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盘点·资讯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明年的重点任务。其中,要求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  相似文献   

2.
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各地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持续强农、惠农、富农,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主导产业提升、特色产业扩面、多元复合经营、产业融合发展。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确保供需平衡、口粮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从粮食生产视角探明我国粮食产量与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基于2001~20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提出守住耕地红线、推进种业创新、壮大粮食主体的建议,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和"藏粮于民"战略,以期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4.
正保护耕地,既要守住耕地数量红线、不能减少,又要守住耕地质量红线、不能降低。日前农业部成立了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迈出耕地保护的关键一步,标志着我国耕地质量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我国用不到世界1/10的耕地生产了世界1/4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近1/5的人口,实现了稻香谷丰、物产富饶,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然而,过大的承载也给耕地带来巨大负担。近些年,农业资源超强度开发,"四海无闲田",耕地退化比重较大,土壤养分失衡、污染  相似文献   

5.
动态     
李克强:任何时候都要守住耕地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设施农用地管理视频会议2015年1月5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我国人多地少,任何时候都要守住耕地红线,守住基本农田红线。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实行特殊保护,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  相似文献   

6.
<正>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把功夫下在结构调整上,尤其要把精力放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做好"稳"的文章。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必须毫不动摇地抓粮食生产,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保护优化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做好"调"的文章,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方子管到底。要防止头痛医头、脚痛  相似文献   

7.
刘帅  刘芳 《农村经济》2024,(1):32-44
耕地质量保护不仅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吉林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共计431个农户的实际调研数据,采用O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产权稳定性、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业技术推广等外部因素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类外部因素均正向影响农户的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且综合作用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力更加鲜明。因此,政府应通过多渠道保障农户产权稳定性、优化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并提升补贴水平、加快推广农业技术等方式调动农户耕地质量保护积极性,三位一体切实全面保护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8.
维护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对于13亿的人口大国来讲至关重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让粮食增产,实现“藏粮于田”,这是维护粮食安全的基础;而提高粮食的经营效益,通过“获利于市”,让农民增收,让种粮产生收益,才能为“藏粮于田”解除后顾之忧。加强土地的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实现“藏粮于田”一是切实保护好现有耕地。土地是一种稀缺性的资源,保护好土地尤其是保护好现有的耕地,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一定要科学、合理,确保足够的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二是通过土壤改良,增加耕地面积和生产能力储备。三…  相似文献   

9.
<正>三农工作事关全局。广东作为三农大省,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决策部署,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对全省乃至全国有效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广东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严格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切实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0.
声音     
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的建设路子,农村要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1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云南考察调研时强调。我国人多地少,任何时候都要守住耕地红线,守住基本农田红线。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实行特殊保护,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设施农业的发展,既要明确其特殊用地政策,又要严格  相似文献   

11.
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发出强烈信号:耕地红线决不能逾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护耕地就是保住老百姓的饭碗.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耕地资源的重要性和战略性,决定了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必须要算好"数量账""质量账""保护账".  相似文献   

12.
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全面解读耕地红线的内涵;保护耕地红线是我国耕地资源及其利用特点决定的,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需要,坚守耕地红线是应对当前所面临严峻形势的需要,坚守耕地红线就是掌控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坚守耕地红线要以节约集约用地为主线;通过"土地日"宣传契机,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切实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共识;要坚持内涵挖潜,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措施;通守健全、完善执法与服务机制,优化节约集约用地环境;同时要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与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3.
《自然资源通讯》2021,(11):46-53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20年,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对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以耕地保护为重点的土地例行督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4—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涉及的“粮食安全”相关内容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运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政策内容包含3个方面(耕地资源、技术体系、藏粮能力),6个范畴(耕地、人才、技术、资金、流通、储存),涵盖18个主题和58个现象,各概念和范畴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中耕地资源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保证,是“藏粮于地”之“地”;人才、资金和技术是粮食安全保障的关键举措,是“藏粮于技”之“技”;流通和储存是粮食安全保障的重点内容,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之“藏”,三者共同构筑了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结构体系。进而提出提升耕地质量与加强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和农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快构建节粮减损长效机制等举措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盐城市认真贯彻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主动担当作为,强化耕地保护,扎实推进盐城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努力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打牢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粮丰则农稳,农稳则国安。江苏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粮食主产省,立足自身解决吃饭问题,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全省各地必须坚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不动摇,守住耕地红线保护、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粮食流通储备三道"防线",牢牢掌握粮食保供的主动权。坚决守住耕地红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农民可以非农化,但耕地不能非农化。要  相似文献   

17.
<正>核心提示本文认为,耕地的粮食产能取决于耕地的面积和质量以及农业技术水平。受种植结构、经营投入和气候波动等影响,粮食产量会有所变化。但只要耕地产能保持稳定甚至不断提高,就不惧年度粮食产量的波动变化。“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是保证粮食安全的根本。因此,耕地保护不仅重在数量保护,而且重在质量保护,应扩展耕地后备资源,保证补充耕地的质量;而耕地生态保护的要义,则是绿色农产品的持续性生产。  相似文献   

18.
藏粮于地战略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长期实施的藏粮于仓、以丰补歉策略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中央提出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何为"藏粮于地"?实施"藏粮于地"有何益?实施"藏粮于地"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实施"藏粮于地"?对此,文章进行了系统分析论述。我国粮食生产"十二连增",粮食库存丰富,粮食生产稳定性增强,近年国际粮食价格低廉,这些为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创造了条件。然而,实施"藏粮于地"并非易事,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包括:耕地面积有可能再次大幅减少,耕地质量堪忧;水资源约束日益突出,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的难度越来越大;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农业自然灾害突出;规模化生产经营与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粮食生产调控能力弱;国内粮食生产大萎缩和世界粮食价格危机有可能再现,冲击"藏粮于地"行动计划。实施"藏粮于地",关键在"地",核心在"藏"。数量充足和高质量的耕地是基础,同时,还必须有完好的"养地"与"用地"机制。因此,应强化"护地"、"建地"、"养地"与"用地",即走护、建、养、用"四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9.
1月26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就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耕地内在质量和产出能力作出工作部署。据统计,河南省现有耕地面积819.2万hm2,永久基本农田678.4万hm2。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正>"作为农业大省和全国粮食主产区,湖南担负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的责任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具体到粮食问题上,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要把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贯穿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全过程、各环节,在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总产底线的前提下,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