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要旗帜鲜明地指出 :搞好村民自治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在对村民自治的所有批评指责当中 ,“削弱党的领导”是最普遍也是最沉重的一击。九十年代初 ,便有人给村民自治扣上“削弱党的领导”的罪名 ,幸亏高层坚持 ,才没把村民自治取消。直到今天仍有不少干部坚持认为 ,实行村民自治会削弱党的领导 ,从而为操纵选举、干涉村民自治提供理论依据。我们需要旗帜鲜明地指出 :搞好村民自治就是加强党的领导。●事无巨细地大包大揽不利于调动各种政治资源的积极性新时期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并非事无巨细大包大揽地干涉行政事务。…  相似文献   

2.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委会组织法》)。它的颁布实施,是党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措施,是亿万农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贯彻落实好这部法律,对于切实保障九亿农民的民主权利,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跨世纪战略目标,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贯彻实施好村委会组织法,首要的问题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扩大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的广泛实践。农村改革二十年的实践证明,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群众建设有…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政部门认真.履行基层治理工作职责,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这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来,英庄乡党委认真研究农村改革的新趋势,不断总结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经验,组织和指导群众搞好村民自治,探索出了一条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这一制度的形成和实施,体现了党和政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是实现党始终不渝发展民主政治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要继续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即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加强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实现基层管理民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随着实践的推移,村民自治制度日渐成熟.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村两委矛盾、宗族势力过大、村干部队伍建设有待提高等.所以在村民自治制度建设过程中,我们要通过探索两委治村新模式、遏制宗族势力的不利影响、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和理顺村委会与乡镇党委政府的关系等来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7.
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是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农民群众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实践活动。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开展,是深入贯彻《村委会组织法》的有效措施,是逐步实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由之路,是深化农村第二步改革的良好契机,是实现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有力保证。第一,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是在贯彻《村委会组织法》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村民自治的需要。自1988年以来贯彻实施《村委会组织法》,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产生了较大的分歧和争论。  相似文献   

8.
村级民主选举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村民自治的发展,也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实施民主选举,能够充分调动农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推动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提升村民自治质量。  相似文献   

9.
邓宏伟 《乡镇论坛》2011,(22):15-15
近年来,河南省渑池县在仁村乡以和谐进步为目标提升群众幸福,抓基层,抓基础,积极探索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创新村民自治新秩序,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新机制,有效地促进了仁村乡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扩大了乡村民主程度。  相似文献   

10.
1988年,我国在农村部分地区试行了村民自治,经过10年的实践,于1998年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组织法>),至此,村民自治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搞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实行村民自治,尤其是村委会直选,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群众的参政议政热情和民主法制意识.但在实行村民自治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两委"关系紧张,出现了所谓"两张皮"现象,直接影响了村民自治活动的开展.本文对农村"两委"关系紧张问题进行广泛的探讨,提出了正确处理好"两委"关系的思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扩大基层民主 ,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保持农村稳定的重大举措 ,而个别地方却装腔作势 ,阴一套 ,阳一套 ,打着村民自治的旗帜 ,吹着村民自治的号子 ,所作所为却与党的方针政策背道而驰。先说说村组财务方面。在财务方面 ,不少地方实行这样的“村账乡管” :村里只设会计 ,不设出纳 ,如需资金就要到乡里预取 ;村里领回的钱要么书记放着 ,要么会计保管 ,村内支出无论数额大小 ,一律由书记一支笔审批签字 ;账目由乡里逐月统一监督把关 ,村务监督、民主理财等本属于村民的民主权利都成了一厢情愿的画饼充饥了 ,甚至连村…  相似文献   

12.
实行村务公开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党的“十五大”要求基层政权机关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必须做好的一件大事。做好这件大事,关系到亿万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基层政权的巩固。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村务公开?笔者认为做好村务公开,必须与村民自治相结合,真自治才能真公开。一、村务公开是村民自治的内容。所谓村务公开,是指由村民委员会把与村民自治相关的事务和事宜,通过一定的形式告知全体村民,并由村民参与决策和管理,实施监督的一种民主行为。村务公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村民自治工作中的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族地区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参政能力亟待提高,各级党政干部的民主素质还不能适应民族地区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组织的“自治”功能还需强化。要加强民族地区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作好以下工作:加快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尤其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加大宣传教育和行为培养力度,切实提高干部、群众的民主素质;充分发挥基层民主自治组织的“自治”功能,切实加强民族地区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法津法规体系,加强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村。  相似文献   

14.
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问题,即"两委"关系问题,是我国社会基层民主发展的产物,也是在农村建立党政分离体制的必然结果。在实行村民自治的农村地区,同时存在着性质和功能都不相同的两个政治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党组织。农村工作实践表明,正确处理好"两委"的关系问题是影响党在农村战斗力的有力发挥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困扰并制约当前和今后农村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实行基层直接民主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我国农村村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民主权利。文章力求通过对广西宾阳县六角村的研究,对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建设和发展提出有效建议,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村民当家:是挑战也是机遇●村民自治给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实行村民自治,让村民当家做主,有利于促使乡镇领导更新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学会在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方法,推动领导活动的创新;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村务决策权交给了村民,用民主讨论的方法议事,农民群众参与对重大事项的讨论和决定,有助于领导决策的科学化;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把话说到明处,把钱花在明处,把事办在明处,可以有效地防止干部滥用权力,侵害群众利益,以促进农村廉政建设;村民自治还可以更有效地解决“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中,存在“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   所谓“两头热”,即:一头是从中央到省、市、县 (市 )大力推行村民自治,提倡民主选举村委会成员、民主决策村中大事、民主管理日常村务、民主监督村委会工作;另一头是广大村民对村民自治热情高涨,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认为这是体现农民当家做主的好形式。   所谓“中间冷”,是指乡镇有些领导和干部对村民自治存在顾虑,误认为实行村民自治就是随“村民想干啥就干哈,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党和政府可以甩手不问”,把村民自治同放任不管混淆起来;有…  相似文献   

18.
编者寄语     
正当亿万农民朋友欢渡元霄佳节之际,本刊特邀’92中国农村十大新闻人物和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在人民大会堂座谈,请您阅读本刊记者采写的报道。《亿万农民的伟大实践》——村民自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上,吹响了农村基层民主的号角: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  相似文献   

19.
寇建平  孙艳 《新远见》2008,(6):88-91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从而使"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也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进而也成为扩大直接民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始终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自秦朝到清末,历代统治者在国家治理中一直奉行“皇权不下县”的治理理念.县以上由国家委派官吏治理,乡以下则采取国家输出法律制度,依靠地方乡绅和宗族制度来管理。直到进入二十世纪后.随着专制统治体制的瓦解.传统的乡村治理体系受到严重的冲击.农村直接进入国家的视野.开始打破“政权不下县”的传统.将国家乡政权力体制下沉至传统的农村基层社会.历经清末、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等阶段乡村组织体系的改革发展。政府将农村社会纳入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之中。基层农村社会处于国家权力支配之下。行政力量在农村发展中占据着主导作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乡村开始探索走上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道路.对基层社会管理实行“乡政村治”模式.在农村建立由村民选举产生的村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并从法律上明确了村民委员会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性质,维护了国家对乡村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又保障了乡村社会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基层民主建设当中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成为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