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土地科学学科体系建设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阐述学科概念和分类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土地科学的产生和现状以及土地科学学科体系现有成果,并加以评述,进而提出土地科学学科体系的构想及其依据。  相似文献   

2.
试论土地科学的形成、现状、体系及其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论述土地科学这一古老而又年青的科学,在其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不同历史阶段,当前急速发展的社会需要与学科发展条件是现代土地科学形成的基础,同时也从科学学方面论述了土地学科发展的不成熟性.作者在土地学科已有的三个主干学科发展的基地上论述了土地学科的完整体系及其主干学科,并提出土地利用科学应当作为土地科学的主导学科的论点。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研究探讨并确定土地科学学科是否具有独立学科的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地科学学科体系研究思路与框架。研究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2009)》的定义,依据科学学方法,从讨论土地科学学科有无不可替代的核心理论和不可替代的研究域入手,研究土地科学学科的独立学科属性。研究结果:土地科学学科是一门具有不可替代的土地权籍核心理论,并与土地租价、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共同构成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核心理论轴,同时具有不可替代的3维3层3环耦合空间研究域的独立学科。研究结论:(1)借助逻辑和空间分析方法,提出的土地科学学科3维3层3环耦合空间研究域,揭示了土地科学学科的本质属性,从而解开了有关土地科学学科的多个重大难题。(2)通过有关土地科学学科发生、演进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揭示了:1土地科学学科与相关学科交叉的本质,是由于人类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内生要求牵引,引致土地科学学科研究域内生性扩张导致的交叉;2土地科学学科研究域是一个随着人类提高土地生产力而对应扩张的3维3层3环耦合空间域,且仍会伴随人类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的要求持续扩张。(3)通过有关不可替代核心理论及核心理论轴,3维3层3环耦合空间研究域及其形成,学科发生、演进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提出了有关土地科学学科的完整系统学说。  相似文献   

4.
从新形势下构建立地科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和要求出发,提出组建土地科学学科体系的新思路在于重新认识和分析“土地-人地关系-土地问题”的系列研究客体,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地科学学科体系作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为研究土地科学学科体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在现行的学科体系中土地科学问题研究分散于相关学科中,缺乏学科地位和完整学科体系支撑;土地科学与部分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的基础理论交叉,与部分学科在研究对象上存在局部交叉。研究结论:土地问题的重要性、要素的多样性与完整性,决定了土地科学问题研究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他任何学科只可以局部研究而无法完整替代。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研究提出土地科学学科发展时空锥模型,揭示土地科学学科发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研究方法:借助广义相对论的时空分析理论和未来光锥理论原理,分析人类发展和土地利用历史进程,研究提出土地科学学科发展时空锥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科学学科研究域存在于四维空间之中,是一个时间的函数;(2)土地科学研究域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较早,但扩张较慢;(3)土地科学学科发展时空锥是一个敞口向上不断扩张的倒锥筒;(4)土地科学学科的交叉性源于其内生扩张性。研究结论:(1)时空锥模型反映了土地科学学科及其研究域发生和发展的客观事实和内在规律,有助于认识和研究土地科学学科的独立性;(2)时空锥模型揭示了土地科学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独立“知识体系”,揭示了土地科学学科研究域扩张的本质和驱动力;(3)时空锥模型预示着土地科学学科研究域未来仍然具有长期的扩张性,这种扩张的结果会逐渐形成土地科学学科的专用理论和技术。  相似文献   

