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据《2013年度中国报纸广告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报纸广告刊登额下降8.1%,降幅超过了2012年的7.5%,在一片唱衰纸媒的今天,小且数量多的社区报是否能成为拯救中国报业良药?从2003年中国第一份城市社区报诞生至今,一些社区报停刊了或是改版了,也有一些社区报一直展现对民众区域划分的独特优势,活的很好。本期报刊资讯将聚焦社区报的发展,通过分析其现状以期为中国报业未来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2.
很多学者认为中国报业目前的产品结构不合理.应该有社区报这种类型;而且因为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社区报在广告和发行收入方面占到整个报业10%的份额,因此,他们更坚定地认为社区报在中国有广阔发展前景。但笔者认为,发达国家社区报的繁荣不是偶然。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8年,中国社区报走过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心城市社区和二线城市人群的重构组合,促进了社区建设日益成熟、社区读报需求显现?截至目前,国内主流报业和社会各方面借鉴国外经验栽培的社区报实验品不下数十种。以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的介入为标志,中国社区报实验的序幕已经拉开。  相似文献   

4.
就中国目前的报业环境而言,城市主流日报的新闻50%以上重复,而居民真正需要的社区生活新闻,报纸关注却相对较少。但是,社区报恰恰是中国报纸的长尾所在。美国社会学者莫里斯·加诺维兹在其专著《都市社区报的图景》中指出:社区报的标志特征就是‘对某个特定社区的服务性和归属感’。因此,所谓社区报,就是服务于城市中某个特定社区的读者,并强调其归属性和认同感的报纸。  相似文献   

5.
就中国目前的报业环境而言,城市主流日报的新闻50%以上重复,而居民真正需要的社区生活新闻,报纸关注却相对较少。但是,社区报恰恰是中国报纸的“长尾”所在。美国社会学者莫里斯.力口诺维兹在其专著《部市社区报的图景》中指出:“社区报的标志特征就是‘对某个特定社区的服务性和归属感’。”因此,所谓社区报,就是服务于城市中某个特定社区的读者,并强调其归属性和认同感的报纸。  相似文献   

6.
《宝安日报》创刊于于1993年7月,原为深圳市宝安区委机关报。2004年9月,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宝安日报》由宝安区委机关报改为深圳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一份综合性社区报。在发展转型过程中,宝安日报社秉持为全国区域报“试水”、创办中国社区报的理想,不懈努力,不断探索,一直向前。  相似文献   

7.
今年4月25日,郑州晚报第一张社区报《金水郑东金版》与读者见面,开河南省社区报之先河。社区报以“咱郑州人自己的报纸”,“我们一直在你身边”为办报宗旨,贴近社区,贴近居民,集中提供全面的社区信息,为居民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8.
在对社区报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归纳了社区报研究所涉及的三个主要方面:社区报的概念与特征、存在的问题、发展战略。文章对每个方面均进行了文献梳理和简要评述,最后指出了社区报研究的一些不足和今后提高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2009年10月28日,珠江时报的第一份社区报《桂城社区周刊》正式创刊,然后是2010年10月的第二份社区报《罗村社区周刊》,2011年7月的第三份社区报《狮山树本周报》,2013年3月的第四份社区报《九江社区报》,以及还会陆续发行的三份社区报。2013年创办的社区报将超过前三年的总和,发行区域也从佛山最富裕的区域走向中心城区。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呈现了社区报示范效应的量变路径。  相似文献   

10.
广义上的社区媒体,包括生活社区媒体、校园社区媒体和商务社区媒体等,目前我们所说的社区报大多属生活社区媒体。  相似文献   

11.
罗自文 《中国报业》2014,(18):13-14
委内瑞拉的社区媒体起源于草根媒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其参与式传播模式满足了社区报发展的内在需求,即社区媒体的工作人员来自于社区本身,促进了传者和受众的融合;报道内容主要围绕社区进行,促进了社区问题的解决;报道目的是给社区成员赋权,提供发言载体和讨论平台,促进了社区的发展。这对解决当下我国社区报发展过程中身份未明、功能未定、前途未卜的三大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0月28日,珠江时报的第一份社区报《桂城社区周刊》正式创刊,然后是2010年10月的第二份社区报《罗村社区周刊》,2011年7月的第三份社区报《狮山树本周报》,2013年3月的第四份社区报《九江社区报》,  相似文献   

13.
李韧 《中国报业》2012,(16):40-42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中1979-2002年之间的文献,获得22篇社区新闻研究文献样本。阅读分析研究样本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早的社区新闻实践主要是在有线电视领域,而学界对社区新闻的研究则比通常认为的要早10年。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早期社区新闻研究的特点,并指出从本质上重新认识和定义中国的社区新闻以及社区报这样的核心概念,是未来国内社区新闻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凯 《中国报业》2012,(5):28-30
发行量只有15000份的社区报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活出一份精彩?《领航员》这份三获“全美最佳社区报”称号的报纸给我们的启示是:勿以地小而不为,关键是能否真正拥抱小众概念……  相似文献   

15.
石大东 《中国报业》2013,(11):30-31
今年4月25日,郑州晚报第一张社区报《金水郑东金版》与读者见面,开河南省社区报之先河。社区报以"咱郑州人自己的报纸","我们一直在你身边"为办报宗旨,贴近社区,贴近居民,集中提供全面的社区信息,为居民排忧解难。接下来,郑州晚报积极筹备扩大社区报的覆盖面,至5月底,《管城东区社区金版》、《二七中原社区金版》相继出刊,将郑州主城区的北区、东南区、西南区全部覆盖。同时,《登封社  相似文献   

16.
海外传媒     
《中国报业》2014,(5):96-96
2月4日,美国全国报纸协会发表了由雷诺兹新闻研究院完成的2013年度社区报纸阅读调查结果:每周至少阅读一次的平均阅读率为67%,首次低于70%。2011年为74%.2012年为71%。调查显示,47%的人优先使用“报纸”和“信息报网站”获取新闻信息;94%的读者认为,报纸的信息非常丰富;80%的人说他们和他们的家庭期待着读报纸;78%的人选择依靠报纸了解当地新闻信息;72%说报纸为他们提供了服务。这些调查结果意味着,报纸的真正资产是其信息价值.社区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徐荷 《中国报业》2012,(1):63-64
《中国组织人事报》由《中国人事报》更名而来,是我国报界新添的一名“新生儿”,也是全国性组织人事专业大报。作为组织人事工作宣传的主渠道,《中国组织人事报》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在中组部、人社部和基层组织人事干部之间,架起了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二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于2010年4月23日至25日在山东滕州市举行。中国报业协会副会长魏铭祥及中国报协集报分会会长、副会长等33人,分会顾问3人,首批荣获“中国集报精品”和“中国集报之家”称号的报友10人,共计47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张顺军 《中国报业》2009,(10):30-31
地铁报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我国业界与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人称其为“开往报业春天的地铁报”,是中国报业发展的“蓝海”;有人则坦言地铁报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发展瓶颈。上海硌时代》总编辑钮也仿在实地调查后指出,至少从亚洲来讲,真正从财务角度盈利的地铁报只是极少数。大家言及免费报纸必称的METRO集团,据笔者的确切证实,他们是靠债转股才逃脱了一次破产的危险。这无疑为我国发展地铁报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20.
荆奇  李想 《广告导报》2006,(2):112-113
2005年12月18日,《中国医药报》公开竞标。北京一家名叫创品堂的广告公司一举拿下了《中国医药报》2006年度广告总代理权,其价格之高令业界为之哗然。[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