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随着"十二五"规划把再制造业列入节能环保产业,我国再制造业进入全面提速阶段。预计到2015年,再制造行业总产值有望达到1500亿元。何为再制造产业?再制造产业是指以产品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废旧产品性能提升为目标,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准则,在性能失效分析、寿命评估等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再制造工程设计,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进行修复、改造废旧产品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  相似文献   

2.
在再制造生产过程中做好废旧产品零部件的清洗工作是保证再制造产品质量的重要一环,不同的清洗方法和清洗质量对鉴定零件的可用性、再制造质量、再制造成本和剩余寿命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分析清洗技术在再制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分析再制造过程中的清洗要求的基础上,研究当前主要适用于再制造过程的清洗技术和清洗方法,并对再制造过程中各阶段的主要清洗活动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再制造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应用状况,并通过对再制造工厂的大量调研以及对再制造坯件及产品失效模式的分析,得出了其失效模式主要为动载工况下的表面损伤失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再制造,是指采用先进适用的再制造技术、工艺,对废旧工业品进行修复改造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再制造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应达到或超过原型新品的产品。再制造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  相似文献   

5.
美日德废旧汽车再制造回收物流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发展循环经济也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废旧汽车再制造无疑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方面。要顺利实现废旧汽车的再制造和再制造产品的销售,物流既是基础又是关键。美国、日本、德国作为汽车生产大国和物流强国,其在废旧汽车再制造回收物流方面的发展值得我国借鉴,以更好地发展我国废旧汽车再制造业。  相似文献   

6.
装务再制造工程是对装备产品进行改造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装备的零部件、缓解资源能源短缺与浪费的矛盾、减少废旧装螽对环境污染出现并迅速发展着的新兴新兴产业。再制造可以使装备全寿命周期得到延续,充分挖掘废旧装备的价值,对废旧装备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修复和改造,进行绿色设计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要研究装备升级改造的有效途径,采用开发应用装备再制造工程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兆花  喻珊 《中国市场》2012,(28):13-16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生产排放的废弃物大量增加,消耗的能源巨大,生态环境也日趋恶化。实施废旧产品的再制造既是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假设回收率服从泊松分布,且在考虑回收产品废弃处理的条件下,建立了制造—再制造混合系统的最优批量模型,该模型的目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库存总成本达到最低的前提下分别求得(M,1)和(1,R)两种策略下的制造和再制造批量,为保证批次是正整数,本文还给出了批量计算结果的简单修正方法。最后用算例仿真的方法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正>从潍柴再制造公司获悉,2013年该公司产量达到年产增长45%,使再制造迈上新的台阶。再制造是利用新技术对废旧发动机进行修复加工,复旧如新,其动力性、经济性和保修期达到与新机器完全一样的标准。这是一种低成本、可循环的  相似文献   

9.
对国内外废旧手机回收与逆向供应链现状进行了综述.运用互联网思维,基于O2O方式构建了以手机制造商为回收主体的废旧手机逆向供应链,对进行了流程设计.从企业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再制造利用对原材料采购、制造库存、手机销售产生的影响,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对基于O2O的废旧手机逆向供应链构建SD模型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实施废旧手机逆向供应链有助于提高手机销售额与产品市场份额.最后,根据仿真结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时间竞争的绿色再制造运作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绿色再制造是一和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管理模式.本文认为,企业实施绿色再制造不仅是解决环境污染、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方式,具有重要社会意义,而且是保持低成本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取显著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竞争的绿色再制造运作管理模式,包括三项目标(即环境污染小、资源效率高、交货时间短),三个层次(回收产品、再造作业、逆供应链)的效率-效益控制,两类支撑技术(即绿色设计技术、时间压缩技术)和六项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1.
《品牌》2017,(2)
消费者的异质性需求与行为特征对"新产品-废旧产品-再制造产品"的循环有关键影响。因此,需从消费者角度考虑多重因素对再制造耐用消费品营销策略的影响。从以下角度对研究文献梳理:再制造耐用消费品定价决策、再制造消费品营销策略以及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发现:缺乏从消费行为的角度,系统探讨再制造耐用消费品的营销策略,没有详细分析消费者购买动机、意向与支付意愿。未来可以研究的方向为:从消费者购买意愿、感知风险、感知收益角度研究再制造耐用消费品的产品、定价、渠道与促销策略;研究影响消费者购买动机、购买意向与支付意愿的因素等。  相似文献   

