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航  周鹤 《天津经济》2006,(2):47-49
国有产权通过人大、国务院、国资委、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国有投资公司及其员工的逐级委托代理,完成了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经营权和使用权的裂变,形成了产权社会展开过程的委托代理链条。在简化的国有产权的委托代理链条中,政府是事实上的初始委托人,而其下的国资委和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则是委托代理链条中兼具委托人和代理人双重身份和双重利益的关系主体。利益在同一利益主体上的分离是国有资产委托代理的风险来源,而利益主体责、权、利明晰,制约机制有效则是消除风险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廖强风 《湖南经济》2003,(11):35-36
国有企业并购障碍产权委托—代理机制障碍在国有企业产权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着严重的所有权代表缺位或虚位的问题,因为终极所有者是全体人民,而非具体的法人或自然人,也就是说国有企业不存在明确的所有权代理关系,作为国有资产终极代表的国家是通过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来行使其代理权的。同时,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链条被拉得过长,使得国有产权主体虚置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委托人的链条和层次之中。从整体上分析,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都是产权主体,但从具体情况来分析又都不是产权主体,谁也不可能承担经济责任,他们向企业指定厂长、经理或党委书…  相似文献   

3.
董峻 《产权导刊》2010,(12):34-36
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委托企业经营者管理的委托代理管理模式,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容易出现"代理人问题"。  相似文献   

4.
将委托人与代理人的产权博弈定位在市场中依法进行,是完善制度建设的现实选择现行国有产权管理制度仍然是沿用委托代理方式。鉴于企业国有产权的终极所有者处于缺位状态,在现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发生的博弈主要是在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展开的。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可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5.
周巍 《北方经济》2008,(8):78-79
按照委托代理理论,在委托人缺乏监督或委托人无力监督的情况下,代理人都可能发生追求自身利益而背离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引发委托代理问题。本文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和政府工程的特点,并结合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工程监管经验,提出了对我国政府工程项目委托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晨阳 《产权导刊》2005,(11):24-26
国资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国资委3号令)是指导所出资企业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重要规范,也是防范企业国有产权交易风险的指南.国资委3号令同以往有关国有企业改制的政府文件的一个显著不同就是十分注重防范风险.在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中如何防范风险,这既是各级国资委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各级人民政府授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所出资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所出资企业的角度来探讨如何防范产权交易中的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代理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我国国有企业中的代理问题集中体现为“内部人控制”问题.而国有企业产权配置不当使得“内部人控制”问题变得更加难以遏止。为了保护委托人(国家)的利益,国有产权应当逐渐退出竞争性领域.在国有产权尚不能退出垄断性行业和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等重要领域的同时,应保证出资人到位和国有产权的可转让性。  相似文献   

8.
1国有产权登记机构的现状1.1国有产权登记机构的现有种类及其立法规定从我国现有立法和社会实践来看,国有产权登记机构主要包括如下几种情形:1.1.1国资委或其它授权部门。《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第5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按照产权归属关系对企业国有资产办理产权登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即为国有资产管理局。后随着我国行政机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局被国资委取代。我国2004年颁布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业务办理规则》第3条规定,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本级政府所出资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的产权登记工作。  相似文献   

9.
尹莉萍 《魅力中国》2009,(12):19-20
委托代理制度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互分离,并以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为主要特征,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所有者是委托人,经营者是代理人,会计信息也成为委托人考核和评价代理人业绩的依据。由于委托代理制存在的问题,某些代理人为满足自身的利益而操纵会计信息损害委托人的利益。研  相似文献   

10.
声音     
李荣融:4亿以下国企可向管理层转让 4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与财政部联合下发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议论纷纷的国企MBO问题终于有了结论。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已经建立或政府已经明确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的地区可以探索中小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  相似文献   

11.
魏曙光 《北方经济》2004,(12):54-55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随着"国资委"的成立宣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机构的成立终究只是组织结构层次上的变化,从形式上解决了国有产权的分散行使问题,属于"硬件",更重要的是"软件",即"国资委"的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如何确保所有者真正到位,真正履行所有权职责,使国有企业的管理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心问题.本文为此试就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之一--国有资产所有者主体缺位问题,确立国有资产的"人格化"机制问题,进一步健全竞争性国有资产经营体制,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益问题,从理论角度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对国有企业经理人员的监督——兼论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刘欣在现代企业中,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可以理解为明确的或者暗含的契约关系,契约的基本内容是规定代理人为了委托人的利益采取何种行动,委托人应相应地向代理人支付何...  相似文献   

13.
今天,全国企业国有产权管理暨产权交易机构工作会议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国务院国资委李荣融主任在讲话时指出,随着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各级国资委在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的工作力度,在加强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管和促进国有产权有序流转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管初见成效,产权交易市场在规范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企自身的特征容易导致公司出现治理结构不完善、所有者缺位、委托代理等问题.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使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及职工之间不能各司其职,委托代理问题中代理链条过长加剧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为高管滥用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提供了条件,国企所有者缺位使得虚拟的"所有者"对高管的监督缺乏动机,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也是导致国企高管权力失衡的原因之一.研究认为应该结合十九大提出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精神,加强党组织和职代会在国企治理中的参与度,通过明晰产权主体和补全所有者缺位,建立动态的权力配置机制和实施相应激励措施缩短委托代理链条,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以期合理有效配置高管的权力.  相似文献   

15.
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对中国这样的一个国家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目前我国由国资委承担着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能,但是国资委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尚未完善。本文对国资委性质、国资委的上级机构和监督机构的设置、国资委与国资运营主体的关系以及国有资产范围进行了论述,希望对我国国资委的立法作出力量。  相似文献   

16.
李菁  宋清玲 《发展》2001,(4):32-33
委托代理简单地说就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风险分担收益分享的关系,这种关系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之中,无论是私有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客观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但是,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更加凸显委托代理关系,更窨引发委托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浙江经济》2005,(8):63-64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近日说,在改革改制过程中确实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在:转让国有产权没有完全进入市场,难以发现国有产权的市场价格,很难判断国有资产是保值增值还是贬值流失,少数不法分子乘机暗箱操作、收受贿赂、低估贱卖国有资产。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问题突出。一些企业在制订改制方案、选择审计和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确定转让价格等重大事项中,  相似文献   

18.
要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必须重构产权经营主体。根据我国国情实际,国有产权运营主体应是集团公司。要使集团公司成为产权运营主体,关键在于建立对集团公司经营行为的约束机制,即通过建立国有资产经营权交易市场来约束集团公司的产权经营行为。  相似文献   

19.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治理结构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企业集团中委托代理关系 在现代经济学中,委托代理关系被视为一种契约.在这种契约下,委托人授权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从事某项活动,这不同于一般的雇佣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委托代理关系大量地表现为股份公司中资本所有者和企业最高决策者(董事会或总经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高岳 《产权导刊》2005,(11):29-29
为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加强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防止企业国有资产的流失,2003年12月31日国资委、财政部颁布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自2004年2月1日起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在企业国有资产进场交易过程中,就如何行使股东优先购买权,有的当事人认识不清,以至丧失了购买国有股权的机会.为此,笔者以实例提出在收购国有产权中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认识上存在的两种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