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2008—2009年年度报告中披露社会贡献值的公司作为样本,实证检验该自愿披露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对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值是否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经验证据表明:规模较大,盈利水平较高,公司治理水平较高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披露社会贡献值;投资者能够积极地看待公司对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贡献,该贡献值与股价显著正相关;当公司的盈利超过市场平均水平时,投资者对非股东利益相关者贡献值的关注程度会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2008-2009年年度报告中披露社会贡献值的公司作为样本,实证检验该自愿披露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对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值是否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经验证据表明:规模较大,盈利水平较高,公司治理水平较高的上 市公司更倾向于披露社会贡献值;投资者能够积极地看待公司对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贡献,该贡献值与股价显著正相关;当公司的盈利超过市场平均水平时,投资者对非股东利益相关者贡献值的关注程度会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王涛 《生产力研究》2005,(1):154-156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企业理论中的一个新分支 ,对各国的公司治理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从契约理论角度分析利益相关者理论 ,指出其存在的缺陷 ,提出股东优先的利益相关者治理观点 ,说明应重视股东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特征 ,认为国企改革必须改变国企经营者控制下的治理结构现状 ,重塑企业价值追求 ,恢复资本所有者在企业共同治理中的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郭高宏 《经济师》2006,(8):83-84
当前盛行的股东价值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局限于资源配置、利益分配讨论,忽视公司治理对企业创新、价值创造体系的培育;创新能够实现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效应,公司治理应当有利于创新,“创新企业”必然要求组织控制而不是市场控制,为此,文章提出我国高科技企业公司治理的模式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股东价值与利益相关者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从公司创造价值和价值实现角度看,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本文研究了当前居于主流地位的基于股东价值的公司治理和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的公司治理两种模式,笔者认为两种治理模式都有其理论上的支撑和实践上的依据,二者的分歧多源于对基本理念、概念和范畴理解上的差异.针对我国当前国企改革的实践,我国公司治理如果完全采用基于股东价值的公司治理模式,需要与之配套的成熟公司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以及比较健全的法制环境,即相对完善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在我国目前外部治理机制不成熟情况下,国有公司治理应借鉴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的治理模式,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和相机治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的理论与现实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传统的"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的内在缺陷越来越突出以及人力资本作用的加强和地位的上升,现代公司治理模式越来越偏离"股东至上"的逻辑,而越来越青睐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股东并不是公司唯一的所有者,债权人、管理者、雇员等利益相关者都拥有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公司的经营目标应该是利益相者利益最大化而并非股东财富最大化。论文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探讨,提出其相应的公司治理模式,并据此模式对现实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公司内部控制是在取得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为弥补公司契约的不完备性、降低代理成本而在内部设置的一种控制机制,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它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实现组织目标——为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内部控制实现增值的主要途径有公司治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等。  相似文献   

8.
公司内部控制是在取得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为弥补公司契约的不完备性、降低代理成本而在内部设置的一种控制机制,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它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实现组织目标——为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内部控制实现增值的主要途径有公司治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等。  相似文献   

9.
公司内部控制是在取得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为弥补公司契约的不完备性、降低代理成本而在内部设置的一种控制机制,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它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实现组织目标-为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内部控制实现增值的主要途径有公司治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等。  相似文献   

10.
股东价值导向的公司治理不是最优的治理模式。以利益相关者为导向的公司治理符合企业发展要求。在新的导向下,“平坦”的管理者补偿计划,正确导向的经理人市场,非控制权利益相关者契约性保护条件下的股东专一控制权是利益相关者导向公司治理新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公司内部控制是在取得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为弥补公司契约的不完备性、降低代理成本而在内部设置的一种控制机制,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它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实现组织目标——为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内部控制实现增值的主要途径有公司治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等。  相似文献   

12.
公司内部控制是在取得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为弥补公司契约的不完备性、降低代理成本而在内部设置的一种控制机制,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它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实现组织目标——为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内部控制实现增值的主要途径有公司治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等。  相似文献   

13.
论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司治理模式是一套治理公司交易关系的制度安排。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遵循“股东至上”的逻辑。随着公司的发展演变,“股东至上”的治理模式开始受到人们的诘责,“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开始为人们所青睐。“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在于对传统“股东至上”逻辑的质疑;其实践常见于德国与日本的公司治理中;“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是公司长期发展演变的产物,它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面临着进一步演变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公司内部控制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忠智 《经济管理》2007,(18):15-19
公司内部控制是在取得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为弥补公司契约的不完备性、降低代理成本而在内部设置的一种控制机制,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它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实现组织目标——为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内部控制实现增值的主要途径有公司治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等。  相似文献   

15.
公司价值取向及其演进趋努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心合 《财经研究》2004,30(10):132-144
从历史和现实看,公司价值取向存在两种模式:一是股东价值取向模式,其理论基础是资本强权理论和股东利益与社会利益统一理论;二是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共同所有权理论、托管责任理论和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历史地看,公司价值取向模式经历着从股东价值取向向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的演进过程.在全球化背景下,两种公司价值取向模式正趋于调和,但主导力量将是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以2006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为基点,实证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代理成本的关系,以检验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利益相关者代理成本的影响,并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最优化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代理成本最小化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利益相关者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在对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股东至上”公司治理实践的质疑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理论界一种认为股东是企业所有者,股东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即股东中心理论;一种认为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应拥有企业所有权,即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界定、利益相关者理论运用及发展趋势等问题对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段晓宇  闫晓言  陈敏洁 《经济师》2006,(12):196-197
现代经济学已经突破了公司仅仅为了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传统理论,认为公司治理应同时考虑公司外部因素。影响公司治理的外部因素至少包括股东、职工、债权人、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相关市场因素对公司治理也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伶  李延喜 《技术经济》2013,(8):107-112
在考虑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公司治理的情况下,利用2007—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与高管、董事、监事、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分销商、员工、政府和社区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高管、独立董事、供应商和股东与盈余管理正相关;董事和债权人与盈余管理负相关;监事和分销商与盈余管理相关但不显著;影响盈余管理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是供应商、股东、高管和债权人。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将影响盈余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划分为激励型、约束型和综合型三类,并提出相关的治理意见。  相似文献   

20.
戴新民  王兵 《生产力研究》2004,(12):206-208
委托代理理论所遵循的“股东至上”逻辑,已经受到理论和实践的挑战,导致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会计审计体系无法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并暴露出大量的舞弊问题。纵看企业理论的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代替委托代理理论成为必然的趋势。所以应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重新审视会计审计,以能够达到改进会计监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