7.
中国土地科学学科范式框架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定义科学范式的内涵,构建中国土地科学学科范式框架,显化中国土地科学学科范式,以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土地科学学科范式是土地科学学术群体所认可和接受的关于土地科学的基本认知、研究思维和研究方法的体系,是土地科学学者开展土地科学研究时的共同"学术语言";土地科学学科范式框架是土地科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成,以土地资源、土地管理、土地工程为本体论,以着眼于土地利用系统功能辩识的发展观、系统观和时空观为认识论,以质性与量化研究法、时空分析法、模型分析法、工程技术法等为方法论。研究结论:当前土地科学学科范式以一种隐性的潜意识方式存在并指引着大多数人的研究和实践,亟需应用科技哲学层面的范式理论,搭建中国土地科学学科范式框架,推进其范式显化、竞争、转换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试论土地利用工程的学科属性、体系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推进土地利用工程学科的发展,完善土地科学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文献查询法、专家征询法。研究结论:(1)土地利用工程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长远影响和现实意义。(2)土地利用工程是改善土地质量、提升土地效能和优化土地生态环境的工程技术措施总和。(3)土地利用工程可续分为土地开发工程、土地整理工程、土地复垦工程、土地防护工程、土地整治工程。(4)土地利用工程的发展方向包括理论体系、技术标准、可持续性工程模式、多元化融资模式、后评价、公益性项目效益评价、景观和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等16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试论土地科学的主导学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土地科学是、一个系统。因此.不可能由一门主导学科说明和反映这个系统,同时认为,土地科学应由土地经济(基础)、土地利用(目的)和土地管理(手段)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方面构成,才能反映一个完整的土地科学体系,短缺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从结构主义方法论角度讨论土地学科体系的架构方式。研究方法:文献法,比较法,归纳法。研究结果:(1)土地科学应成为一个具有自我整体特征的学科体系。(2)通过对土地学科的主体功能结构和学科核心体系的结构化重组,提出土地学科体系建设和完善的思路和方法。研究结论:基于结构化思路构建的土地学科体系更适合学科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维尺度分析的土地科学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分析国内近16年土地科学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动态,探讨其发展趋势。研究方法:共词聚类分析法和多维尺度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分析土地科学决策支持系统的相关文献,土地科学决策支持系统可分为土地利用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土地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土地评价决策支持系统、土地生态安全决策支持系统以及其他土地管理决策支持系统5种类型,并对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1)土地利用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目前国内研究较多,关注度较高。其他方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随着3S、专家系统、数据挖掘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一些新的技术和理论方法将被引入决策支持系统。土地科学决策支持系统将向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及可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加强基础支撑平台建设 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大力实施“科技兴地”战略的关键,文章在阐述现阶段国土资源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国土资源科技发展对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迫切需求和着力实现的突破口,明确指出为全面推进国土资源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需要打造国土资源七大基础支撑平台,即建立科技创新平台、技术攻关与示范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平台、科技成果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平台、国土资源科学普及平台、科技管理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13.
土地科学学科建设若干基本问题的反思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科学学科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促进学科的成熟和完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科学的学科成熟度依然较低,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和学科范式,对相关学科具有高度依赖性;二是研究对象的分散和研究深度的丧失;三是过于偏重行业应用而学术性不足。土地科学研究内容的过度宽泛影响学科的成长;水利科学围绕工程范畴推进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路径及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研究结论:(1)土地利用作为土地科学的“起始范畴”,符合学科逻辑起点的4方面规定性;(2)土地学科的名称可确定为:土地科学与工程,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形成与演化、结构与功能、利用与控制、改造与建设及其相互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4角锥体模型来表示;(3)土地科学与工程的学科体系可以分为土地科学、土地整治工程、土地测控工程、土地规划与利用4个二级学科;(4)土地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方法论可以表述为:空间分析+共轭论+追溯学+实证主义;(5)土地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范畴可以围绕土地结构与功能、土地过程与控制、土地承载性与持续性3大板块开展学科的理论框架建构。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的理论与方法--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目的:探寻适合中国土地管理实际需求的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方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将建设用地需求预测概念以及三种可能适用于需求预测的土地经济理论数学化、模型化,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建设用地需求与管理压力进一步增大,但适当的土地政策可以避免3-5万hm2的过度性土地损失.研究结论:加快先进分析方法与工具的创新与应用,提升中国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从研究现状谈土地科学学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1994~2001年有关土地研究的论文进行年度统计、来源统计、研究内容统计、学术水平统计和研究类型统计等,并对统计结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土地科学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插件技术的多用途土地评价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制多用途土地评价信息系统,实现不同类型评价业务、评价方法模型的系统集成。研究方法:在分析与归纳现有评价技术流程的基础上,建立多用途土地评价的"业务结点—业务过程"逻辑关系模型,并设计包含数据接口、专业算法和应用表现等层次结构的评价业务插件和调用插件的宿主程序架构。研究结果:开发了土地评价业务结点插件库,在统一的数据库和软件平台上,实现了多用途土地评价业务需求环境下的系统功能集成。研究结论:基于插件思想设计的业务结点插件和宿主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多用途土地评价业务的系统集成问题,开发的评价业务结点插件库提高了相关业务系统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推进土地工程学科的发展,完善土地科学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文献检索法。研究结果:(1)土地工程学是以未利用、未合理利用、损毁的土地和退化与污染的土地作为研究对象,以增加利用土地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与产出率、改善环境(条件)、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和可持续利用为目标;(2)土地工程学可以作为土地科学的二级学科;(3)土壤重构是土地工程学的核心理论;(4)待整治土地调查和评价、土地工程规划设计、土地工程技术与工艺等组成土地工程学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变迁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目的:用制度变迁理论解释中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变迁.研究方法:制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变迁过程中,建设用地价格的上升、农民政治地位的提高以及宪法秩序的改变,导致了农民对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流转权利的需求.农民采取黑市流转、变相流转等方式进行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地方政府有很强的改革意愿,突破了中央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限制;中央政府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供给的态度分为两个阶段:在地方政府自发制度创新之前,由于放开流转给耕地保护和国有土地市场带来冲击,不能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变迁;在地方政府自发制度创新之后,由于中央政府在地方推动的制度变迁中分享了收益,同时维持原有制度安排的成本太高,中央政府开始逐渐承认并主动推进地方政府发起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