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当今世界的三大饮料中,茶叶品牌首推英国立顿。中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却没有在国际上叫得响的茶品牌。由于缺乏品牌效应,七万家中国茶厂在总体实力上竟难敌一家英国立顿,立顿茶业年产值相当于中国茶业年产值的七成。中国茶何时才能叫得出响当当的品牌?  相似文献   

2.
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并把这一健康饮料推广到全世界。作为传统产业的我国制茶业,是一项能给千家万户的农民带来温饱和小康的行业,我国茶业产区的许多黄日贫困县,在“以茶兴县”战略的带动下,已经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但随着加入WTO在即,中国茶业市场及其对茶农的利益影响,是喜,是忧?是机遇,还是挑战,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和探讨。一、“入世”给中国茶业发展带来的机遇1、促进国内茶业生产的健康发展。中国有生产优质名茶的独特自然环境,其光、热、水、土等…  相似文献   

3.
正细观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可以发现,截至目前,认定的五批共11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茶文化系统占比最高,达14项。为什么茶文化系统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绝非偶然!我国产茶历史之久、茶产区分布之广、茶产品领域之宽、茶产量之大、茶企业数量之多,均为世界之最,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安化黑茶等茶系统,无论是品牌、规模、品质,还是生产力、发展力、影响力,都是中国茶业的集中代表,也是中国茶文化保护传承创新的重要源点。中国茶区别于世界他国茶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坚定坚守的文化定力、创新创造的文化活力!要真正使中国茶业从"大"到"强","茶文化"这面大旗必须高高扛起。  相似文献   

4.
正陆羽国际集团·茶标准·茶交易·茶金融·茶博馆·茶学院·茶频道陆羽国际茶业交易中心是全国首家"互联网+茶"交易和金融平台,中心以"弘扬陆羽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为使命,以"让天下人买到健康实惠中国茶"为目标,打造中国茶专业收藏和贸易的全国性、国际化平台。近年来,中心深入千县千茶,服务千  相似文献   

5.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解决全球治理问题、构建美好世界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理念引领和积极实践。在理论层面,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筑梦世界,链接"中国梦"与"世界梦",以人类共善为价值诉求,以全球共同体利益为导向,搭建起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在现实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由理念走向实践,由周边和区域推至全球,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五维统合布局谋篇,最终为全球走向美好未来提供有益路径。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4月29日,这是一个注定被世界茶业史所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联合国粮农组织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指导委员会和科学委员会上,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不负众望,成功入选"全球重要文化遗产"。这是继2011年福州被授予"世界茉莉花发源地"、2012年福州茉莉花茶被授予"世界名茶"称号之后,福州茉莉花茶获  相似文献   

7.
<正>多年以来,"中国七万茶企竟敌不过一家立顿"一直被用来评价中国茶业"惨状","立顿"也因此一度成为许多茶企梦寐以求的目标。但在日前举行的中国茶业品牌与文创高峰论坛上,众多茶专家、茶人、茶企提出:就茶产业的条件和特色以及多元消费的内在需求而言,中国茶业更应走以"个性化、小产区"为特征的"小而美"道路。中国茶叶有6000多个品种,每个品种都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品质特点、历史文化,但随着英国"立顿"进入中国市场,许多人认为,中国茶叶只有实现规模化、工厂化、标准化生产,才有可能做大做强,迅速走  相似文献   

8.
中国实施全球化资源战略,是由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和加工制造中心,中国向世界提供重要的产品和服务,也必然要求利用全球资源,这也是由新时期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业务分工决定的。目前,在利用全球资源的过程中,必须制定精细化的战略,加强"走出去"管理和制度建设,确保我国全球资源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茶业,是安溪的民生产业,"一业兴,则百业旺",茶业的可持续发展正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安溪县的具体实践。2017年是安溪县茶业的丰收之年。连续9年位列全国重点产茶县首位;安溪铁观音以1424.38亿元,蝉联中国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茶  相似文献   

10.
正以茶为媒,以茶会友,用茶构建起友谊之桥、发展之桥、合作之桥,谱写世界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的新篇章,助推全球农业发展、经济繁荣、和平共享。5月18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浙江杭州拉开帷幕。7万平方米茶叶展区,2654个标准展位,首设主宾国、主宾省、主宾市、主宾县,30多个国家和国际机构的200多名外宾参加,1540家中外知名企业应邀参展,"西湖论茶"——第二届中国茶业国际高峰论坛、国际茶咖对话等重大活动14项,70余  相似文献   

