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3月9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第二次全体会议之后,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编密织牢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明确构建和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出现问题的强制报告体制、应急处置机制、评估帮扶机制和监护干预机制。一时间,留守儿童问题再次被热议。其实,就在上述两则新闻之前不久,一则关于"高中生下乡搞调研"  相似文献   

2.
随着第一批农村留守儿童逐渐成年,进城务工成为"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子女极有可能再次面临留守农村的问题,成为"留守二代"。所谓"留守二代"是指正在或曾经重复经历过父辈留守状态的农村儿童,也被称为"留二代"、"第二代留守儿童"等,他们相较于以往的农村留守儿童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结合实地调研认为,"留守二代"现象将是未来我国留守儿童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3.
<正>"六一"前夕,河南省方城县百余名"代理妈妈"对近200名农村贫困留守儿童进行了慰问资助,资助金额达68330元。(6月2日《农民日报》)据调查了解,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5800万,他们在父爱母爱缺失的环境里孤独地成长。留守儿童往往缺乏亲情,缺乏疏导,缺乏监管,导致心理不健康,有的留守  相似文献   

4.
随着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不断深入,繁荣了农村文化市场,是科技兴农的有效途径。不少地方使"三下乡"成为"常下乡",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笔者认为,"三下乡"乃至"常下乡"活动,都要以实用为前提,求实效为目的。全国农村有着不同的民族风情和文化追求,有不同的支柱产业、科技需求、卫生条件和区域疾病。为此建议,无论哪种形式的下乡活动,  相似文献   

5.
"三下"得"香"     
某报载,日前,一县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到某镇,农民们不但不"买账",还同带队的领导说"拜托了,以后别再搞这种形式主义的三下乡了"!"三下乡"遭遇尴尬,着实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溺爱角度出发,基于湖北省1125户留守儿童问卷调查数据,利用回归和Bootstrapping分析方法,探讨了隔代溺爱与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祖辈作为看护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溺爱程度会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非健康食物消费行为,从而对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状况产生不利影响;具体而言,祖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溺爱程度越大,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力就越弱,越容易导致儿童的非健康食物消费行为,进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村工作通讯》2016,(7):25-26
正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为留守儿童发声,希望通过各方努力,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让这项关系到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的工作落到实处。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吴洪芹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要落到实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做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从小处说,事关广大家庭和儿童的获得感,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从大处讲,事关"五大发展理念"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留守儿童日益增多,其现状令人担忧。出现留守儿童的原因是农村经济问题发展不景气,农村的发展满足不了农民对于生产生活的需求,实际上就是"三农"问题的衍生品,体现的也是我国的基本矛盾问题。城市生活成本高昂、流入地教育资源限制、留守儿童与城市教育不相适应也是问题形成的导火索。国家、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衍生的留守儿童的问题颁布相关的法律条例和财政政策,以此为其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快农村的发展,设立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机构,开发城市学校潜力,是通过财政政策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发展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量外出务工的农村居民不能将子女带在身边,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父母外出对农村儿童的教育获得是否有不利影响?本文利用CFPS2010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分析了父母外出对农村儿童教育获得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父母均在家的农村儿童相比,"仅父亲外出"显著改善了农村儿童的教育获得,而"仅母亲外出"和"父母均外出"对农村儿童教育获得的影响均不显著;"父亲因务工外出"通过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可以改善农村儿童的教育获得;而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母亲因务工外出"会有利于农村儿童的教育获得。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由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问题也随之凸显,引起社会各界重点关注。本文通过贵州省的典型调查,系统考察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与特征、存在问题与困境,并深度思考促进留守儿童走出困境的对策与思路。基于社会学理论和空间生产的价值导向,提出积极构建起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三位一体"综合服务管理体系,切实改善该群体在学校、家庭、社会等领域的发展环境与条件。  相似文献   

11.
农金速览     
<正>贵州农信向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公益活动捐赠320万元8月7日,"雨露工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公益活动启动仪式暨2014年贵州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贵州省联社通过贵州省信合公益基金会,向"雨露工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公益活动捐赠320万元。据了解,接下来贵州农信将联合团省委、省妇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四川省宣汉县,县域经济薄弱,农业生产条件落后,产业化程度不高,由此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经商,他们的未成年子女也因此而成为留守儿童。据统计,宣汉县18岁以下未成年人有21.4万人,其中10.3万名就学适龄儿童成为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近年来,宣汉县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积极整合资源推进宣汉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护机制和救助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环境。宣汉当地留守儿童现状究竟如何?近日,记者前往当地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能否解决,关系着农村留守儿童能否得到良好的教育。本文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探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的策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记者许雪亚)9月18日,"送故事下乡"——向留守儿童捐赠故事盒仪式在河北省蔚县暖泉镇中心幼儿园举行。中国农村杂志社原副社长高冰,蔚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周学勤,蔚县妇联主席陈春慧出席了捐赠仪式。高冰介绍了故事盒产生背景和"送故事下乡"公益项目的相关内容,他说,送故事其实就是给孩子们送去一个彩色的梦,希望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能给农村的小朋友,特别是爸爸妈妈在外打工的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快乐、彩色的童年。周学勤代表蔚县县委县政府致欢迎词,蔚县暖泉镇中心校的领导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5.
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的出现,导致的众多家庭不能健康的成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另一方面导致了千千万万的儿童留守在农村,教与养的缺失造成了这一群体的畸形成长,本文基于依恋理论视角,从依恋的不同类型对农村留守儿童发展困境进行了路径分析,从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上做出对困境解决的研究,致力于缓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困难,引起留守儿童父母的重视,使农村留守儿童能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相似文献   

16.
农村儿童:留守生活的挑战——150个访谈个案分析报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基于对150个访谈个案的分析,探讨了影响留守儿童父母做出子女留守决策的主要因素,以及留守儿童生活与心理双重冲突的内心世界。本文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群体,这种复杂性主要通过留守儿童的动态留守、逆向监护以及留守儿童监护软性化这三个特征体现出来。研究如何帮助这个特殊的儿童群体,认识这种复杂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农村社区为视角,对四川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学习情况、父母外出情况、情感世界、学校和社区对他们关注及与非留守儿童对比等开展全面系统的调查;对留守儿童人身安全、学习、品行、心理、情感世界等带来的影响和对监护人、农村社区、学校等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还对做好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工作从家庭、社区、政府、社会组织等层面提出切实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其中,以安全问题尤为突出。通过对山西省X村35名留守儿童的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安全意识薄弱、意外事件频发、食品安全问题严重三个方面。小组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方法,在介入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知识,重视安全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社会各界合作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出务工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谋生就业的重要途径。随着他们的外出,另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也随之产生。近年来,各地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大,所引起的社会问题也比较突出。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地方政府一项棘手的工作。我认为做好留守儿童工作,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共同承担教育留守儿童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正>红兴隆中心医院多年来坚持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学雷锋服务队于2010年11月成立,服务队成员平均年龄在28周岁,人均志愿服务时间约70个小时。青年志愿者学雷锋服务队充分发挥医疗卫生行业特色,在医院内长期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医患携手献爱心"活动,如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一走进门诊,志愿者主动上前询问、帮扶,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