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加快提升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应对国内外市场的挑战,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必须加快体制转型,强化作为跨国石油公司的特征和职能,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从石油产业的发展和竞争特征出发,石油石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应主要表现为七个方面:规模实力、赢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国际化经营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我国石油石化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规模经济指标差距不大,技术服务具有内部协同保障优势和一定的竞争力,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国际化程度依然很低,国有企业的体制性弊端和历史性包袱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在战略对策上,应突出油气主营业务,增强企业核心能力;突出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突出国际化经营,加快“走出去”步伐;突出市场营销,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突出改革和创新,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同时,我国政府有必要为石油石化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创造公平的政策和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2.
我国石油石化产业聚集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的空间聚集现状.表明:石油开采与加工业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非起决定作用;石化产业的聚集明显依赖于区位和市场因素,以化纤为代表的石化产业将会在长江三角洲进一步聚集;产业聚集的地区其区位商一般都大于1,但也有特殊情况.与发达国家比,我国石化产业聚集的规模总体来说还不算高.石化产业聚集有利于综合利用资源,提出今后以化工园区的模式,进一步加强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的空间聚集,推动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赵嘉辉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12):71-75,10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组织按照市场化渐进式改革道路,产权体制从行政集中管理体制向国有石油公司、股份制石油公司转变,从产业链的上下游分割向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公司转变。通过改革,促进了产业综合实力的提升,建立了市场化条件下的竞争机制。我国的石油石化产业仍需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做强做大石油石化企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同时,应注重改革与稳定发展的关系,兼顾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4.
朱和 《中国石化》2006,(2):18-21
2005年是国际油价再创新高、石化产品市场处于景气盘整之年,国内石油石化产业经济发展呈现出如下七大特点:  相似文献   

5.
国家经贸委日前发布《近期工业行业发展导向》,涉及石油、石化行业的内容如下:一、石油行业加强国内石油勘探,增加后备储量,实现东部稳产、西部和海域有较快发展,坚持油气并举,扩大对外合作,努力拓展海外油气勘探开发业务。(一)原油勘探以寻找优质可动用储量为目标,突出鄂尔多斯、准噶尔、松辽、塔里木和酒泉盆地实现增储上产,加强渤海湾和吐哈盆地滚动勘探实现增储稳产,积极准备柴达木盆地实现新突破。通过完善注采井网,加强三次采油等措施,保持老油田稳产或减缓产量递减速度,同时搞好制约油气产能发挥、工艺技术落后、能耗…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跨国石油石化公司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研究跨世纪发展战略,在分析全球石油石化产业并购重组状况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石油石化工业跨世纪发展战备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湖南石化产业在行业规模、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在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和安全环保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石化产业园区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5年12月18~19日,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外事局、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套石化行业分会共同主办的“高油价时期石油石化产业经济与市场发展新趋势”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研讨会围绕中国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情况、高油价下国际国内石油石化产业经济与市场若干问题、供需前景与关联产业发展趋势等几个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米和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2005年国际国内石油石化产业经济发展特点分析与新年展望”的报告,本刊摘要整理于此,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9.
加快发展石油石化企业现代物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中国石化》2007,(4):32-33
随着现代科技、管理工程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物流系统中的广泛应用.现代物流已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加速器”,更有人把它称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近年来,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积极推进现代物流建设,促进了主业的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0.
我国石油和化工产业的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入世后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面临着激烈竞争的局面,对其竞争力的客观分析显得尤为必要。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石油和化学工业,面对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其主要企业竞争力状况究竟怎样。如何评价其竞争力水平,对于制定正确的石化工业发展战略,增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石化》2006,(1):1-1
最近,国内三大国有石油石化企业被推到“风口浪尖”,被一些民企和媒体指责为“垄断”。一时间,国企“垄断”问题成为社会上关注的一个焦点。鉴于此,国资委主任李融荣明确指出:我国石油、电信、电力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竞争的格局,这些行业当中几乎没有哪一家是垄断的。当前全球50个石油大国,76%的国家国内只有1家石油公司,其中20%的国家是1个国家有少数几家石油公司,一般不超过3家。中国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3家,竞争是适度的。  相似文献   

