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葛伟  刘丽 《消费导刊》2011,(7):59-59
自科斯的《企业的性质》发表至今,围绕产权原理和合约对企业的探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周其仁教授将企业内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进行了区别,将企业看做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新的生产要素在企业中涌现,本文试图结合产权理论与要素资本理论,就企业的合约性质重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 KIBS)是典型的“人力密集”与“创意密集”结合的产物,人力资本融资对于KIBS竞争优势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以对外招聘为特征的“外源融资”和以人力资本发展基金提存为手段的“内源融资”,构成了KIBS企业人力资本融资的两大途径。根据人力资本与企业之间合约的动态演进,本文借鉴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设计了融资效率动态评价体系,即在“初始交易期”侧重评价筹资效率,在“合约性使用期”、“合约临近结束期”与“交易终止期”侧重评价用资效率。  相似文献   

3.
关贸总协定反倾销法是当代各国反倾销法的范本,具有普遍约束力。它是反倾销立法国际化的主要标志。本文系统地阐述关贸总协定反倾销立法的基本内容(倾销构成要件,反倾销税的征收,价格保证以及争端解决程序等)及其变化发展,并结合欧美反倾销法实践加以评价,分析和探讨了我国面临的国外反倾销行动的新特点,以及“入关”后如何保护国内市场特別是幼稚产业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鉴于“动态股权制”在岗位股和贡献股的理论认识、覆盖范围和具体量化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认为,将“动态股权制”岗位股和贡献股设计改进为统一的人力资本股并将制度覆盖范围扩大到全部劳动者更为科学合理。而要实现这个改进,就必须对人力资本进行科学的货币量化。文章提出,企业人力资本量化新模式分为单个人力资本量化和群体人力资本量化两个部分。单个人力资本的量化思路为在假定市场机制完善和灵敏的条件下,首先由市场决定企业不同岗位劳动者并确定其市场“工资”,然后由市场“工资”还原成名义人力资本量,再运用科学方法考核评价劳动者实际投入企业的人力资本量;群体人力资本量化思路为在企业科学定编定员的前提下,群体人力资本量等于各单个人力资本量的总和。随着我国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以及考评操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化改进,人力资本量评价结果可不断逼近其真实值。  相似文献   

5.
张小光 《商业时代》2012,(34):89-90
知识经济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使人力资本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出来。合理地界定和分割人力资本的权能,以激励人力资本承载主体充分发挥潜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成为一个现实问题。为此,本文重点分析了人力资本产权的内涵、结构和特征,并指出,在市场行为上和企业合约中,应充分尊重和重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产权主体地位,保障其应得权益,以促进企业发展,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本地位凸显,作为激励人力资本的合约安排更是举足轻重。通过对国内企业所有者人力资本实施创新激励合约安排的剖析,可以阐释各种激励合约安排的特征及现状,揭示人力资本激励合约安排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1.采取无套利分析原理推导股指期货的定价模型推导之前的假设条件:(1)忽略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交易成本;(2)套利者可以构造出和股指期货构成完全一致的投资组合。设股指期货合约的交割时刻为T,FT是时刻T该期货合约的是市场价格,ST是时刻T该期货合约对应的基础资产的市场价格。  相似文献   

