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抬高眼界     
我6岁的孙女卡莲达和我在提姆·豪登油炸圈饼店停下来吃蓝莓松饼。当我们走出店门的时候,一位少年正要进来。这个年轻人的头两侧光秃秃的,只在顶部有一簇蓝色的锥形头发。他的一侧鼻翼上穿了个洞,上套着的鼻环连着的链子垂过脸庞,一直连到他的耳环上。他一只手抓着一个溜冰板,另一只手拿着个篮球。走在前面的卡莲达一看到这个少年就停下来了。我想她是被吓着了。可我错了。我的孙女退后,把门开得大大的,让少年进来。少年的反应彬彬有礼“:非常感谢!”在我们朝汽车走去的时候,我表扬了卡莲达为少年拉门的礼貌。她好像对他的外貌并不大惊小怪,…  相似文献   

2.
镜子     
56岁的我,正精力充沛地工作在农经战线上,回想起大半生走过的路程,是孙锡普大伯这面镜子为我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我12岁入社,15岁当记工员,17岁当食堂管理员。那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每天每人吃四两粮,玉米面里掺上“代食”,做成的干粮。当时孙大伯在食堂做炊事员。一天晚上,当炊事员的母亲对我说:“把剩下的干粮让你孙大伯吃点,他饿得早上连面都和不动了。”原来我每天晚上都把剩下的干粮点  相似文献   

3.
大伯与算盘     
九十高龄的大伯离开我们永远地走了 ,大伯临终前静静地把一把算盘推到我面前 ,艰难地吐出 :“要当好一个红管家……”大伯生前与算盘的一幕幕往事 ,浮现在我脑海里。大伯少年时 ,由于家贫 ,是一个财主家的放牛娃 ,每次放牛归来 ,总是默默地站在账房门外的角落里 ,全神贯注听账房先生教财主儿子打算盘的声音。天资聪明的大伯边听边用手揣摩打算盘的动作 ,并把账房先生废弃不用、残缺不全的一把小算盘 ,用细竹杆修好算盘档 ,再用废砖石磨成算珠 ,中间钻一个洞 ,套在细竹杆上 ,这样就成了一把奇特的小算盘 ,从此也成了大伯的启蒙之师。土改后 ,…  相似文献   

4.
眼下,广大农村仍有不少贫困户.他们不能脱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家庭核算能力一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行一世穷。”这句话道出了一个家庭在筹算计划方面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搞好家庭核算呢?  相似文献   

5.
奶奶爱粮     
<正>以前如果看见奶奶房屋里鸡飞狗跳的情景,那一定是奶奶心爱的粮食又遭到了鸡狗的糟蹋,她正拿着棍棒在追打它们,嘴里还会大声骂到:"遭千刀的畜生,白天不在山上去找吃的,就死在家里来吃我的粮。"小时候我就问过奶奶:"婆,什么对您最重要?"她总是坚定不疑地说:"粮!没有粮吃是要死人的!"说这话的语气认真而肃穆。奶奶出生在旧中国,没有田地,家里的劳动力主要给地主当长工。在奶奶很小的时候,家里一场大火烧毁了全部的家产——几间茅  相似文献   

6.
正有读者问:我大伯在老家养了六七百只鸡,一天平均产十几斤鸡蛋,鸡都用绝对安全无农药的菜叶、胡萝卜以及玉米喂养。大伯花了很多精力在喂鸡,鸡蛋的品质绝对上乘,却一直销路不佳,我怎么通过互联网把他的鸡蛋卖出去呢?卖故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年头,谁都想搭乘互联网这班顺风车。就拿卖鸡蛋来说,在三四线小县城或者农村老家卖鸡蛋,身边往往都是同样养鸡、  相似文献   

7.
私访     
班车在沙石公路上沙沙地响着轻轻地颠簸着,像听音乐像躺摇篮;天气虽热,但时有凉风从车窗中鼓进来。许多乘客昏昏欲睡。卢宏没有困意,因为他在体验普通百姓的生活,再说不定要在哪儿下车……这时,他看见路边田上有一大片各类蔬菜,煞是可爱。可奇怪,竟有几个人在放牛吃菜。他就叫停车,下来了。“老叔,这么好的菜怎么让牛吃呀?”卢宏走近一个放牛老人,问。“人和猪吃不完,就让牛吃呗!”老人答。  相似文献   

