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华山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2):25-31
使用月度数据实证分析1994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探讨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可发现:以短期存款利率代表官方利率,以同业拆借利率代表市场利率,分析两种国内利率对于世界利率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官方利率独立性较强,而市场利率独立性很弱。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两种利率独立性大幅提高;鉴于两种国内利率都有缺陷,对货币供给量对国外利率的敏感性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具有中等的独立性,汇率制度改革后货币独立性显著提高;通过分析货币与外汇储备的关系,可发现冲销操作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苏华山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30(2):25
使用月度数据实证分析1994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探讨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可发现:以短期存款利率代表官方利率,以同业拆借利率代表市场利率,分析两种国内利率对于世界利率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官方利率独立性较强,而市场利率独立性很弱。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两种利率独立性大幅提高;鉴于两种国内利率都有缺陷,对货币供给量对国外利率的敏感性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具有中等的独立性,汇率制度改革后货币独立性显著提高;通过分析货币与外汇储备的关系,可发现冲销操作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理论分析和实践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缺失及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不稳定性因素与货币政策效力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是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这种固定汇率制度具有内在不稳定性,缺乏烫平汇率波动的功能,一定程度上消弱了央行货币政策效力,因此,对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应从政策上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5.
何慧刚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2(6):24-27
汇率制度的选择直接影响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力。理论研究表明,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趋于无效。我国汇率制度实质上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在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冲突、货币政策独立性、外汇储备内生性、货币政策目标双重化、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货币政策效力等方面对我国货币政策运行存在多方制约。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必须重新选择我国的汇率制度。我国现实经济条件决定了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中期目标和近期选择是建立汇率目标区,长期目标则是建立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6.
7.
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金融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研究一国经济金融政策的有效性必须考虑汇率制度的影响。文章基于“三元悖论”分析了现行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有效性受到影响的必然性,透视了现行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具体制约效应。鉴于国际资本流动日趋自由流动,为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必须采取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并注重其他措施的协调配合等政策建议,对现行汇率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下利率、汇率传导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淄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1):60-62
在资本不流动、不完全流动和完全流动这三种宏观环境下,货币政策对于利率与汇率传导途径有所不同。本文在介绍资本不流动和完全流动条件下利率和汇率两个典型模型基础上,尝试给出了资本不完全流动条件下利率和汇率模型,并对我国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的货币政策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何慧刚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26(5):90-94
汇率制度的选择直接影响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力。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运行存在多方制约,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必须重新选择我国的汇率制度。我国现实经济条件决定了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中期目标和近期选择是建立汇率目标区,长期目标则是建立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10.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及其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伏军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5):41-47
货币政策职能是中央银行的核心职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需要以中央银行独立的法律地位为前提。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正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我国《人民银行法》的现行法律制度框架下,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的制订、实施、人事任免等方面受到中央政府的制约与控制,具有较低的独立性。为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及新宏观经济形势的需要,应进一步提高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并在法律制度层面上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李茂华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7(5):42-4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工商企业法,为我国中央银行依法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了法律保障。但要进一步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尚需在立法和实践中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
张浩阳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4,17(2):90-92
汇率制度可分为完全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和中间汇率制度。目前我国名义上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种汇率制度实际上是钉住美元的。虽然这种汇率制度是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汇率安排,但是它具有明显的缺点,目前需要在汇率形成机制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改革,完善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3.
宋清华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3(5):42-47
2003年以来,我国摆脱了通货紧缩的阴影,开始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为了缓解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应该实行“双升”的货币政策,即在调升人民币利率水平的同时调整人民币汇率,既升息又升值,但升息和升值的幅度不宜过大。2004年10月的升息很可能意味着中国开始进入新一轮升息周期.今后中国人民银行应该灵活运用多种利率政策工具,尽快作出人民币升值的抉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应升值5%-15%,即1美元兑换人民币大约控制在7—7.9元,同时赋予人民币汇率制度更大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4.
李明阳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3):22-24
在宏观经济学模型中,一般以一价定律为基础,且贸易品价格被设为按生产者货币定价,即汇率对进口商品的价格是完全传递的.然而已有的研究表明,不同国家之间的同种商品的价格并不满足一价定律.汇率的不完全传递所导致的支出转换效应、短期价格粘性、货币冲击会对一国的消费和产出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该国的最优货币政策选择.而货币政策反过来也会对汇率传递程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所谓货币替代是指一国居民因对本币的币值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时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从而使外币在价值贮藏、交易媒介和价值尺度等货币职能方面全部或部分地替代本币。本文通过对中国外汇体制改革过程中货币替代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分析,引发中央银行如何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钉住制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世文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24(2):76-78
在开放经济下,采用固定汇率的最大成本就是一国不得不放弃灵活的货币政策。经分析发现,我国实质上的钉住制已经对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随着开放程度的加深,这一影响还会加剧。 相似文献
17.
刘霖叶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6):43-44,93
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矛盾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随着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将受到更大挑战。必须加强对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管理,提高调控目标最优解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汇率波动的支出转移效应引起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国际社会的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调,究其原因,在于中国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引起人民币随美元贬值而被动贬值。通过对短期汇率传递的不完全性和下降趋势进行讨论,得出中国现行汇率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但应当适度扩大波动幅度,并选取以贸易加权实际有效汇率作为其管理目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董天翼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6-8
本文通过论述我国现存汇率制度的产生、特点及开放条件下的弊端,从汇率制度的成本收益分析出发,提出未来的汇率改革是遵循着一种渐进逻辑的,从有序退出现有的钉住美元制、到近期实现真正名义的管理浮动、并最终实现人民币自由浮动和全面可兑换。 相似文献
2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6)
基于Bailliu和Fujii(2004)提出的分析框架和2005~2015年的月度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的效率。结果表明: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总体上是有效的,但传导效率不高;长期传导效率高于短期传导效率;短期传导效率的发挥不依赖于汇率,而主要依赖于货币政策等非汇率因素对价格的作用程度。本文建议,加快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建设步伐、强化对国际资金流动的监管、不断优化国内货币供给政策与汇率政策的组合是提升我国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效率的重点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