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企业行为理论和参照点理论,探讨了业绩期望落差与企业创新性行为和寻租性行为之间的动态关系,并且考察了CEO权力和独立董事监督的调节作用。利用2013-2018年沪深A股制造业非国有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当期望参照点占主导地位时,随着业绩落差的增加,企业的长期风险承担意愿增强、短期风险承担意愿减弱,但当生存参照点起主导作用时,企业的长期风险承担意愿减弱,而短期风险承担意愿增强,因此业绩期望落差与创新性行为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关系,而与寻租性行为呈先减少后增加的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CEO权力弱化了业绩期望落差与寻租性行为的U型关系,独立董事监督强化了业绩期望落差与创新性行为的倒U型关系。研究深化了对业绩落差状态下企业风险承担行为的理解,丰富了企业行为理论的研究成果,对企业管理实践也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3.
4.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国际风投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中国的上市企业中,业绩对赌协议也慢慢进入到我们的视野,同时也成为了我国企业并购中的热门字眼。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国际风投通过受让股权以及认购新股的手段投资我国各种有潜力发展的企业。在投资企业的过程中,很多风险投资基金与目标企业、原股东等存在一些合同形式的约定条款,以此来降低投资中存在的风险,其中条款的内容包括业绩对赌条款、优先购买权、赎回权条款等,最常用的就是业绩对赌条款。比如富春股份收购的业绩对赌补偿案例中,因签订了业绩对赌协议,有效提高了风投的安全性。当然业绩对赌协议不仅仅应用在风投领域中,也可用于日常企业长期股权投资以及企业并购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以A股上市公司在2009—2019年发生的并购重组事件为样本,考察内部人减持自利动机对并购业绩承诺的影响。研究发现:并购前一年的限售股解禁比例对并购业绩承诺的使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有业绩承诺的公司,内部人在并购后会进行更频繁和更大规模的减持,并且能够从减持中获取更高的长期超额回报。拓展性检验结果显示:融资融券制度和减持新规可以有效抑制内部人减持自利动机驱动的并购业绩承诺;当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越不利、管理层短视程度越高时,内部人减持自利动机对并购业绩承诺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9,(5)
在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企业在发展推动下会出现并购重组的需求,在重组过程中常会承诺一些业绩条款以促进重组的进度,但是这些并购重组的承诺是否最终能够达成还需要时间进行检验。本文就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过程中对于业绩承诺的实现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进而对一些没有实现业绩承诺的企业所具有的特点进行甄别,并给投资者在并购重组过程中所承诺业绩的风险提供了相应的识别方式和应对办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要求“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防控金融风险已经成为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2019年初,A股上市公司业绩爆雷事件持续上演。根据2018年年报、快报或预告数据显示,有上百家上市公司去年业绩的亏损额或超过10亿元,A股史上遭遇最大的业绩爆雷潮,业绩承诺是其中最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受业绩承诺影响最大的公司莫过于天神娱乐,并购的多笔标的未能完成业绩承诺,导致巨额亏损。本案例描述了天神娱乐并购历程,分析实体企业业绩承诺完成情况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9,(6):160-161
随着并购重组成为许多公司扩大生产的一条新道路,并购活动中的业绩重组与盈余管理也逐渐成为财务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海澜之家案例的研究,指出海澜之家进行并购重组的动机,并对海澜之家为了实现承诺业绩使用的盈余管理手段进行分析。论文研究发现:第一,公司为了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会选择签订业绩承诺协议。第二,公司为了实现承诺业绩,会选择盈余管理的手段美化当年业绩。第三,业绩承诺制度并未完善,因此政府应当制定更加完备的制度。 相似文献
9.