8.
<正>大米带白点,吃着特别香?专家认为,大米是否有白点和营养价值没啥关系。不少市民在买大米时发现,越来越多的大米头部的小白点消失了。一些老市民认为,大米上的小白点营养最丰富,失去了小白点,大米的营养价值就小多了。还有一些市民认为,大米上的小白点是被人为拿掉的。这些看法有道理吗?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9.
难忘刨猪汤     
<正>吃刨猪汤是我的最爱了。小时候在农村,很穷,一到冬天,就盼望着两件事:一是盼杀年猪,盼得天天去猪圈看那头又肥又大的猪。杀猪就有肉吃,鲜肉鲜血旺,可以管吃够。二是盼过年,过年就有新衣服穿,有人给压岁钱,然后存下来买文具盒,买纸笔。那个年代生长在农村的娃儿,我想大都会是这样的。在我国重庆、川东等西部农村地区也有吃刨猪汤的习俗,但似乎没什么太多讲究,无外乎是现杀现吃,吃点新鲜的而已,除此之外,  相似文献   

10.
风雨会计人     
大伯和堂哥都曾当过会计,可谁都没能当到底。大伯还是在大集体时当的大队会计。那时农村识文断字的人少,大伯读过几年私塾,为人公道正派,就被乡亲们选为了会计。大伯算盘打得好,是个“铁算盘”,一遍准。他两手齐用,同打两把算盘的本领更是一绝。村里的老年人至今仍能记得大伯左右开弓、大显身手的场面。那一般是在年底算账时,大队部挤满了人,拉呱的、说笑的、抽旱烟的,四下里烟气腾腾,吵吵闹闹,屋顶都要被掀翻了。看看忙不过来了,大伯就会站起身来,在桌上又添了一把算盘,再叫上两个口齿清楚的人站在两边报数。只见大伯身子前倾,双目半闭,气…  相似文献   

11.
土豆大翻身     
中国人对土豆的感情大抵是又爱又恨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土豆曾救过不少人的命,后来"以瓜代饭"的年代,土豆曾长期作为粮食不够吃人家的主菜。上些岁数的人几乎个个都对土豆有着深刻的感情,在他们童年的饮食记忆里,土豆仿佛是贫穷与痛苦的代名词,"小时候干得最多的活儿,就是削土豆皮;学会炒的第一道菜,就是土豆丝;炒着吃、煮着吃、炸着吃、炖着吃,各种吃法都试遍了,已经把这一辈子的土豆都吃了,长大以后再也不想吃土豆了。"  相似文献   

12.
二弟老实,出门在外打工,人生地不熟,我总担心他吃亏.趁着他回家过节期间,我想交代交代他.不料想,两杯酒下肚,他倒先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哥,老实人没亏吃!包工头看我做事实在,总把些关键的活路让我干,比如收发料、管电机、验验土方什么的;其实,这些活都轻巧,不但累不着,工钱还一样拿."我问:若没有这些轻巧活呢?他笑了笑,说起了得意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3.
<正>黄鳝又名长鱼,营养价值高,民间流传着"冬吃一枝参,夏吃一条鳝"的说法。如今又到了吃黄鳝的高峰时节,然而自从传出市场销售的黄鳝是经过避孕药催肥的传言后,不少消费者谈鳝色变,对  相似文献   

14.
《致富之友》2005,(8):53-53
问:我家亲戚杨某,28岁,冒充中央电视台新闻记者,先后窜到我市的酿酒厂、制药厂、针织厂等工矿企业,谎称可以写稿在电视台上宣传产品,并称在北京有很多熟人、朋友,可以推荐优质产品参加商品评优活动因而骗取了这些单位领导的信任。不少单位请他高消费,临走时又送名酒、名烟和新产品请他品尝、代穿。最近,他被公安机关抓获。请问:他的欺骗行为该如何定性、处罚?(读者杨柳)  相似文献   