8.
股票期权: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企业是一个由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共同订立的特别市场合约,企业家根据其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人力资本在产权上永远具有独特性,其产权要求是保证其使用过程中的排他性。文章提出,提高人力资本开发和使用经济效率的唯一有效的途径是满足人力资本的报酬要求,实行充分的激励制度,保证人力资本的全部价值实现。股票期权是公司给股票期权受权人按约定价格和数量在约定时间购买股票的权利,既可避免直接定价的市场效果,又能实现企业家的利益回报,有利于人力资本正态效应的发挥,尽可能地将企业家所创造的收益与其所得保持比较高的正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人力资本参与分配的一种肯定,是对企业家索取剩余权利的承认,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有效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人力资本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首次以企业合约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基于不完全信息下动态博弈理论的人力资本定价模型,讨论了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之间讨价还价的动态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10.
美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其仁教授曾经说过,“为什么土地、自然资源、厂房设备、银行贷款都无须激励,单单人力因素就非谈激励不可?道理就在于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一方面,人力资产天然归属个人;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的产权权利一旦受损,其资产可以立刻贬值或荡然无存。……个人是人力资本的具有技术不可分性的所有和控制……激励机制的普遍性是因为人力资本的利用在经济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在现代经济中,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日益居于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1.
在实体经济“冷”与虚拟经济“热”的大背景下,中国实体企业投资于金融资产的比例快速提升,经济金融化格局正在加速形成。本文试图从金融部门的人力资本配置视角对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形成逻辑进行诠释。本文以人均受教育年限来衡量金融部门的人力资本配置,采用2008年经济普查微观数据库的数据构造地级市层面的度量指标,并匹配至2009—2018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进行实证检验。计量结果显示,金融部门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越多,且该效应在信息不对称企业中尤为显著。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在金融部门人力资本提高的条件下,实体企业债务期限显著缩短,具体表现为短期负债增加而长期负债减少。本文研究结论表明,人力资本偏向金融部门增强了其在信贷合约中的市场势力,信贷供给短期化是实体企业金融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治理结构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兰玉杰 《财贸研究》2004,15(2):64-70
本文试图从人力资本与企业的合约性质、治理结构、所有权安排三个层面构建一个关于人力资本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理论框架 ,提出人力资本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马玉超  马力 《商业时代》2004,(12):22-22
股票期权薪酬制(ESO)是发达国家激励经营者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美国90%以上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以及全球500强企业中89%的企业已实行了这种制度,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其理论基础主要是人力资本产权理论与代理理论。现代企业是财务资本和知识能力资本这两种资本及其所有权之间的复杂合约。企业里的人力资本保证了非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和扩张。如何充分动员各种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是否参与剩余分配以及参与的程度,取决于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博弈,可行的分配合约由博弈均衡解给出。为此构建了基于物质资本主导型合约以及双赢策略合约的两类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并对两种均衡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探讨了人力资本参与剩余分配的条件及其对合约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作为市场基本单元的企业施展浑身解数力图提高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本文认为处理好委托人(所有者)和代理人(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关系也将能极大的提高企业竞争力,并以对合约理论道德风险型的委托——代理模型进行数学延续推导的数理证明方式,对委托人给出了一系列建议。同时以隐含博弈论思想的形式对各种经济交易活动中的“理性人”行为进行了反思(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性人行为往往是最不理性的)。  相似文献   

16.
马丽娟 《商业研究》2003,15(22):147-150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之“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中,经营者主观上只能是故意的,客观上,经营者告知虚假情况会构成欺诈,隐瞒真实情况并不当然构成欺诈。第49条的适用范围中,认为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不能适用本条规定,对于商品房、汽车等大宗商品,宜在规范相应市场的前提下,通过专门法规解决问题,而非简单适用本条。  相似文献   

17.
柳国昌 《商业时代》2005,(29):26-27
企业家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一个重要因素,不合理的激励制度又使这一问题进一步恶化。如何认识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实现企业家人力资源的资本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本文对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企业家拥有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是与非人力资本合作博弈的结果,并提出建立一种相容性激励合约。  相似文献   

18.
黄桂芝同志在《改善商品构成,把零售企业搞活》(以下简称“黄文”)一文中提出了要调整零售企业商品的构成,即要解决“经营什么”和“经营多少”的问题。目前零售企业而临着“市场复杂、资金紧张、生意难做”的挑战,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一下商品经营决策,对于发现零售企业最佳的商品结构,搞活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是很有意义的。黄文对影响零售企业商品结构(构成)的一系列因素作了大量的、颇有启发性的分析。对这些分析,我  相似文献   

19.
陈体标 《商业时代》2007,(12):55-56
企业是对市场的替代,是一种合约对另一种合约的代替。企业的外部边界的界定是以交换剩余、分工的好处和交易成本、组织成本的关系为判断依据。企业的“内部结构”在企业的所有权安排上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公有制企业的根本特性是非市场合约,并且具有政府属性;共有产权本身决定了公有制企业具有内在的缺陷,与市场经济存在不相兼容的内容;公有制企业作为政府调控的经济组织,应该退出相关的竞争性领域,并进行合理的产业与产权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