12.
<正> 该厂开发研制成功利用废旧橡胶加工新型彩色弹性橡胶地砖技术。利用该技术加工生产地砖,每吨橡胶可升值4倍以上,产品比普通地砖更有优势,而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是新兴环保致富产业。废旧橡胶制品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难溶性高分子弹性材料,不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而且不易腐烂,对其采用焚烧和掩埋均会产生二次污染,由于国内在其综合回收加工利用方面尚处于开发应用初期,因此大量废旧橡胶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利用。该厂利用橡胶制品具有高弹性和高韧性的特点,将废旧橡胶制品加工制成不同密度粗细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再制造为例,研究了非营利性组织参与回收下的闭环供应链决策,并与营利性第三方回收企业参与下的闭环供应链决策进行比较.分析表明,非营利性第三方回收组织的参与不仅可提高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利润及闲环供应链的总体收益,增强制造商进行回收再制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提高产品的回收再制造率,降低废旧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效应.文章从政府、企业及行业角度,提出了非营利性回收机构的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4.
牟小俐  白涛 《商业时代》2012,(25):77-78
在理论和实践中,将废旧品再制造成新产品的低碳经济与环保价值已得到广泛的重视。生态和经济的双赢是再制造追求的目标,知识共享是再制造组织模式高效运作及赢利的关键。本文在达文波特企业内部知识市场理论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从参与主体、交易规则、交易货币、交易环境四个层面,分析了知识市场的构成要素,然后探讨了原制造企业主导型、再制造企业主导型和联盟合作再制造型三种再制造组织模式下知识市场的有效运作问题。最后,引入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发动机在其特定的运行工况下,缸体通常有可能产生两种形式的失效,即气缸壁的磨损和由于材料疲劳累积损伤导致的失效。发动机经过再制造后,对此两种损伤进行性能分析得知:磨损导致的损伤,经过再制造切削加工后,配合新的尺寸零件,保证原有的公差配合,损伤完全可以消除;疲劳累积引起的损伤,即使采用镗铣、磨削等机加工手段消除了表面裂纹,损伤并没有得到修复,其性能和安全性可能仍然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再制造是把达到使用寿命的产品通过修复和技术改造使其达到甚至超过原型产品性能的加工过程,是物质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循环经济4R原则的具体体现。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是再制造发展最早也是最大的领域,湖北省在发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可行性。文章以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发展状况为依据,从技术、市场、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等方面对湖北省汽车零部件行业实施再制造工程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为湖北省大力实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汽车发动机再制造技术推动活塞企业的新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国家发改委选择确定了14家整车(机)生产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开展再制造试点的汽车零部件产品范围暂定为:发动机、变速箱、发电机、起动机、转向器五类产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废旧汽车的增长速度也是惊人的.废日汽车回收利用不当,容易造成对环境、交通秩序、人民的生命安全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使我国废旧汽车回收利用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外汽车回收利用再制造的现状,从汽车生命周期出发探讨我国汽车回收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现在社会的难题,绿色成为时代的主题,对于废旧物品的再制造处理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小突破点,所以基于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研究对解决当前废旧物品回收问题具有实践意义。本文从政府补贴政策、奖励机制、以旧换新补贴、双渠道回收模式的研究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对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相关文献的研究,找出文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闭环供应链管理获得了快速发展,成为供应链管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戴尔的闭环供应链管理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强化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国企业应学习戴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采用闭环供应链管理,对废旧产品的回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并加大宣传,提高公众对再制造产品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