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世瑜 《商》2014,(12):183-183
20世纪80年代以来,BOT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和投资方式在国际上日渐兴起,现在已经成为东道国政府吸引外资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体现了东道国政府与私人投资者之间以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为标的的合同关系,这种新型的投资方式对于东道国来说,可以减轻其财政负担,促进其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对于私人投资者来说,能作为一种长线投资,获得长期收益。因此,BOT投资方式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并且会不断的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2.
BOT作为新型投融资方式,由于有效解决了各国面临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资金短缺的难题,得到快速发展。我国现阶段国情要求进一步加快BOT方式的引进,对BOT概念特征、法律结构、融资问题、法律障碍及对策进行相关研究实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BOT方式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春梅 《国际经贸探索》1999,15(3):44-48,64
BOT是本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适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型国际经济合作形式。BOT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复杂的合同安排,其中最为重要的是BOT特许协议,它的法律性质迄今尚存在争议,本文认为它是”公法”性质的国内法契约。我国自1993年开始规范化引进BOT方式,目前对BOT的利用尚处于试点阶段,立法很不完备。本文认为应从调整现行涉及BOT方式的立法以及制定专门针对BOT方式的单行立法这两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为推广BOT方式在我国的运用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4.
BOT方式是国际流行的投资合作方式,作为其众多合同安排之核心的特许协议不啻为BOT赖以运行之基石。国际契约抑或国内契约?行政合同抑或民事合同?学界就特许协议之法律性质迄今争议不断。笔者就此从多方面展开论证,表明立场,以求裨益于该问题之研究。  相似文献   

5.
BOT(build-operate-transfer)是一种国际投融资方式,中文直译为建设-经营-转让,具体含义是指接受投资的东道国政府将一定期限的特许权(公共基础设施特许专营权)授予公司或企业,以协议的方式让其融资修建、经营基础设施,并从营运收入中回收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融资、维护与经营的成本费用以及获得合理的利润,特许期届满,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东道国政府.  相似文献   

6.
BOT是英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运营——转让。国家计委所称的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就是指BOT投资项目,并将其含义界定为:政府部门通过特许权协议,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项目授予外商为特许权项目成立的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该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特许期满,项目公司将特许权项目无偿交给政府部门。  相似文献   

7.
8.
程海群  洪国安 《现代商业》2011,(17):173-175
BOT是国际上利用私人资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采取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一个完整的BOT项目需要经历建设、运营、移交三个阶段,历时长、投资大、法律关系复杂,风险不容小觑。特许经营权合同是实施BOT项目的核心与前提,如何防范BOT项目特许经营权合同中的法律风险是所有投资者应着重考虑的问题,本文作者根据BOT项目运作的实战经验,总结出BOT项目特许经营权合同中应重点防范的法律风险,丰富了BOT的理论研究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薛文  熊俊峰 《财贸研究》2003,14(5):117-120
BOT投融资方式目前引起我国的广泛重视 ,一些重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都采用了该方式。但对于BOT协议的法律性质在我国法学界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BOT协议既不是民事合同也不是行政合同的分析 ,认为BOT协议应界定为经济合同的一类。  相似文献   

11.
12.
论商业银行BOT项目贷款风险及法律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OT项目贷款与传统贷款业务不同,具有自身的特点。贷款人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特许协议、项目不能完工、经营管理、政策变化等的不确定性。贷款人可以通过准确运用法律规则,设定良好的贷款先决条件、设置有效的担保体系、监督项目公司营运等措施,防范和化解贷款不能收回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生雅利 《商业科技》2011,(16):55-55
BOT作为一种新型投资模式,在应用之初就备受关注。我国当前立法难以良好规制这一投资方式,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认清BOT的法律特征,从立法层面对其进行规制,使其在融资投资中为经济建设作出其贡献,本文藉此的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BOT作为一种新型投资模式,在应用之初就备受关注。我国当前立法难以良好规制这一投资方式,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认清BOT的法律特征,从立法层面对其进行规制,使其在融资投资中为经济建设作出其贡献,本文藉此的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BOT(Build-Operate-Transfer)是经过建设、经营、转让3个环节的一种建设项目的投融资模式。BOT模式主要应用于传统上由政府管理的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其典型的运作方式是:政府做出某个项目建设的计划,项目公司的股东(投资,下同)根据与政府的约定投入一定的资金组建项目公司,政府授予项目公司筹资建设和在一定期限内经营该项目的特许权;项目建成后,项目公司在政府授予的特许经营期限内经营该项目,由此收回项目的投资和经营成本并获得一定的回报;特许经营期满后,项目设施(资产)无偿转让(移交)给政府。  相似文献   

16.
BOT方式中的合同性质及法律适用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OT方式是我国利用外国资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型投资方式,涉及中外各方签订的一系列合同,其中最重要是BOT基础协议和BOT特许权协议;各类合同法律性质的差异,导致相关的法律适用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岳侠 《中国经贸导刊》2012,(17):100-101
BOT作为一种现代国际上流行的投资方式,已经发展出了好几种演变形式。在中国,学界对这一投资方式的含义有不同理解,对东道国政府在这一投资方式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不同看法,对BOT投资中的系列合同的性质也有不同意见,立法规定上也极不完善。本文就如何理解BOT的涵义、BOT合同的范围及性质提出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张美红 《北方经贸》2005,(12):33-35
BOT是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适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型国际经济合作形式。BOT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复杂的合同安排,其中最为重要的是BOT特许协议,它的法律性质迄今尚存在争议,但其特许协议独具的法律性质使它在法律适用上也具有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9.
BOT项目投资方式的风险与保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依扎 《商业时代》2005,(27):69-70
BOT是英文“Build-0Perate-Transfer”的缩写,意为“建设-运营-移交”,是一种由私营部门兴建基础设施的项目融资方式,具体是指政府给予私人投资者一定期限的特许权来开发某一基础设施项目,由其负责项目的建设及建成后数年内的运营,并从项目运营和商业开发中收回建设成本并取得利润。在特许期限结束后,该项目即被移交给东道国政府或其有关国营部门。  相似文献   

20.
金希 《商业科技》2013,(11):186-188
BOT特许协议在BOT投资方式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其性质的界定有利于明确其法律适用与争议解决方式。BOT特许协议属于国内契约,并非国际契约。特许协议是民事合同,既不是行政合同、经济合同,也不是独立的合同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