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在现代经济学中,对经济现象的剖析,不能仅局限于经济因素对经济系统变动的影响,还必须重视经济活动的主体——人的行为机理的研究。现代商品经济中的人已不再是被动地去适应或听命经济系统变动而进行购买或消费,满足于劳动获取收入的简单的经济人,而是要求对价格信号的变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消费与投资等现代社会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3.
4.
浅谈我国居民的储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力求对我国居民的储蓄行为作出理性的分析 ,主要涉及居民储蓄的含义和形式、居民的储蓄动机和影响储蓄的因素 ,并针对近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居民储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决定因素不仅有客观的经济变量,而且也有居民的心理行为;不仅有内生性的经济变量,而且有外生性的制度和结构因素。在我国基本确立了市场经济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居民储蓄不仅决定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而且还决定于收入预期、利率、通货膨胀等因素,而外生的制度和结构性等因素的作用减少甚至已经消失。研究该问题,我们必须对居民储蓄进行不仅是定性的而且是定量的研究,确定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回归模型的分析,可使我们比较逻辑和量化地分析居民储蓄,揭示影响居民储蓄的变量及其权重,从而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7.
一、储蓄和利率关系的实证研究 经济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试图检验利率与储蓄之间的简单正向关系。弗莱(Fry,1978)做的实证分析表明,在亚洲一些国家,实际利率对储蓄有显著影响,而乔万尼尼(Giovannini,1983,1985)对另一些亚洲国家的实证考察结果不能得出与弗莱相同的结果。考虑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这些观点可能适应不同时期的不同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居民储蓄持续增长早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其与我国诸多宏观经济因素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也是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试从我国居民储蓄的现状及成因入手,阐述我国储蓄行为的变化倾向,以利国家采取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经历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政府及时采取措施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软着陆”。但随之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迹象,物价下跌,需求不足,经济增长速度减慢。与此同时,银行系统的存款持续增长。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第三季度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已经突破8.41万亿元。虽然作为商业银行,其首要的、基本的职能就是信用中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是其经营的基本业务,而我国的商业银行也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则进行经营的,但是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盈利性机构,必然要有其经营目标,即实现经营利润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如此数额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理性预期与预期形成的传染病学模型,将外部通货膨胀因素引入通货膨胀预期形成机制之中,采用MTARDL模型实证检验美国通货膨胀对中国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美国通货膨胀在中国通货膨胀预期形成机制中具有明显的非对称特征,其上涨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催化效果远大于下降造成的抑制效应,而且美国通货膨胀对国内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存在结构性突变,相比于断点前,其影响效果在断点后更加强劲且作用过程趋于复杂化。与此同时,国内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预期的调控效果正逐渐下降。研究结果显示,国内货币当局在对公众通货膨胀预期引导过程中应更加注重美国通货膨胀的动态变化,同时优化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政策效率。 相似文献
11.
Alberto Petrucci 《Economic Notes》1999,28(2):223-235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teady-state effects of inflation on capital accumulation within an optimizing monetary growth model with liquidity costs and an endogenous labour supply. It is assumed that consumption and leisure are perfect complements in the preferences of the representative agent. The particular environment considered, despite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growing literature on inflation and growth with endogenous labour effort, gives support to the Tobin effect, i.e. a positive effect of the money growth rate on capital, labour and output.
(J.E.L.: O42). 相似文献
(J.E.L.: O42). 相似文献
12.
劳动要素报酬、人口结构与中国居民储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为出发点,分析劳动要素报酬、人口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并运用中国1978~2009年的数据对劳动要素报酬、老人赡养比、儿童抚养比与中国居民储蓄率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市场经济转型以来的劳动要素报酬高速增长、老人赡养比上升以及儿童抚养比的下降导致中国储蓄率不断升高,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Recent research has indicated that Japanese and American saving behaviour may not be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In this paper we have tried to determine if aggregate saving in Japan, as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driven by a small number of very wealthy or high-income households. We found that about 12% of households account for 75% of total positive saving, 75% of total negative saving and 75% of total net saving. These conclusions reinforce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savings process in Japan is not distinctive, and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research on the heterogeneity of saving behaviour.
JEL Classification Numbers: D12, D31, E21. 相似文献
JEL Classification Numbers: D12, D31, E21. 相似文献
14.
SAM OULIARIS 《The Economic record》1981,57(3):205-214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st-tax real interest rate and the Australian household saving ratio at the empirical level. Using alternative models of the consumption-saving decision and different estimation periods, it is shown that the post-tax real interest rate exert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saving ratio. The estimates, therefore, imply that the fall in post-tax real interest rates during the 1970s contributed to the rise in the Australian saving ratio. 相似文献
15.
16.
通货膨胀状态下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对生产者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膨胀状态下粮食价格波动对农业生产者的影响,一方面是粮食价格波动对农民粮食收入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物价普涨而导致的农民生活成本、生产成本增中所产生的影响。通货膨胀状态下,粮食价格上涨并不能保证农民收入同步增长,可能会导致农民收入增长、也可能导致下降、或不变。考虑到生产成本与生活成本的提高,在通货膨胀状态下,尽管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业生产者获得了部分利润,但由于物价的普遍上涨导致农业生产者的生活成本与生产成本的增加,农业生产者的相对收益是下降的,实际生活水平也是下降的;由于农业领域的特殊性,农业生产者不能自由的进入或退出农业领域,农业生产者被动的承担着农业生产的自然、市场双重风险;由于农业领域的生产要素的流动性较差,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农业领域部分失灵,市场的风险农业生产者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因此通货膨胀状态下农民的利益只有靠政府的政策来保证。 相似文献
17.
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家庭的高储蓄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女性劳动参与的角度对中国家庭的高储蓄给出解释。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女性劳动参与和家庭储蓄率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为克服内生性的影响,采用同一社区、同一年龄段的其他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作为家庭中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工具变量,实证检验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已婚女性劳动参与显著增加家庭储蓄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对20岁到30岁女性家庭、大学及以上教育水平和有二孩意愿家庭的储蓄率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已婚女性劳动参与促进家庭储蓄率增加的原因是,家庭的收入水平显著增加,而家庭消费水平未发生显著性改变。同时,现阶段中国女性劳动参与没有显著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反而进一步提升了家庭储蓄率。本文为理解中国家庭的高储蓄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以为未来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经济转轨、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 总被引:77,自引:6,他引:77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 1 995、1 999及 2 0 0 2年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分析收入不确定性、失业风险、医疗支出不确定性及教育支出等因素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 ,但效应的大小也因这些因素的可预期性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增强政策的可预见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对化解居民收支风险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西方通货膨胀的主要理论 ,以及我国学者的相关实证研究 ,文章主要从投资需求和货币供给两个角度考察影响通货膨胀的若干因素 ,通过运用格兰杰的非平稳时间序列协整分析方法 ,建立通货膨胀率与若干宏观经济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 ,论证了我国现阶段物价水平是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的 ,即通货膨胀的压力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