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基于“生产—生活—生态”适宜性的休闲农业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是指导区域农业向旅游化方向扩展,适应城市旅游消费新动态,增强农业产业发展能力以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文章以"三生"理论为指导,构建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并结合长三角城市群实证分析,科学准确把握了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特征、形势及环境,明确地区发展方向,并得到:1在空气质量、区域旅游休闲氛围、网络关注指数等关键因素影响下,长三角城市群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2长三角城市群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呈现"π"字形网络状等级式的空间结构特征。3在实现对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可靠性与准确性的实证检验基础上,对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类型进行了划分,以期进一步明确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界定休闲渔业产业化概念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产业和支撑四个方面,创新性地选取26项指标构建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潜力进行科学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潜力呈现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的湖北相对领先,中部其余省份和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分布格局。进一步采用聚类分析法将长江经济带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潜力划分为四个等级,并分析不同等级地区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据此提出促进各地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由于我国不同地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农业资源和经济状况差异较大,因此各地休闲农业的发展类型和模式也多种多样。通过对全国范围内休闲农业园区考察分析,我们将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总结归纳为八种类型,即高新技术引领型、旅游带动型、工业产业反哺型、农业产业壮大型、文化产业主导型、新农村建设示范型、土地流转承包型和连片开发合作型,希望能为不同类型的园区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加快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论文从社会经济、市场、资源、设施和环境5个方面科学构建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中国各省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其划分为不同层级。结果表明:中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区域差异明显,潜力高于平均水平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沿江地区,而潜力低于平均水平的省份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的非沿海地区及西北地区;各省份依据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大小被划分为5个层级。基于此,分别从全国和省级层面提出推进策略,以期明确各省份发展差异及前景,有效推进中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业园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我国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出现了服务于城市的城郊型农业园区.通过对浙江东阳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提出适合城郊型农业园区建设的要点和模式.  相似文献   

6.
景区旅游资源可以有效地满足现代都市人群的旅游观光、休闲放松的需要,是广义虚拟经济范畴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地定量化研究。2005年开始,我国将旅游景区按质量等级划分为五级,这种等级的划分促使了本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和就业量的增加,产生经济效益和财政增收效益。为了明晰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和分布,本文研究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2A至5A级旅游景区的区域分布结构和升级过程,以期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和相关的经济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7.
休闲农业资源评价是休闲农业规划与开发的基础工作,目前国内对该课题的研究较少关注。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休闲农业景观质量、休闲农业资源环境质量及休闲农业资源开发条件三个方面,制定休闲农业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并通过三峡步步升文化村个案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随着“红色旅游”一起兴起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农家乐已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的休闲农业园区超过1.8万家,全年接待游客超过4亿人次,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200亿元,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长三角是我国最早开展“红色旅游、支援老区”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地区,被国家列为全国特色项目旅游的示范县、示范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郭焕成  吕明伟 《经济地理》2008,28(4):640-645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游客为目标,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休闲农业在我国先后经历了早期兴起阶段、初期发展阶段、规范经营阶段.文章在对休闲农业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休闲农业功能、意义及其发展背景与市场需求,总结了我国发展现状与特点、发展模式与经营类型及典型省市休闲农业发展,指出了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并对休闲农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及其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随着休闲农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类型日益丰富,休闲农业发展呈现出规模经济性和产业集聚性趋势。在对休闲农业产业化内涵进行界定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基础、市场基础、产业基础及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分析休闲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并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确定各省市休闲农业产业化的指标权重,得出综合评价值,进而分析各省市休闲农业产业化的优势及产业化类型选择。