12.
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将化学工业部和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化工总公司的政府职能合并,组建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由国家经贸委管理;石油和石化两个总公司下属的企业,按照上下游结合的原则,分别组建两个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集团公司。这一战略性调整是在吸取了我国多年来石油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经验教训基础上,面向国际竞争的需要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而作出的重大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石油是重要能源,直接影响着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和政治安全。为此,国家不仅将石油安全供给作为国策,而且不断进行能源战略的调整,而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也应该积极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产业发展的道路和战略选择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一定时期,其工业化过程必然表现为发达工业化国家的产业转移。因此,中国大多数产业的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幼稚期、成熟期和强壮期。为了向产业发展的第三阶段拓展,企业战略大致可有三种选择:品牌导向战略、产能导向战略和因势借势战略。战略选择的关键可能并不是什么样的战略更正确和更可取,而在于谁有动机实施某种战略。企业战略选择不仅仅以利益关切性为转移,而且是由纯理性因素和越理性因素所共同决定的。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纯理性是世俗的理性和无差异的理性,越理性是信仰的理性和有差异的理性。因此,企业战略选择决不仅仅是纯理性的逻辑推演结果,而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的“理想”追求和“使命”驱动。国家产业发展战略选择也具有某种相似之处,也总是基于一定的理性基础,而这种理性不仅仅以纯理性判断为准则,而且必然含有强烈的越理性因素,包括民族的、伦理的以及各种人文的价值观准则。因此,可行的产业发展战略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基础,其价值体现不仅是顺应客观规律,而且要满足于实现一定的社会合意性目标。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合成树脂产业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要求。为了摸清行业发展情况,理清行业发展思路,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新组建的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决定起草“十二五”合成树脂产业发展建议,报送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16.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石油炼制技术已经具备较好的创新基础,催化裂化、加氢精制、加氢裂化、渣油加氢、催化重整等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为进一步推动石油炼制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必须对国内已经工业化的炼油技术进行改进、提高和集成,通过推广一批先进炼油技术淘汰落后产能。  相似文献   

17.
加强石油储备是应对石油供应风险的有效方式之一。世界各国的经验证明,完整而科学的石油储备体系不仅包含原油储备,而且应包含成品油储备。新近出台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已将成品油储备纳入发展战略。借鉴国际经验,立足现实国情,我国应发展中央、地方、国企以及民企共同参与的四级成品油储备体系。改革成品油进口专营权和成品油价格管理体制是推进成品油储备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8.
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石油百化产业结构性矛盾与成因探析1.石油储采结构失衡,后备储量接替趋紧。据统计,截至1997年底,全国陆上石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33.4亿吨,其中未动用的有力.4亿吨,从经济性和技术性考虑,近期可动用的仅3.2亿吨。在新增石油储量中,低渗透、特低渗透和稠油储量约占6O%以上,可供开发的优质储量严重不足。同时,gO年代前7年,新增石油可采储量9.2亿吨,而同期采出量为9.8亿吨,可采储量约亏空600O万吨,储采比降至临界水平。这种状况,一方面给近期的石油开采增大了难度;另一方面势必降低石油工业对ZI世纪初我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我国石油需求与石油替代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油是重要的能源和战略物资。当今世界 ,石油供应和需求的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而且一直是涉及国际关系的政治问题。当前 ,我国能源供需平衡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已经由总量平衡矛盾为主 ,转变为以结构性矛盾为主。这个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就是石油供应短缺 ,它将成为今后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对石油供应短缺原因和我国石油供需平衡的分析 ,指出解决石油供应短缺的最佳途径是采取石油进口替代战略。  相似文献   

20.
全球性的石油供应短缺和我国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大是今后的主要趋势。发展石油补充与替代能源对满足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均有重大意义。从保障我国能源长期可持续发展出发,中科院学部组织有关院士和专家对我国中远期能源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