11.
2012年以来,世界经济经历了宽松货币政策刺激带来的短暂繁荣后再陷低迷;2014年以来铁矿石与原油价暴跌使得全球能源资源格局进入深度调整,为中国获取全球资源提供良好机遇。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此、改革境外投资管理制度、深化金融支持与平台建设的有利政策支撑下,我国能源矿产领域"走出去"亟需开展境外矿业投资风险监测评价,"走出去"矿业项目绩效评估,"一带一路"矿业战略合作研究,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制定并完善保护我国全球资源利益的综合对策。  相似文献   

12.
茶花(Camellia japonica)又称山茶、山茶花,属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开花植物,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因其花色艳丽多彩、花姿绰约缤纷、叶色浓绿光亮、植株形姿优美,受到世界园艺界的珍视,亦是世界重要的园林花木.中国作为世界上栽培和观赏茶花最早的国家,已有1800年的栽培历史,中国茶花主要有华东山茶、云南山茶...  相似文献   

13.
陶德臣 《中国农史》2016,(4):3-13,22
晚清时期外国人对近代中国茶业危机的产生原因提出了种种看法。他们认为,中国茶叶在种植、加工制作、销售方法、成本税厘诸方面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端,因而无法与印度、锡兰茶进行有效竞争。他们从茶叶种植、加工制造、贸易条件诸方面,提出了破解近代中国茶业危机的对策建议。这些对策建议触及到近代中国茶业危机产生的一些要害因素,涉及茶业振兴的一些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及启发价值,推动了近代中国茶业振兴活动的兴起。由于侵略本性的局限,晚清时期的外国人不敢也不愿意真正从本质上揭示中国茶业危机的产生原因,更加不可能从根本上提出解决中国茶业危机的有效对策建议,反而公开宣扬侵略有理的谬论。挽救中国茶业危机,必须有一个基本前提,这就是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赢得完全的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奠定茶业发展的坚实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4.
编辑荐文     
正·聚焦·P5/《茶和世界共享发展》以茶为媒,以茶会友。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博会"大咖"云集,精品荟萃。农业农村部门搭平台,茶叶品牌唱主角,通过打造永不落幕的茶博会,进一步做强中国茶产业,唱响中国茶品牌,弘扬中国茶文化,让中国茶香飘万里,让世界爱上中国茶。沈立宏  相似文献   

15.
<正>在跨周期调节的顶层设计下,在体制机制改革红利的继续释放中,中国经济可以实现全年5.3%左右的实际增速,"十四五"规划的第二年将成为中国经济蜕变的"第二春"新冠疫情暴发已近两年,中国经济的表现可用"一枝独秀"来形容。2020年,全球经济在疫情冲击下近乎停摆,中国成为全球惟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全球经济仍在与疫情赛跑,中国经济在继续对抗疫情、快速推进绿色转型以及平稳应对全球能源紧缺中,再次"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相似文献   

16.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也是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粮食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粮食安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世界的和谐与稳定.中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必须正视全球粮食危机,明确当前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立足自身解决粮食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2007~2014年,是罗非鱼的黄金时期,美国作为主要消费国罗非鱼价格和全球供应量同步增长。2014年以后,虽然罗非鱼价格大幅下滑但产量依然上涨。日前,在某国际论坛上中国水产与流通加工协会会长崔和预测,"10年内,罗非鱼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水产养殖品种。"在世界罗非鱼产量上涨的形势下,中国的罗非鱼又将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农民科技培训》2004,(12):41-41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叶生产大国,茶目前雄居世界三大传统饮料之首。为了提升我国茶产业的整体形象,同时也为了营造一种茶文化的氛围,在10月21日开幕的首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众多茶业组织联合发布了《中国茶业北京宣言》。  相似文献   

19.
正被誉为"中国茶产业运行情况晴雨表"的最新一期中国茶产业杭州指数在首个"国际茶日"浙江杭州主场活动上发布。据了解,中国茶产业杭州指数是我国首个全国性茶产业综合指数,旨在反映我国茶产业发展态势及市场变化趋势,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茶产业的生产、销售和上下游相关企业提供科学、量化的市场信息服务,促进中国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迄今已发布3期。  相似文献   

20.
正蚕为献身,给人衣锦,卵蚕茧蛾,周而复始;人以勤劳,植桑养蚕,丝绸绫缎,流转千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蚕桑种养与丝绸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正式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第四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