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利用2013年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RCRE)实证检验了东北地区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并基于干预-控制框架与Heckman两步法控制样本选择偏误的影响.结论表明,东北地区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业产出存在显著负向影响,且会降低农户粮食种植意愿,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业产出的影响表现为成本约束效应,而样本选择偏误的存在会导致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业产出的正效应被高估.形成有利于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环境与政策导向,加速农业转型,改变农业生产模式与要素配置模式,为重振东北地区经济提供长久助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我国1990~2010年28个省区数据,运用VAR模型验证了省级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私人投资、就业和产出的影响,同时根据每个省区相对经济份额测算了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应的省际分布。实证结果表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多数地区的经济活动有促进作用;从全国范围看,区域内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直接作用远大于区域外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溢出效应;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应在地区间相对分布并不均衡,东部地区受益较多,中西部地区受益较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03—2011年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在考虑省份存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基于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农业高效用水水平和物质资本投入、农业产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农业高效用水水平、物质资本投入均对农业产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业高效用水水平和农业生产的物质资本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变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03—2011年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在考虑省份存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基于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农业高效用水水平和物质资本投入、农业产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农业高效用水水平、物质资本投入均对农业产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业高效用水水平和农业生产的物质资本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变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考虑交通基础设空间网络布局特性基础上,利用2001—2011年中国省级数据和空间计量研究方法,从直接效应和空间外部效应两个层面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建设差异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在地理空间上已然形成了三类稳固的差异化集群;虽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但是受其自身空间建设差异化对经济增长负向效应影响,其对经济增长应有的促进效应未能全部体现。虽然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建设差异化存在显著的空间负外部效应,不过该效应正在逐年减弱。扩大交通基础设施覆盖面与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存量两者对经济增长都有着相近的正向弹性,不过前者的实际操作成本要明显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在考虑交通基础设空间网络布局特性基础上,利用2001—2011年中国省级数据和空间计量研究方法,从直接效应和空间外部效应两个层面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建设差异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在地理空间上已然形成了三类稳固的差异化集群;虽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但是受其自身空间建设差异化对经济增长负向效应影响,其对经济增长应有的促进效应未能全部体现。虽然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建设差异化存在显著的空间负外部效应,不过该效应正在逐年减弱。扩大交通基础设施覆盖面与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存量两者对经济增长都有着相近的正向弹性,不过前者的实际操作成本要明显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7.
现有的文献大多证明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围绕基础设施跨区域溢出效应的问题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利用中国199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相邻省份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本地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跨区域影响是显著为正的;(2)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的影响远大于相邻省份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的影响,说明交通基础设施的本地效应远远超过跨区域的溢出效应;(3)铁路基础设施与公路基础设施相比,公路基础设施的本地效应更加明显,而铁路基础设施的跨区域影响更加显著。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1995年—2014年农业电力消费和农业产出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Dumitrescu-Hurlin面板因果检验和基于PVAR的脉冲响应函数曲线,分析了中国全局和分地区农业电力消费与农业产出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区域异质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电力消费和农业产出在全国范围内和东部、中部地区,均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在西部地区存在从农业电力消费到农业产出的单向因果关系,在东北地区存在着从农业产出到农业电力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东北地区对于农业电力消费和农业产出的冲击响应最为明显,西部地区的农业电力消费和农业产出之间存在最强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9.
基于卢卡斯人力资本外部性内生增长模型,构建了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模型,并选取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测度指标,实证分析了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其中农村知识型人力资本和农村企业家才能与农业产出长期保持着稳定的正向均衡关系,农村总劳动力人口与农业产出长期保持着稳定的负向均衡关系,也发现农村物质资本存量与农业产出长期保持着稳定的同向均衡关系,且由短期非均衡状态向长期均衡状态转变的调整速度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10.
在要素区际流动性不断增强背景下,自然要素禀赋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趋于减弱,规模效应和创新外部性日益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及区间增长传递的重要因素。将规模效应和创新外部性纳入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表明:区域市场规模和创新外部性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产业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应建立和完善城市群主导的空间治理体系,强化区际创新溢出效应,提高区域空间关联网络化程度,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消费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生产与消费性的基础设施将极大地促进农村消费。据此,本文以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系数模型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对农村消费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的拉动效应差别很大。因此,我们必须有重点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促进农村消费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农村普惠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的空间效应和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农村普惠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的提高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第一产业受教育年限、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产业化水平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村普惠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在不同权重矩阵下的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并存,且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呈边际效应递增的特点。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呈边际效应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2002—2016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投入、产出指标,运用U-S-SBM模型和Tobit面板随机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在2002—2016年期间总体呈平稳增长趋势,上、中、下游地区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仍未达到效率前沿,沿线11省市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差异显著;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在投入要素方面和非期望产出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生产资料的过量投入和农业生产中环境污染排放过多是农业绿色生产无效率的主要来源;财政支农力度、农业科技人员投入、机械化水平以及农村人力资本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自然灾害、农田水利设施水平对其表现为负向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赋能农产品流通是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文章首先从理论层面阐释了农产品流通数字化对农村三产融合的作用机制,然后,选取2012—2021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产品流通数字化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农产品流通数字化显著地促进了农村三产融合,并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即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2)除农村三产融合本身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和惯性效应外,农产品流通数字化对农村三产融合也存在空间溢出效应;(3)农村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农产品流通数字化对农村三产融合的作用越显著。基于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面板模型对西部地区1978—2009年农业信贷投入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信贷投入促进农业产出增长的作用比较明显,而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方面则显得比较乏力;农业信贷资金的产出弹性逐渐得到改善,农业产出对信贷投入的响应更趋积极;农业产出和农村居民收入对农业信贷利率的变化不敏感,农村金融市场上信贷配给的现象依然普遍;农业信贷投入的经济效应存在省际差异。因此,应完善农业信贷的征信机制,增加农业信贷资金的有效供给并调整投入结构,调整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结构,改善农民收入结构,以增强农业信贷投入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6.
王威 《当代经济管理》2011,33(11):39-42
运用双对数C-D生产函数模型来实证检验各类基础设施投资与农业经济、非农经济和农民收入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础设施投资对辽宁农业生产、非农业生产、农民收入水平的产出弹性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教育基础设施的作用最为突出。因此,辽宁省要继续优化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结构,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制约,饮水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民的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使用2005年全国大样本调查获得的100个村和800个农户的相关数据分析表明,农村饮水类型较6年前有了较大的改观,七成以上的农民对饮用水的情况比较满意;但是,“打井压水吃、机井抽水吃”的村庄比例仍然占到40%以上,而饮水设施投资大部分依靠村自筹,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投资仅占一小部分。应加强对农村饮水设施的投资力度,各地要因地制宜选择供水方式,并加强对饮水水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目前黑龙江省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水利建设能力、生态保护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公路等级不高、水利设施老化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灰色系统模型分析得知:农民收入等对农村基础设施制约因素关联度最大。应采取加大农业投入力度等措施加强基础设施的供给,促进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9.
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必将继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此,实证分析安徽省农村金融效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提高安徽省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和农村金融效率提出建议,对安徽省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DEA—Tobit模型测算安徽省2005—2018年的农村金融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安徽省农村金融综合效率、规模效率在2005—2016年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2017—2018年有所上升;安徽省农村金融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相对偏低,纯技术效率相较而言稳定偏高;农村总体经济水平、农业化水平、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对安徽省农村金融综合效率起积极作用,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水平、农村经济膨胀水平对其起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