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哲 《金融经济(湖南)》2022,(2):57-65
本文基于我国2011—2019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并分析了资本转移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一是数字金融不仅可以通过增强金融中介的竞争能力、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直接抑制区域性金融风险,而且能够通过促进资本转移提高风险的防范和应对能力,间接抑制区域性金融风险。二是数字金融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的金融风险具有显著的抑制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在金融监管的调节下,对区域性金融风险产生了促进作用,侧面反映了金融监管同步的重要性。本文研究结论为在数字金融背景下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给予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2011年以来,随着欧洲债务危机深化等负面影响向国内传导,国内经济出现下行压力,部分地区经济金融领域的风险开始逐渐聚集、暴露,金融机构违规经营、民间融资和非法集资产生的风险时有发生,并表现出了比以往更加复杂的风险特征。本文通过剖析漳州市金融体系面临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特征、传导途径和区域金融稳定机制的现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竞争和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推动下,银行、证券、保险及各种金融市场新兴主体快速发展,通过多种方式的融合创新不断突破原有市场边界,不断推动我国金融综合化经营的发展。面对金融综合化经营的冲击,分业监管的格局已经难以适应当前金融风险监管的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对于系统性与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金融综合化经营可能引发系统性与区域性金融风险的机制、总结我国金融综合化经营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当前分业监管制度在系统性与区域性金融风险监管中存在的不足,案例分析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等发达经济体的金融监管协调经验,为我国金融综合化经营趋势下的金融监管协调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1.金融风险的防范需要独立的审计机构参与。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它客观上要求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一整套市场规则来规范各方行为,以利于市场的良性运行。因为市场主体“自我约束机制”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各个层次管理都具有维护利益的倾向,不可能对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主动和全面的揭示.而必须有外在制度予以约束。金融市场作为一种比较高级的市场形态.其运行中存在的金融风险的防范也需要独立的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7-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区域金融开放和区域金融风险水平进行测度,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实证研究区域金融开放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开放水平和金融风险水平的省际差异悬殊,各省金融开放对金融风险的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各省金融开放水平对金融风险的影响效应以各省区域经济金融发展为基础,在经济基础较弱和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通过金融开放可以降低区域整体金融风险;在经济基础较好和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区域金融开放水平的提高带来的金融风险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6.
7.
资本账户开放是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高水平开放与高度发展是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先决条件,要注重跨境资本双向流动、在岸离岸市场均衡发展,警惕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在成本与风险。新一轮人民币国际化的改革着力点,一是大力发展国内金融市场,二是强化离岸人民币金融体系,三是继续金融双向开放、便利资金双向流动,四是提升金融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为研究背景,从金融压力的视角度量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金融市场和部门的金融风险,然后采用TVP-VAR-SV模型实证研究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与我国金融风险的动态时变关系,并进一步利用动态溢出关联模型和网络分析法,从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分别研究了金融风险的传染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金融体系的风险水平,但冲击影响持续性较低,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另一方面,我国内部金融风险传染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全球金融风险传染溢出效应具有时变性、区域聚集性。因此,为了有效防范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产生的金融风险,一方面,在重点防控关键金融市场和部门风险的同时,还应该谨防输入性风险,尤其要针对性防控重点国家和经济体金融风险对我国金融风险的溢出。另一方面,积极构建和完善内外部协同监管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继续深化经济金融改革,增强我国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和韧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