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研究中,通过借鉴中外学者理论,构造出开放经济下对泰勒规则研究的有效理论模型——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进行GMM估计,得出了三个结论:第一,我国利率对通货膨胀和产出的反应不足;第二,我国经济的外部依赖性强;第三,我国利率调整呈现出一定"规则性"。因此,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透明性、可信性和有效性,必须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转变经济结构以减少对外国经济的依赖,提高中央银行政策的独立性,才能使中国货币政策由"相机抉择"型转变为"规则"型。  相似文献   

2.
贸易开放度提高对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选取有什么样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开放经济小型经济体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通过MATLAB随机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经济开放水平下各货币政策规则的表现与福利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提高通过改变各宏观变量对外生冲击的反应程度影响货币政策规则的效果,在促进产出的同时增加了社会福利损失.根据金融危机后中国面临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中国应该在保持通胀和汇率稳定性的前提下谨慎提升贸易开放度.  相似文献   

3.
五、“收入(就业)与物价决定论”模型(“IS-LM-LD”模型) 线索在西方国家的“混合经济”体制下,政府采用宏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西方国家不常使用的收入政策,这里暂时不谈,放在后面讨论)。因此,在描述一国经济的完整的宏观经济系统模型中,外生变量只能是财政政策变量、货币政策变量及对经济有影响的环境因素,物价水平在经济系统的运行中形成,因而应当是模型的内生变量。但是,从图18(见本刊1990年第11期)可以看到,“IS-LM”模型中,物价水平P是外生变量,因此,“IS-LM”模型显然不是完整的宏观经济系统模型,必须对它加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近年来国内经济频繁波动的现实背景,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成本推动冲击、消费偏好冲击、技术冲击以及货币政策冲击的DSGE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外生冲击因素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产出波动是由多种冲击共同推动,其中成本推动冲击贡献最大;通货膨胀波动主要是由成本推动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引致,消费偏好冲击和技术冲击的影响有限。进一步地,反事实模拟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结论。这也揭示出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依附高昂成本,且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式的典型化事实。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前瞻性泰勒规则对新凯恩斯模型中的货币规则进行了修正,并运用修正后的模型,通过反应函数和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的货币政策进行了检验。检验的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新凯恩斯模型不仅可以很好地衡量中国的货币政策,而且得出了非常重要的经验性结论。从分析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期的货币政策在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利率没有完全自由浮动的前提下,利率政策还很难达到其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经济中,公众预期是影响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如何合理引导公众预期是现代宏观调控的重点,货币政策的可信性有助于改善货币当局引导公众预期的能力.因此要注重对政策可信性的研究,研究的前提是要能准确把握货币政策可信性的内涵.文章从可信性的一般含义出发,对货币政策可信性的内涵进行界定;并将货币政策可信性与对通货膨胀的厌恶程度、动态不一致和中央银行银行声誉这些概念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明确货币政策可信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中国货币供给的外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供给的外生(或内生)性问题,是货币理论研究中具有较强政策函义的一个问题。如果判定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那就等于说,货币供给总是被动地取决于客观经济过程,而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变动。自然,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特别是以货币供给变动为操作指标的调节作用,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能确定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货币当局则能够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DSGE模型框架下用贝叶斯方法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利率规则和数量规则进行了估计,并比较了不同货币规则模型对数据的解释和预测能力,提供了货币规则随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改革演化的证据。本文发现数量规则比利率规则在整体上更能解释中国的货币政策,但是利率规则的解释能力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而逐渐提高,此外在利率规则中加入货币因素能显著提高模型对数据的解释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投资过热、房地产价格增长过快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与此同时,央行出台多项货币政策以实现经济的总量平衡。本文以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方法,在货币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理论途径的分析基础上进行实证,对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实证结果分析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对于货币政策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问题,各国货币当局不断检验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主要研究货币政策各变量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的滞后期和大小。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大都转向利率操作目标.目前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中仍以货币供应量为主要操作目标,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如何提高利率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中的作用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2.
泰勒规则与麦克勒姆规则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麦克勒姆规则不能为我国的货币政策提供一个参考尺度,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不适合将基础货币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泰勒规则可以为我国的货币政策提供一个参考尺度,衡量货币政策的松紧,货币市场利率应成为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但我们的估计表明,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对利率的调整系数皆为负值,这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政策规则,这要求货币当局在实施货币政策中应提高利率时通胀和产出的调整程度。  相似文献   

13.
规则型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平稳性的内在关联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尽管保持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但其作用效果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估计带有马尔可夫区制转移的泰勒规则模型,发现中国货币政策存在稳定区制和不稳定区制.通过对稳定和不稳定区制内通货膨胀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中国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与通货膨胀序列的平稳性具有较高的相依性.稳定的货币政策区制对应的通货膨胀序列是平稳的,而不稳定的货币政策区制对应的通货膨胀序列是不平稳的.稳定的泰勒规则对通货膨胀具有牵拉效应,使得通货膨胀率一直围绕目标通胀率波动.现阶段继续实施稳定的泰勒规则是保证物价稳定,防止通货膨胀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参数不稳定的情况下考察利差对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的信息作用,并分析包含利差的混合货币政策规则。基于贝叶斯区制转移模型(MSBVAR)的分析发现: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对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有影响,宏观经济波动使得利差的信息作用存在参数不稳定性,在经济下行时对经济增长有负向信号作用。信用利差对通胀的预测作用比期限利差对通胀的预测作用更强。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都在货币政策规则中有参数不稳定性的信息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操作规范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们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对货币操作规则的“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进行了简单回顾,并对此进行评述.结合我国的货币政策实际,得出我国货币政策应坚持短期相机抉择,长期“不单一规则“.  相似文献   

16.
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影响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本文运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估计了各地区的货币政策敏感系数,并进一步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和结构方差分解法分析了货币冲击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主要原因在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差异。建立充分反映区域经济特点的货币政策体系以及发挥货币政策结构性功能,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作用和缩小区域间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我国通货膨胀成本的非对称性以及货币政策的惰性特征进行了检验和识别,发现中央银行具有明显的规避通货紧缩偏好,但其货币政策调控不存在明显的惰性区域。本文采用理性预期框架下的TVP S VAR模型测度中央银行在不同宏观背景信息下的利率调控规则。结果发现,中央银行在通货紧缩时期的政策调控力度将显著增强,而就新常态时期内的货币政策调控而言,其更加注重货币政策的持续性,坚持“总量平衡、适度从紧、适时微调、定向着力”的货币政策调控方针,从而为经济增速托底,也给经济结构全面升级和改革留出必要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Taylor规则和McCallum规则的理论模型及其修正的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在过去16年中的运行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McCallum规则及其修正的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我国货币政策的松紧性,而通过控制修正模型的相应变化率的波动区间,可以实现对货币政策适宜程度的有效控制和平稳运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基本RBC模型的框架下,引入粘滞性价格和内生货币机制,建立包含货币政策的动态周期模型,并且用这个模型模拟了中国经济。我们的研究发现,在规则货币政策下,本文的模型给出的经济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且,模型能够模拟出比基本RBC模型更接近中国实际经济的周期特征。因此,本文给出的模型提供了一个能够较好地模拟中国实际经济政策运行的模型,通过它能够对现实经济政策有较好地解释。  相似文献   

20.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旦 《上海房地》2009,(9):44-45
一、近期与房地产相关的货币政策分析 受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放缓的威胁,去年第四季度起,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史无前例地掀起了援救经济的大幕.一系列提振经济的措施在各国相继出台。我国也在2008年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宣布对货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提出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