最后,提出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模式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休闲农业是实现我国乡村内生发展和乡村振兴有效手段。利用2007—2016年全国1382个县的县级面板数据,以2010年首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研究对象,设定示范县评定为外部政策冲击点,使用PSM-DID方法对示范县经济效应进行评价,分析政策影响的动态效应和边际效益,检验模型的稳健性,阐明了休闲农业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①休闲农业对地区经济的贡献显著,设立示范县时间越长,经济贡献越来越大。②休闲农业示范县边际效益递减,后期进入的示范县经济贡献逐渐减弱,越来越趋向于规模带动效益的增长。③休闲农业主要通过财政手段作用于地区经济,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具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12.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发展模式主要有设施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农业科技园区、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籽种农业等。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仍面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市场经济发育欠成熟、土地流转机制未建立、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等制约因素。根据区域比较优势原则,建议将北京地区划分成观光休闲农业圈、科技示范农业圈、特色种养农业圈及合作辐射农业圈。在不同的圈层区域,都市型现代农业应按照不同的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历程进行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当前国家的发展战略,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区域农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曹执令 《经济地理》2012,32(2):139-142
从农业生产要素竞争力、农产品需求状况竞争力、农业经营主体竞争力和农业科技及政策竞争力等四个方面,选取11项指标构建了区域农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南省14个地级市的农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将湖南省区域农业竞争力可划分为3种区域类型,结论可为制定区域农业发展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马文军  曹艳英 《经济论坛》2004,(16):153-154
一、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入大跃进时代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以下简称农业园区)是“拥有农业科技创新核和系统的中试、孵化、展示、示范基地,致力于研究、开发、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并对外推广示范,促进一定区域内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特定区域”。1994年中以示范农场在北京建立,标志着农业园区正式在我国出现。此后社会各界纷纷投身其中,建立了一大批农业园区。到目前为止我国农业园区总量究竟  相似文献   

16.
鉴于农业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人类等的复杂关系,通过构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以江苏省为研究案例对江苏省六大经济区进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代表年份1996年和2000年江苏省平均植被覆盖度由54.74%下降到50.42%,轻度级以上的水土流失总面积比例由8.12%下降到6.76%;1996~2005年,江苏省沿江、沿海和两淮经济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发展水平高于徐连、宁镇扬和太湖经济区,大部分经济区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调查分析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依据《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技术规范》原则、方法,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进行了评价,综合评价有效管理质量等级为良,说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有较好的基础。但是,经费管理、保护管理设施、社区协调性3项指标的评价分较低,工作差距较大。规划设计和生态旅游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大问题。权属、总体规划、边界、范围、设施设备种类和数量、保护区控制、资源监测、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管理9项指标管理质量等级为中等,管理工作还有很大不足,对保护区建设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选择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的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区,以突变理论为基础,采用突变级数法与系统聚类分析方法相结合,构建市域城镇化质量分区的理论框架,并运用该理论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城镇化质量进行了评价,认为江苏省的市域城镇化质量格局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同时,根据江苏省各市城镇化特点,将其划分为4个城镇化质量等级区,并对各等级的形成机制作了深入分析,找出了各分区的特点,提出了各分区合理调整城镇化发展路径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绿色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产生了优质化、安全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若想抓住机遇,就应以国际化标准为导向,致力于绿色食品的生产,使农产品质量尽早突破国际壁垒。本文将对山东省绿色农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划分,并立足于山东省农业生产实际,尝试建立山东省绿色农业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发展山东省绿色农业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宋戈  李丹  梁海鸥  包喜利 《经济地理》2012,32(7):129-134
准确地掌握区域耕地质量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对于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松嫩高平原黑土区的典型区域——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将耕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坡度图与行政区划图叠加,以此确定耕地质量评价单元,应用"3S"技术,获取综合反映耕地质量特征的评价指标属性数据,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耕地质量得分并划分质量等级,进而分析耕地质量总体特征及空间地域分布与行政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耕地质量呈现以四等地为峰值,三等地为次峰值,向五等地、二等地和一等地逐次减少的正态分布特征,大部分耕地的质量处于中上等水平;耕地质量等级的高低与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及海拔高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各乡镇耕地质量等级差别较大,直接对其经济活动类型及农业生产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