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OECD发布的2005—2015年TiVA数据,采用RCA指数测度方法,从制造业整体和分行业角度,对包含和去除服务业增加值投入的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较强,但呈现波动中下降趋势。分行业来看,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竞争力强但在不断下降;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竞争力弱但在逐渐提升;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竞争力较强且持续提高。从包含与去除服务业增加值投入的制造业RCA指数值大小比较来看,服务投入增加对各国不同行业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结果存在差异,其原因既与服务业发展水平高低有关,也与服务投入与不同行业制造业需求是否匹配有关。依据上述结论,提出了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下增强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生产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型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与互动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从生产型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出发,对辽宁省生产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的现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生产型服务业增加值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和显著的相互影响作用,装备制造业增长对生产型服务业增长具有较高的弹性(弹性系数为1.976)。  相似文献   

3.
经济周期波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然而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可能来自于投资、出口需求的波动。本文通过选取1985~2008年年度数据,通过H-P滤波技术分解得到各个变量的波动性成分,并分析波动性成分的标准差、它们之间的时差相关系数以及建立它们之间的长期协整回归方程,以此来分析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以及原因,从而得出文章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4.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服务业尤其是与制造业紧密相联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既是全球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对沈阳市的实证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改变以前重制造、轻服务的发展思路,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定位提高到与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等战略高度,形成服务业与制造业均衡协调发展的新理念。要采取创新的政策和制度、创新的管理和服务,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0年1月—2011年11月的月度数据,采用转折点分析、相关系数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MS-VAR模型)研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我国经济周期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我国经济周期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且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我国工业增加值、CPI之间存在状态转移特征。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领先于我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而滞后于我国CPI同比增长,三者的波动特征极为相似,平均周期长度也较为接近,且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我国经济周期的扩张和收缩是引起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则会加剧我国经济周期的扩张和收缩。我国应积极培育新兴进出口市场,建立大宗商品的国家储备制度及其信息系统和监测预警机制,以分散和防范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风险。  相似文献   

6.
我国和印度在经济结构上形成鲜明对比,我国以制造业为核心,印度靠服务业带动。跨越了制造业的印度,虽然经济发展速度不如我国,但印度的经济发展质量超过我国。我们的“世界工厂”地位其实存在许多问题,而印度制造业正快马加鞭,将挑战我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我国服务业发育严重不良,我国可以从印度的发展中学到不少的经验,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印度强大的服务业。中国和印度的互补性合作将创造中印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的演进历程及学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经济周期波动现象出现的原因,各个经济学流派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本文阐述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研究的演进,分析各个流派理论的产生背景、主要结论和缺陷。对经济周期波动本质原因的研究有益于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解,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7年、2002年和2007年中国省级投入产出表等数据,从制造业的服务业中间投入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结构,并实证分析了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与人均GDP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除北京、上海外,我国其他地区的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且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差异较大.制造业对服务的直接消耗和完全消耗系数与人均GDP的关系各异,呈现出正相关性(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技术研究业)、负相关性(公共服务业)、U型(如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保持不变性或稳定性(如交通运输、仓储业及邮政业,住宿餐饮业)、不确定性.要从积极推进城镇化、拉长制造业产业链、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等方面着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并力求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助推制造业升级.  相似文献   

