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国是继新加坡之后第二个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亚洲国家。首尔市市长李明博认为这是韩国的第三次对外开放。[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欧盟-越南自由贸易协定》是欧盟与发展中国家签订的最为复杂的一个自贸协定.根据该协定,双方将取消99%的税目关税.这一协定不仅对欧越双方意义重大,对中国也将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应冷静分析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还是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转向而成的《美墨加自由贸易协定》,抑或是"美国色彩"浓厚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北欧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都已成为当前全球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分析对比国际与国内现行的争端解决机制,国际主要有政治模式、法律模式、混合模式;国内有学者从强化条款、扩张适用争端解决条款、话语权建构、国际国内法治统筹、诉讼仲裁调解三者协调、引入透明度规则和引入私人救济等角度论述的新视野。综合各学说,缔结协定时应考虑各方的自身背景与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用、适当的争端解决方式,统筹国际与国内法治力量,为区域自由贸易的稳定发展提供可靠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4.
黄铂 《中外企业家》2009,(18):78-78
中国大陆与台湾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化,为双方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奠定了基础。从ECFA概念入手,运用历年数据就ECFA的签订可能对台湾经济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进行分析,并对可能随之产生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自由贸易区已逐步成为国际贸易中的热点,不同国家(地区)通过达成某种协定或条约取消相互之间的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在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我国陆续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等10多个国家(地区)签订了自贸协定,海峡两岸也签订了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作为自由贸易协定中成员国之间就特定产品享受互惠减免关税待遇的官方凭证体现法律效力,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是由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在当前区域性合作不断升温的环境下,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逐步成为推动产品出口扩大和自由贸易发展的一个独特推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自由贸易区已逐步成为国际贸易中的热点,不同国家(地区)通过达成某种协定或条约取消相互之间的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在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我国陆续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等10多个国家(地区)签订了自贸协定,海峡两岸也签订了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作为自由贸易协定中成员国之间就特定产品享受互惠减免关税待遇的官方凭证体现法律效力,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是由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在当前区域性合作不断升温的环境下,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逐步成为推动产品出口扩大和自由贸易发展的一个独特推手。  相似文献   

7.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其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等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2008年2月美国宣布加入TPP。2009年11月,美国正式提出扩大跨太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欧盟根据国际经贸形势的变化,更加重视对外贸易协定的签订并取得了新的进展。欧盟与加拿大、日本、越南签署完成新的自由贸易协定,丰富了国际贸易中的条约实践。欧盟-日本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大大提升了双方市场的开放程度,是对逆全球化风潮的有力回击;欧盟-加拿大全面经济贸易协定中规定的投资法院制度,是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司法化尝试。欧盟签订的一系列新的对外贸易协定,给我国带来了一定影响。对此,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维护我国的利益,同时继续推进中欧双边贸易协定的谈判。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西兰产业内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4月7日,中国与新西兰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由此,两国政府历时超过三年的谈判,终于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它也标志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签署的第一个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覆盖了货物贸易、投资、服务贸易各个领域;也是中国与发达国家达成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本文从背景、原因、双方利弊的角度,分析中新产业内贸易在建立FTA前后的效应变化。  相似文献   

10.
从商务部获悉,《中国-哥斯达黎加自由贸易协定》经中哥双方友好协商并书面确认,于2011年8月1日起正式生效,成为中国达成并实施的第10个自贸协定。  相似文献   

11.
览要     
政策POLICY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签订运输协定8月29日,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国际汽车运输协定》。据悉,与中塔双方1999年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政府汽车运输协定》相比,新签订的协定内容更加全面、系统和规范。  相似文献   

12.
政府采购成为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新议题,那么在自由贸易协定中如何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如何处理自由贸易协定中的政府采购谈判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定》(GPA)谈判之间的关系,亟需我们深入研究。本文作者以美韩自由贸易谈判有关政府采购为例进行分析,以期对我们加入GPA谈判或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今年,在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有三件大事值得关注:一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全面启动;二是日本和韩国决定从1月份开始就两国间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展开新一轮谈判,并力争在年底前签署正式协议;三是中国和韩国商定于2005年启动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民间研究项目。这些进展固然可喜,但与现实的经济联系和人们的期望值相比,亚洲国家之间主动整合的步伐迈得并不那么快。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政策背景,试图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新视角来解释中国的出口扩张以及出口升级。通过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引入到质量异质性模型,推理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扩张及出口升级的关系等式,运用2002—2014年高度精细化的微观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有利于促进出口扩张和出口升级,OFDI是发挥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效应的重要作用机制。自由贸易战略是我国应对当前"逆全球化"国际局势的重要对策,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为我国维持出口扩张和实现出口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体化和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通过签订区域经济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自贸区寻求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已经成为大多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10月5日由十二个太平洋沿岸国家组成的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在美国亚特兰大最终达成一致,如果协议最终通过,将会成为自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签署以来最大规模的自由贸易协定。一、TPP的由来及内容TPP源自智利、新加坡、新西兰、文莱于2005年签署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SEP),由于最初参与方经济体量较小,很少有人关注。2008年美国宣布加入,提  相似文献   

17.
2020年11月15日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正式签订,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虽然此协定目前还未正式实施,根据以往国际经验,贸易协定的签订往往伴随着国际税收协调问题的出现,税收协调问题的出现将大大影响RCEP的实施质量,因此本文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签订后各签署国之间的税收协调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营造稳步发展的区域税收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中外管理》2015,(4):20
3月12日,美国副贸易代表何礼曼透露,习奥已在上次会面时承诺,把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作为双方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TPP谈判的结果,我很乐观,我相信各国将会放弃分歧,求同存异。"并目何礼曼表示:"我们预计今年内(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会达成协议。"邱震海:TPP是美国发起的一个贸易机制,其动机是否在于"围堵"中国?我不倾向于这么认为。但它会改变中国曾经赖以成功的WTO的游戏规则,使中国的全球化之路变得略微动荡和艰难。  相似文献   

19.
资讯     
谁需要美国?得益于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市场,中国和印度正在逐渐摆脱对于美国经济的依赖。在应对国际事务上,中国也体现出了一种新的自信。基于此,日前在新加坡召开的CFO会议上出现的一幕也就不足为奇了。香港特区智囊团成员ChandranNair对与会代表表示:“美国人把从哈佛商学院拿来的陈旧的理念提供给我们,好像亚洲人都是不懂事的小孩而他们是我们的师长一样。”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在亚洲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文化和经济快速增长的环境中,以股东价值为基础的管理理念还具有普遍的意义吗?有人的回答是肯定的,有些人的回答则是否定的,因为这种…  相似文献   

20.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签订以来,知识产权保护呈现出制度设计日益细化、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整体保护水平日益提高的特征,突破了原有的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简称WIPO)为主导的静态保护制度框架,拓宽了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弥补了WIPO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全面提高了知识产权整体保护水平。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成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