15.
正在广西百色市隆林县,有个叫李隆雷的小伙儿,这个小伙儿在当地非常有名。以前他有名,是因为爱冲动,三天两头跟人打架,出了名的让人不省心,而现在他有名,是因为他用了5年的时间,在当地的一种黑猪上创造财富,2015年销售额达到了1.8个亿。曾经的问题少年"排好队,排好队。排好队来吃。好的,阿叔的第五块已经开始吃了。好,阿姨已经成功吃完五块隆林黑猪。快来,快来,只要你敢吃我就敢送。今天来到  相似文献   

16.
陈年旧事     
伏牛山下卧龙镇有三位长寿老人,一位97岁,因生于兔年,人称兔爷爷;一位96岁,是兔爷爷的老伴,人们习惯叫她兔奶奶;还有一位95岁,名叫王三贵。68年前的甲申猴年,中国的灾难之年。街上传来消息,日本兵已打过黄河,转眼就到宛城。有钱的地主、商人卷着黄金、白银跑了,镇上一片混乱。兔爷爷站在镇中央的古戏台上大声对乡亲们说:跑,往哪儿跑?家都不要啦。地主老财有钱害怕日本人,咱穷人无地无钱怕他个毬。日本兵人生地不熟,他来,咱给他在山里周旋,揍死他们。县里的地下共产党听说了,直夸兔爷爷有种,来镇里发展他入党,还给他一把盒子枪。给他  相似文献   

17.
<正>小时候,我曾怨恨父亲。父亲是看青的。看青,就是手拿一把镰刀,不分昼夜地在庄稼地里巡逻,看护队里的庄稼。从我记事起,父亲就一直干这个。别人说这是个好活儿,省得下地受累还可以管人,更主要的是可以往家里拿点吃的。年少的我不懂事,觉得父亲太胆小,太不近人情,这个好活儿白让他干了。要是我,时鲜的东西拿家来,让奶奶吃个饱,让妈妈的脸上挂上笑,让我在小伙伴面前伸直腰,有机会也馋  相似文献   

18.
下面是一道著名的逻辑分析题,国外有些公司曾经用它面试员工,试一下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在30分钟内破解即可。有五位小姐排成一列,所有的小姐姓不同、穿的衣服颜色不同、喝不同的饮料、养不同的宠物、吃不同的水果:钱小姐穿红色衣服;翁小姐养了一只狗;陈小姐喝茶;穿绿衣服的站在穿白衣服的左边;穿绿衣服的小姐喝咖啡;吃西瓜的小姐养鸟;穿黄衣服的小姐吃梨;站在中间的小姐喝牛奶;赵小姐站在最左边;吃桔子的小姐站在养猫的旁边;养鱼小姐旁边的那位吃梨;吃苹果的小姐喝香槟;江小姐吃香蕉;赵小姐站在穿蓝衣服的小姐旁边;喝开…  相似文献   

19.
正上一周寒潮席卷全国,寒流来了,天气一天冷过一天,天冷胃口就好。寒冬时节,人们对肉类食物需求大。一个是肉比较好吃,吃着过瘾;另一个就是肉制品的蛋白质含量高,热量足,在寒天里人们需要吃一些高热量的食物补充热量、补充体能,来抵抗低温对身体的侵袭。在这个特别寒冷的冬天,保暖成了老百姓生活的一件大事。除了穿上厚实的衣服,千万不要忘记去吃一些暖身的食物,有一样东西是在冬季百吃不厌的,那  相似文献   

20.
正说起青稞,相信不少人会想起红军长征过草地时"半碗青稞面"的故事。青稞面是红军过草地的必备食品。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和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口渴难熬。一下雨,青稞面被淋湿了,就成疙瘩,再用开水和就成了稀面糊糊,不经饿。如果吃黏疙瘩,又难以下咽。有不少同志在进草地之前来不及磨面,带的就是青稞麦。这样的青稞麦只能一颗颗咬着吃,带的少,就一颗颗数着麦粒吃,尽量节省,多吃一两天。咬青稞麦既吃不饱,还难于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