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重庆市石柱县紧扣"全域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为着力点,提档升级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水平,接续实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全力建设高品质生态宜居康养之地。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为农民建设美丽乡村和幸福家园为目标,全区新农村建设彰显出新村庄、新设施、新产业、新景观、新环境"五大"亮点,建立了组织推进、定点挂钩、以奖代补、督查考核"四大"机制,为推进富民强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大"亮点彰显成效新村庄生态宜居。大丰区科学推进新农村规划和建设。把城市、城镇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按照区域发展差别化、建设规模集约化、公共  相似文献   

3.
正4月15日,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短视频擂台赛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活动以"比一比谁家乡美"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精神要求,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引导全社会投身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活动面向全国征集反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以及带动美丽宜居村庄建设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宜兴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真抓实干,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助推农村人居环境的全方位蝶变,努力绘就宜兴新时代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以来,南京市提出打造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示范城市的总体目标,按照空间优化形态美、绿色发展生产美、创业富民生活美、村社宜居生态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五美"要求,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主线,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导向,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切入点,以示范区和示范村建设为突破,着力构建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永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形式、农村建设管理模式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努力把郊区农村建设成为新型城镇化高地、都市型农业基地、美丽新南京腹地,打造成宜业、宜居、宜游的都市美丽乡村、农民幸福家园。目前,南京市已编制完成江宁区谷里—横溪、高淳区桠溪—漆桥、浦口区老山北麓—滁河南岸、六合区竹镇—金牛湖、溧水区白马—无想山等五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规划,总面积达1600平方公里;去年完成投资78亿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列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乡村建设规律,顺应亿万农民对建设美丽家园、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从建设美丽乡村、乡村建设行动,到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和目标要求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7.
<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松江区新浜镇在人居环境整治中,以党建为引领,村民参与为支撑,形成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新浜特色做法。一、新浜镇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主要做法(一)深刻认识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的迷你小镇,是当前新浜镇推进乡村建设的主要抓手,对加快改变乡村发展面貌、实现生态宜居、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作为八闽首邑的福建省福州市,依山面海,环境优美,生态和谐,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及时"华丽转身",顺势而为,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百村竞赛,全力打造宜居、幸福、美丽的福州新农村。  相似文献   

9.
<正>绿树茵茵,白鹭翩翩,乡村道路干净整洁,美丽庭院错落有致,村庄点缀在碧水间,美丽生态乡村入画来。2022年以来,江苏省南通市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扮靓颜值,让农村更干净整洁、更文明和谐、更生态宜居。全市以争创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县、镇、村为契机,采用“组团式推进、片区化治理”方式,一体化推进农村区域治水、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工作。确保做一片、成一片,加快建设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管护水平高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0.
正江苏省睢宁县将"美丽睢宁"建设定位为未来睢宁发展主旋律,大力实施232个农民集中居住区改造提升工程,积极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农村保洁市场化。目前,全县共有8个省级示范村、87个宜居村、17个特色村,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一、单设机构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有人管一是打破部门壁垒,推进功能整合。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镇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农村环境连片综  相似文献   

11.
<正>2022年初,江苏省印发《关于“十四五”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全省聚焦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管护水平高“三美一高”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点任务实施,将现代融入村庄、为人们留住乡愁,新时代鱼米之乡尽显和美之色。  相似文献   

12.
<正>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当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机遇,必须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这一目标,以规划为统领、以产业为支撑、以治理为手段,坚持塑形铸魂并重,稳步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建设,坚决克服“五种冲动”、加快实现“五个转变”,努力把乡村打造成农民就地过上现代生活的幸福家园。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浙江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乡村建设工作起步早、动作快、思想超前、措施完善,给浙江乡村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给农民群众带来了全方位的实惠。近期,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调研组赴浙江省开展美丽宜居乡村调研,梳理分析浙江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主要做法、取得成效及典型经验,为各地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大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江苏省南京市在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的过程中,将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着力打造都市美丽乡村、农民幸福家园。  相似文献   

1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还要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生活家园。该书作者对河北省村干部和农民进行调研,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空心村治理、宅基地置换、厕所和厨房改造、垃圾处理、能源利用等一系列问题,探讨村干部和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的意愿和愿望,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可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生活福祉的重要内容。明确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关键问题,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的短板,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统一协调组织,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农业农村部成立了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全面负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湖仙女湾考察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时强调,生态是资源和财富,是我们的宝藏。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生态是资源和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本身的价值,这不仅对于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有着重要意义。根据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上海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要以农业绿色生产、农村生态宜居为导向,结合"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建设,深入推进农业产业模式生态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和农村人居美丽化。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和谐宜居之都“三农”工作始终是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的重中之重。伴随着服务首都富裕农民、统筹城乡发展、率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努力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等科学发展思路,首都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有序推进。科学的发展思路陆续转化为了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举措: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实施农村  相似文献   

19.
正2005年,杭州市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推进杭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10年来,在杭州市各级农办、农业局、农广校等单位共同努力下,培养稳定了一支14余万人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有效推动了杭州市农业转型升级、农民生活方式变革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杭州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培  相似文献   

20.
正南涧县自2018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来,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彝乡、幸福无量、和谐家园、宜居南涧"的目标,以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补短板、抓重点、强基础,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形成。根据村村都有保洁员原则,建立保洁员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农村保洁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村保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