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社区作为高校日常管理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场域,承担着培养可堪大任、能挑重担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在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深入推进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是遵循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化水平的题中之义。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因此,要把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系统内涵,厘清系统建设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系统思维要求,并以此为着眼点探索有助于“一站式”学生社区系统建设的实践理路。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高校一体推进“三不腐”机制建设,是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首先阐述了一体推进“三不腐”机制建设的提出和内涵,其次分析其重要意义,并探讨了当前“三不腐”机制建设中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针对性策略,如运用严肃反腐手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构建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使“三不腐”机制在高校全面从严治党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为高校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薛丹 《经济师》2005,(4):98-99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 ,西部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内地高校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通过专门开办“民族班”为西部地区培养优秀人才。文章通过对内地高校开办“民族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分析了“民族班”学生的思想现状和特点 ,提出了内地高校加强“民族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冯文波  李华昌  刘莅  左伟 《经济师》2020,(8):141-142
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工会工作要想开拓思路、创新形式、提升水平,构建"互联网+"工会服务教工体系,打造"智慧工会"是必然之举。高校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大数据、交互性、智能化优势,在数据共享、平台拓展、舆论引导、文化建设等方面改革创新,努力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为维护教工合法权益,服务高校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22,(1)
新时代背景下,对高校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举措,也是辅导员队伍提升自身价值的必然选择。但辅导员队伍在专业化建设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致使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发展缓慢。文章从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方面进行浅析,并提出可行性的专业化建设对策,进而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方向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区建设正在全国广泛开展。地方政府借推行农村社区建设的机会圈占耕地用于非农业建设,正在一些地方形成一股新的"圈地"风潮。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农村社区建设的两个案例进行分析后认为,借农村社区建设蚕食耕地,利益驱动是动因,手法巧妙,隐蔽性强,对耕地的危害性非常大,需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6,(3)
"村改居"社区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是连接农村与城市的一种特殊社区。从传统农村转向"村改居"社区,随着管理体制的变革、利益格局新的调整、群众思想上新的变化,社区工作的难度明显增大,"村改居"社区干部在整体上出现了年龄结构上、思想认识上、工作方式等方面的不适应。因此,重视加强"村改居"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过硬的"村改居"社区干部队伍,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推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韧性社区与智慧社区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作为“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在社区基层的重要载体,“社区云”信息平台将为社区的韧性建设注入新动能。通过发挥制度、组织、主体和技术韧性的组合优势,“社区云”能够助力社区实现平战机制的顺畅转换、织密社区主体间的合作网络、提升居民防御风险的能力以及提升风险防范的智慧化水平。而目前“社区云”平台在数据赋能、平台吸附等方面表现不佳,在韧性社区建设中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有望进一步迭代升级。  相似文献   

9.
刘芳 《时代经贸》2010,(6):246-247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独二代”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与“独一代”相比,“独二代”有着鲜明的性格特质,作为开展育人工作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如何合理定位,以迎接即将步入大学的“独二代”们的挑战,这是本文期望探讨和解决的。  相似文献   

10.
黄国坤 《经济师》2023,(8):163-164+16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师德师风”是教师执教之本。“党建+”视域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具有显著成效,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并针对“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现实挑战及党建工作对于“师德师风”建设的积极促进作用进行分析,最后对“党建+”视域下的“师德师风”建设进行探讨,并对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改进教师职业作风,最终实现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尹慧颖 《新经济》2021,(4):51-55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根植于民族文化的亚文化.面对社会转型期企业发展的诸多挑战与问题,有必要以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指引新时代企业文化的建设,使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中获得滋养.老子的“水”思想阐释了“水”的至善不争、至柔攻坚、善下包容等特性,启示着新时代企业文化的建设应注重利他责任、变通创新与尊重员工等方面,以...  相似文献   

12.
资助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三全育人”立足全员全程全方位导向,为资助育人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资助育人的边界和路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发展至今,育人功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机制局限、主体受限、形式有限的现实情况阻碍了育人成效的发挥,唯有推陈出新,以“互联网+”技术平台为依托、聚合“家校企”多元力量、推进物质精神双向激励、协同打造“授人以渔”的长效发展体系,才是提升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性和长效性的新时代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加强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对于落实“三个代表”要求重要性,并对高校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对策、以确保“三个代表”思想在高校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4.
苏海蓉  冯汉杰 《经济师》2022,(4):118-119
高校内部审计在新时代审计全覆盖的背景下,如何做好《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新定义内部审计扩展的审计咨询服务,文章通过案例探析高校内部审计的新定位。审计咨询服务是把审计从“事后监督”的角色逐渐过渡到“事前提醒”上来的具体做法,做到风险早预防,目的在于促进高校健全内部控制、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积极推进教育审计全覆盖,力争做到“哪里有教育经济活动,哪里就有教育审计”。  相似文献   

15.
努力开创社区建设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叶飞 《江南论坛》2004,(12):35-36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加快推进,城市管理重心的逐步下移,“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形势对我们做好社区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社区建设工作的使命感,提升目标定位,加快发展步伐,把我区的社区建设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与思维模式,并逐步催生网络文化。作为网络集中地,高校社区也势必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构筑起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社区,成为高校社区文化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校网络社区文化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因此,其与互联网“同呼吸、共命运”,为推动高校网络社区文化建设,需要立足“互联网+”时代背景,以技术赋能网络社区文化建设,为高校大学生网络社区文化建设的困境寻求突围之策。  相似文献   

17.
社区内的教育文化资源相对比较隔离,而高等院校是社区内重要的文化传播和基地,高等院校利用自身的优势促进社区发展对社区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有利于自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进一步发展。高等院校作为城市社区的特殊单位,既有朝气蓬勃的青年团体,又有富有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上有着天然和特殊的优势,高等院校可以将先进的价值观念和意识传播到所在社区,在整个社区内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从而提升高等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层次。  相似文献   

18.
邓珂 《大陆桥视野》2022,(12):115-117
信息时代背景下各个行业都在开展着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为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高校大学生就业管理中同样也在推进信息化建设,将学生信息和就业信息相对接,为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就业发展搭建智能化的信息平台,以更加简单便捷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就业工作服务。但实际上,高校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影响就业服务的有序性,也制约就业信息化的作用发挥。基于此,本文对高校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问题进行分析,并明确其有效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9.
20.
丁峰 《经济师》2008,(10):57-58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巩固城市基层政权,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和谐社区的建设。大力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既是社会进步的集中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