9.
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议题。文章首先从经济效益、创新能力和结构高度3个维度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然后运用DEA方法,结合全国时序数据和省际截面数据,从效率视角评价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1999年以来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综合促进作用明显改善,主要得益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的持续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益提升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对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却未有改观,对制造业结构高度提升的促进作用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此外,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效率还表现出显著的省际差异和区域差异。结论意味着,应注重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结构、推动产业价值链融合以及实施差异化的区域产业政策来促进制造业升级。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转轨过程的逐步深入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周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和变化趋势:从波动性质上看,经济周期开始向“增长型”转变;从周期长度看,经济周期有向尤格拉中周期演变的趋势;此外,世界经济周期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影响不断加深,二者有同步化的发展趋势。然而,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为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需针对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周期出现的新特征,增强“反周期”经济政策的有效性,以减少经济周期波动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对“十五”以来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发现在正确考虑环境管制后,中国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得到提高,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源泉。本文还发现,“十五”以来中国实行的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有效地推动了制造业绿色生产率的持续改善,特别是在“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且达到顶峰,在考察期内,我们发现重工业生产率、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增长相对于轻工业而言提高更快,初步彰显出环境政策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2.
服务业综合改革是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成本降低效应、创新促进效应和产业融合效应,因而服务业综合改革可以通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加技术创新产出、推动服务转型等路径来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将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以全要素生产率表征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采用2007—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PSM-DID方法进行政策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服务业综合改革显著提高了试点城市的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可以通过降低成本费用率、增加专利申请数量、提高服务转型程度3条路径来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服务业综合改革对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技术密集型行业、规模较大的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更强的促进效应。因此,应加大服务业综合改革力度,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市场化进程,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技术应用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研究中,该方法在深入探讨两者之间关联性的基础上可以考察产业的内生增长情况。研究的主要结论有:第一,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自身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大于产业之间的关联作用,这在制造业部门表现尤为明显,而对于生产性服务业而言,其对制造业的溢出效应同样不容忽视;第二,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高于生产性服务业,这与生产性服务业强有力地支持了制造业发展不无关系,相反,制造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溢出效应不太明显;第三,从生产性服务业分部门来看,内生增长效应方面,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趋于上升,但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仍有待改善。关联效应方面,应注重增强金融业对制造业的溢出能力;第四,制造业分部门中,内生效应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橡胶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以及绝大多数技术密集型产业。除纺织业、橡胶制品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外,其他行业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拉动力。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和产业结构的重要指标。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必然途径。中心城市由于特有的区位优势集聚了大量的现代服务业,因此研究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发展水平状况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产值、就业人员、劳动生产率、区位熵等指标来衡量无锡服务业竞争力发展水平水平,通过数据分析对无锡服务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我国保险公司在1999~2003年期间的年度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我国保险业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和初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国保险业的技术效率逐年有小幅下降的趋势;股份保险公司和国有保险公司的技术效率差距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但全国性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明显高于区域性保险公司;我国保险公司基本上处于规模报酬递增或者不变区域;保险业的全要素增长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年均增长在15.9%;前沿技术进步已成为我国保险业TFP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保险公司因前沿技术进步平均每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高达16.7个百分点;保险公司相对前沿的技术效率差距拉大,已出现阻碍TFP增长的趋势,这种技术效率的差距主要是受规模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服务业总体税负、各行业税负、个人所得税税负、企业所得税税负以及营业税税负都偏重于加工装备制造业。税收负担过重,税收增长过快,制约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大幅度降低营业税税率,逐步实现营业税向增值税的转变,在商业批发、零售业建立低税负的增值税税制,降低或者免除批发、零售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扩大税收优惠减免范围,完善税收优惠模式,促进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选取中国28个制造业行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关联的门槛模型分析方法,在贸易开放的视角下,对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集聚促进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中,有门槛效应的存在,随着贸易开放水平的提高,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将愈发显著。同时,在贸易开放水平较高时,产业集聚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上,对技术效率的提高反而有负面影响,这可能与集聚水平过高所导致的负外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利用我国10个省市2004—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交通运输业、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研发服务业4个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潜力、制造业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劳动力成本、市场化程度对生产性服务业的FDI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因此,在积极扩大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同时,要关注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调性,以保持市场化进程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各盟员对联盟的投入、贡献、风险大小等影响因素对商业模式的选择、制定及实施的正确与否直接关乎到企业的生死存亡.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特点,结合目前全球竞争市场的经济形态,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和比较,验证了业务流程化管理模式在制造业企业中应用的必要性,并对商业模式的概念和构成要素进行了梳理,讨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商业模式的内涵和本质,构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商业模式框架,同时提出在商业模式体系中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发展服务业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且差异巨大,经济转型的目标、方式和途径也必然有所差别。以我国107座地级资源型城市为样本,对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服务业2005—2015年的发展态势进行比较分析,结论表明:资源型城市的服务业发展符合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但滞后于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整体进程;不同类别的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各城市的特征与其区域分布、城市类型、经济增速和工业化阶段有关,尤其受到所处工业化阶段的影响。资源型城市发展服务业,不应单纯提升服务业占比和片面追求服务业高端化,而应与其所处工业化阶段相适应,并充分利用资源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才能顺利实现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