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件为基础,通过对产权性质与并购重组承诺业绩增长率的关系分析,考察国有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承诺业绩增长率问题上的诉求偏好,进一步分析并购交易类型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国有上市公司在签订业绩承诺协议时要求的承诺业绩增长率显著更低;但并购类型的作用使国有上市公司的上述做法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观;横向并购情况下,国有上市公司不再表现出显著更低的承诺业绩增长率偏好.本研究为并购交易双方、投资人和监管层深化对业绩承诺问题的认识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经济蓬勃发展,数字消费成为趋势。那数字经济影响居民消费升级是驱动效应还是抑制效应呢?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3—2021年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以及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究数字经济与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实证表明: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的驱动效应,但存在一定滞后效应和区域非均衡特征;受居民消费意愿水平调节,数字经济与居民消费升级之间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消费意愿水平以0.6259、0.7193为门槛值,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呈现先抑后扬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EVA与企业业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VA是一种目前最为流行的业绩评价与激励系统,它的目的在于使公司管理者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其行为准则。文章在对EVA的理论进行简述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EVA在评价企业经营业绩方面的优越性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希望能对构建我国企业的业绩评价系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竞争加剧,并购重组成为提升上市企业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选择.一般情况下认为,并购会实现协同效益和规模效益,但是大规模的溢价并购,会给并购企业带来商誉减值的风险,对并购后企业的运行发展造成更多不利因素.因此,大规模的高溢价并购,并不是合理的存在因素,也会对整个市场的良性竞争造成不利影响.另外,在并...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其能否在重塑产业空间布局的过程中促进公平效率更加统一,目前尚缺乏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本文使用融入了中间投入品的新经济地理模型,并基于由数字技术变革所引致的城际产业关联水平、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以及区际交易成本的参数变化,来识别数字经济重塑产业空间布局的微观机理。利用2011—2019年我国28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以及“宽带中国”的准自然实验等方法,本文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促进区域产业均衡发展的微观机理。研究结论表明:第一,数字经济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城际产业关联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又在两者的交互作用下促进了区域产业的均衡发展;第二,数字经济的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特征不利于大城市的产业扩散,进一步加剧了产业空间布局的极化风险;第三,数字经济所带来的交易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引导产业扩散,重塑均衡的产业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我国企业天价并购后业绩承诺兑现情况呈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乱象,其中盈余管理成为并购标的企业规避业绩承诺补偿义务的常见手段。本文基于2013—2017年新三板上市标的企业样本,运用逆向思维,将期望理论应用于并购重组中业绩承诺负面效应分析,研究业绩承诺制度与标的企业盈余管理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签订业绩承诺显著提升并购后标的企业盈余管理水平。其中,承诺的业绩增长率以及股份补偿方式作为业绩承诺的重要条款,均对并购后盈余管理水平产生明显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标的方高管股权激励强化了业绩承诺所诱发的盈余管理水平;标的方所处的高行业竞争态势显著加强业绩承诺与并购后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以上结论表明,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业绩承诺制度对并购标的企业所产生的约束有限,其负面效应不应忽视,投资者应理性认识和把握;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促进优化并购交易业绩承诺方案和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6.
业绩承诺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并购中,以提高并购的效率。而中小投资者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利益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备受关注。业绩承诺一方面作为并购机制有效地缓解了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其高违约率也伴随着有大股东套利,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现象。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安洁科技并购威博精密为例,探究业绩承诺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有效性问题。研究发现,业绩承诺可以在短期提升公司的股价,但随着业绩承诺的未达标,大股东可能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提前离场,而中小股东的利益却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18.
经济增加值与企业业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 80年代美国出现的评价企业业绩的经济增加值 (即EVA ,EconomicValueAdded)法是一种比传统会计利润更加有效的指标和评估体系。EVA的计算因考虑了全部资金成本 ,并对因遵守公认会计原则而扭曲经济真实的报表项目进行调整 ,使得EVA更准确地反映了企业创造的真实经济利润。作为企业业绩评价指标 ,EVA因此有着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机遇与挑战: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逐渐升温。其中,大部分并购主要集中在能源领域,其次,金融行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并购也比较频繁。在海外并购的热潮中,既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本文分析总结了部分海外并购的案例,结合金融危机的大背景,分析了当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的问题、风险以及思考和提出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杨竹清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82-85
中国企业主要的成长模式深深植根于企业文化和结构中,较多表现为倾向选择单一的增长路径,直到遇到发展瓶颈时才被动考虑其他路径,而当采取其他增长路径遇到挫折时,又退回原来的成长路径。自源、借力和并购三种增长路径应该如何选择,关键取决于外部资源获取的难易和时间成本的大小。总体原则是,当外部资源较难获得时,企业选择自源式增长为佳;当时间成本较大时,企业选择借力和并购式增长为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