维码本身并无放大宣传效果的功能,与此相反,随着消费者对二维码更加熟悉,在平面广告中应用二维码逐渐浮现出各种困境。本文就此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6.
马志春 《中国报业》2012,(10):49-51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传媒生态环境中,读者选择报纸时,已经从“看内容买报”转变为“认品牌读报”,报纸品牌传播的作用日益显著。随着新闻传播“分众化”时代的到来,读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被动接受者,而是现代信息消费者,并且主动参与到新闻传播活动中。  相似文献   

17.
文曲星电子学习机不但利用网络媒体,在青少年放暑假的“黄金时段”,以及青少年偏好的“黄金频道”,加大投放力度,而且也充分考虑孩子家长的媒体接触特点,在电视、报纸等媒体投放。虽然文曲星的网络广告投入只占整个推广费用的5%,但其性价比却相当高,通过平衡几种媒体的投入比例,达到最佳的立体化覆盖效果。  相似文献   

18.
报书互动,是在报纸和图书之间进行的资源再度开发,是实现效益共嬴的一种优势整合模式,是传统媒介融合的重要组成。报书互动,既是报纸与图书内容上的彼此交融,也是传播形式上的互相借力。山雨欲来风满楼。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报纸图书从内容到传播形式,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报书互动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报书互动的历史与现状报纸新闻忠实地记录历史,图书则让记录再现,传统意义下的报书互动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所谓“云报纸”与7年前推出的报纸二维码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云报纸是拍报纸上的图片,然后从读者的手机上,转到相应的网站上去;而二维码是拍码,从读者手机转到相应的网站上去。一个拍图、一个拍码,本质上都是为了丰富报纸的内容、表现手段,“融合报纸与网络媒体的优势”。不同的是,云报纸借用了当前流行的“云”概念,显得更拉风一些;拍图比拍码更耗费流量,对于读者来说,更花钱、更麻烦。  相似文献   

20.
宋冰 《中国报业》2013,(7):70-71
集了159个“中国集报之家”和132种“中国集报精品”的两部书——《中国集报之家》和《中国集报精品》已经问世。作为评审之一、中国当代历史新闻学的大家,已经85高龄的方汉奇教授这样说:收藏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