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针对目前西南地区人居环境历史文化研究的缺失,对研究现状进行了反思,在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新时期需要什么样的地域人居环境历史研究,提出了西南山地人居环境历史发展的整体研究框架:以"序列与结构"并重的方式反映地域历史演变过程;解析城市空间及其深层结构,探寻演变规律;结合现代城市建设,讨论其影响及价值,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提出西南山地城市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滇西北地区山地人居环境在长期的适应性"生长"过程中,受自然廊道和人文廊道的影响较大,通过对滇西北地区独特区位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山地环境中自然廊道和人文廊道对山地人居格局及城镇体系的影响,分析了目前滇西北山区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希望为其快速脱贫并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回顾和整理了黄光宇先生从1954年9月至2006年10月期间,从求学、工作到发起并推动山地城市学和生态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历程的相关资料。研习后认为:1山地城市学和生态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取得的成就是长期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结果;2山地城市学和生态城市规划作为西南地域城市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内容之一,丰富了地域城市学的研究内涵,而地域城市学的丰富研究将有助于促进我国现阶段整个人居学研究的内生动力,并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居建设新范式和新路径做出贡献;3山地城市学和生态城市规划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及其在国际上取得的显著影响,一方面有助于当前新型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地域实践中因地制宜的贯彻和创新,另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在国际范围内的交流并发挥一定的启示作用;4山地城市学与生态城市规划的长期理论和实践探索,启示了目前建立全球山地人居学理论及地域人居动力机制研究对于丰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97重庆国际山地人居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何跃吕屏1997年9月15—17日在重庆建筑大学召开“’97重庆国际山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会议的目的是“在山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总体思想框架指导下,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山地区域与城乡规划与设...  相似文献   

5.
以生态思想为线索,通过评述人居环境及人居环境研究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有关人居环境研究方面的代表性观点.认为人居环境的发展深受人地关系认识的影响,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经历了"环境决定-技术对抗-调节-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追求过程;中国特色风水理论具有生态美学内涵,对建筑和人居环境有积极影响;人居环境科学是大科学时代的产物,需要区域的视角、综合的思想、生态的理念、人文的精神、自然的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各领域的学者多层次、多途径的努力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第一期山地人居宣言01’97重庆国际山地人居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何跃吕屏03山地人居环境建设漫谈/吴良镛04乐山绿心环形生态城市模式/黄光宇07全国中小城市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城科会小城市委员会第八次年会纪要10中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廉仲12加快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7.
《北京房地产》2006,(6):75-75
2006年4月25日晚,备受业界关注“第二届亚洲人居环境暨城市建筑国际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及亚洲建筑文化沙龙在日本福冈著名的海鹰酒店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8.
张科 《东南置业》2009,(7):81-81
6月5日-6月7日,第六届厦门人居环境展示会暨2009中国(厦门)国际建筑节能博览会在厦门会展中心举行。本次人居展以“推进科学发展,共建和谐人居”为主题,重点突出国际建筑节能、厦门城市建设与规划和厦门人居环境建设工作的宣传与推广,同时加大厦门市房地产相关行业的宣传。  相似文献   

9.
城市微气候循环的构建,以局地气候的良性循环实现建成环境对大气候环境的动态适应与优化,进而借助气候舒适度实现城市低碳节能的目的。本文基于微气候循环,一方面通过对重庆市的山地城市住区建设实践进行评价,对其与地形、自然环境、微气候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总结评价山地住区布局微气候适应性;另一方面,以"热度"、"通风"、"湿度"、"日照"四项影响山地微气候循环的制约要素作为评价因子,总结住区山地布局适应性、山地建筑特征和山地绿化组织三个层面的低碳生态规划模式,通过构建生态绩效的"三维耦合模型",提出"山地城市低碳生态住区规划模式",以达到最终实现住区内热度、通风、湿度、日照四项微气候因子的互补循环,进而达到额外能量微消耗、生态环境微冲击、二氧化碳微排放的山地低碳生态住区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0.
傅林  王莹莹 《中国物业管理》2013,(8):I0013-I0016
在巍巍泰山脚下,坐落着美丽的小城—泰安。2013年3月29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2012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名单的通报》,泰安市被授予2012年"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仅有两个城市获此殊荣。该奖项是全国人居环境建设领  相似文献   

11.
山地人居环境建设漫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地人居环境建设漫谈吴良镛(清华大学,北京,100084)“山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筹备组拟邀我作主旨报告,我也曾想到山地人居环境科学发展这类题目,但考虑到我的时间和已研究基础,写不了这样的文章,于是赶快谢绝,改弦易辙,写点随想。抗日战争期...  相似文献   

12.
图片新闻     
《北京房地产》2006,(6):17-18
箭牌卫浴四大系列新品推出;“第二届亚洲人居环境暨城市建筑国际设计大赛”揭晓;“京通核心商业地产”浮出水面;北京地产商务论坛在京召开;欢腾的汤河2006第三届在路上‘宏怀 房地产’杯环北京越野挑战赛”举办。  相似文献   

13.
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提出兰州市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评价了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水平、发展的持续性及其系统的协调状况,并据此对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Gogh 《房地产导刊》2008,(8):89-89
说起宜居环境,自然就联想起世界上最适宜人居的城市:日内瓦,一个典型的山地城市,也由此孕育出了世界著名的坡地建筑。然而广州,也有这般美妙的处所,那就是位于花都的美林湖国际社区。立于美丽的社区,"加洲岛"全新坡地景观联排别墅现楼映入眼帘:因地制宜度身订制出的私家庭院、休闲坡地及共长天一色的生态湖泊,三重景观,筑就世界级联排别墅价值标杆。  相似文献   

15.
正3月21日,"第十三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不仅能够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民生发展,同时也是新时期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的主要途径。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提升绿色建筑质量,促进节能减排低碳发展",会期两天。本届大会经中国科协批准,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美绿色基金、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生态城市研究专  相似文献   

16.
从人居环境应具有环境、生态与节能效益的观念出发,简要地指出了当前住宅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着重说明了住宅设计必须具有环境、生态和节能意识,只有注重环境、生态和节能效益,才能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才能与健康建筑、绿色建筑和建筑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东南置业》2005,(89):42-42
人居环境,是城市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城市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多年来,厦门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方针,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城市开发与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关系,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统筹双赢。  相似文献   

18.
成都在争创优良人居城市的过程中,不仅要完成的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人居环境打造,更需要人居环境示范项目来带动成都的房地产开发,使城市建设"以人为本"。人居环境建设与房地产开发有机地衔接起来,促进人居环境事业的发展将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生态学学会和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上海绿色生态建筑与人居环境科技推广中心(SGC)承办的“2008年第二届中国国际生态建设市长高峰论坛”,于2008年12月2日-3日在上海浦东兴荣豪廷大酒店举行。  相似文献   

20.
以可持续理论为出发点,分析客家民居建筑的形式特征及生态环境特点,总结出传统山地建筑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指出了当前形势下,开源节流,尽量利用自然,谋求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现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