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娜 《财会月刊》2013,(2):111-113
本文运用“谁受益,谁分配”的原则和“总收入=总产出”的思路,对导致平行结转分步法与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影响两种方法计算结果是否一致的因素包括月初后面步骤在产品及半成品耗用本步骤半成品数量、月初费用分配率(上月费用分配率)和本月费用分配率。  相似文献   

2.
现行资产周转率公式有的用收入基础有的用成本基础,资产平均余额一般只用期初期末数为基础计算。我们认为,除了应收账款,其他资产周转率公式都应该用成本基础;平均余额的计算不可以简单选择用期初期末数为基础计算,若存货结存变化较大,则必须考虑每日(或者每月)的结存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原材料可以按实际成本法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法核算。计划成本法是指平时对原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存均采用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核算,同时将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额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期末将材料成本差异在发出材料和期末结存材料之间进行分配,从而将发出材料和期末结  相似文献   

4.
原材料可以按实际成本法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法核算。计划成本法是指平时对原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存均采用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核算,同时将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额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期末将材料成本差异在发出材料和期末结存材料之间进行分配,从而将发出材料和期末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的一种方法。计划成本法一般适用于原材料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大中型企业。在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核算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本文以账户设置和原材料入库时短缺与损耗的处理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5.
会计准则规定材料成本差异率的采用有两种情况,即月初材料成本率和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但准则规定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都不能正确地反映材料的真实差异状况。本文完善了计划成本核算方法,并且更符合计划成本法的宗旨。笔者提出了把先进先出法的思想运用到计划成本法核算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6.
对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核算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原材料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对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多且计划成本资料较为健全、准确的企业,一般都采用计划成本法。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对原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存等日常业务的核算均采用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同时将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期末将材料成本差异在发出材料和期末结存材料之间进行分配,从而将发出材料和期末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企业生产领用存货按计划成本法计价容易使确定的产品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产生较大的差距。为了克服这个缺点, 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前期期末结存单位成本调整法来确定生产领用存货的成本。基本计算公式如下:本月领用某种存货单位成本=(RK-RM)/X。其中:RK表示上月购入该存货的实际总成本;RM表示上月生产领用该存货的计划总成本;X 表示上月月末该存货结存的数量。现举例说明用前期期末结存单位成本调整法来计算生产领用存货的成本。例:某企业2005年7月、8月甲材料的有关资料见表1、表2(生产领用甲材料的单位成本采用期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现根据7月末结存单位成本调整法来计算8月份生产领用甲材料(假定发出的甲材料全部为生产领用)的单位成本(见表3、表4)。  相似文献   

8.
企业在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时,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就是材料成本差异.文章以《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会计核算办法》采用的加权平均法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和传统常用的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并通过分配材料成本差异,分析运用哪一种计算方法能使发出和结存材料更接近实际成本.  相似文献   

9.
一、毛利率法中“销售净额”计算公式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上期实际(或本期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据以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但其中销售净额的计算公式目前不统一,不利于实务操作。现列举三种主要情形:公式1: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折扣与折让《中级会计实务(一)2002》公式2: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折让《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000》公式3: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CPA会计200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以下简称《收入准则》)的相关…  相似文献   

10.
江泓 《商贸与会计》2005,(10):32-34
企业产品成本的核算一般都会涉及到共同成本分摊的问题,共同成本分摊时根据其采用的不同分配率,分为实际分配率法和预算分配率法,预算分配率法因其计算简便和显著的成本——效益效应在分批成本制度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存货在采用实际成本计价时,计算耗用或销售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每次收入存货后,以数量为权数计算库存存货的平均单价,在这批存货之后发出存货,按该单价计价。移动加权平均法的原理同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相同,只是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每月末计算加权平均单价,从而计算本月耗用或销售存货成本,平时不能反映出耗用或销售存货成本及结存存货成本,不利于存货管理。移动加权平均法能克服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缺陷,但计算工作量大。另外,用移动加权平均法,非销售和非耗用的存货付出不必查找期初单位成本,按当时移动加权平均…  相似文献   

12.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有其优点,可以减轻发出单价的繁重计算,有利于加强采购业务的管理,便于考核各生产部门等等。该种核算方法使用起来,易于操作,思路清晰,材料的收发和结存,按照计划成本核算,对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这个  相似文献   

13.
孙健 《山东审计》2001,(12):20-21
当前一部分企业法律意识不强,往往在存货上做文章,致使财务数据虚假,因此对存货的真实性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的手工方法准确度及效率不高,很容易出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整体效果。然而利用计算机电子表格软件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本文试以微软公司的电子表格软件Excel举例说明。 目前大多数企业对存货的计价均采用加权平均法,它要求以本月全部收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收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和库存成本。若用Excel来实现这一计…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一般是以本月完工半成品的各项费用分别乘以相同的还原分配率来进行成本还原,这种方法存在着计算公式复杂和还原依据不准确等问题。本文认为,可以引入代数法和加权平均法对原成本还原方法加以改进和完善,并进行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5.
三柱结算法(简称三柱法)是根据本期收入、支出和结余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入-出=余[或收-付(支)=余]的公式,来计算本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与结存的一种方法。三柱结算法中的三柱即意指该公式中的三大要素——收入、支出和结余。据有  相似文献   

16.
根据工业企业财务制度规定,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的企业发出存货的计价,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等。下面笔者结合实际,分别就上述五种计价方法作一介绍。(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入库的产成品无售出,或先收到的原材料先耗用。企业日常发出货品的核算,按最先入库的那批货品的实际采购成本计价。具体方法(以材料为例)如下表所示。(2)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期初结存货品实际成本与本期入库货品实际成本之和,除以期初结存货品金额与本期收入货品金额之和,计算出货品平均…  相似文献   

17.
一、应用差价率计算公式时应注意的要点 《企业会计制度》在对“商品进销差价”科目的说明中,规定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应按以下基本公式计算: 公式一:差价率=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月末“库存商品”科目余额+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月末“受托代销商品”科目余额)×100% 公式二:本月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差价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针对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在实际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材料采购”科目的应用、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及发出材料分摊差异的账务处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笔者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9.
费用分配是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最终目标是确定各种分配对象应分配的金额。其具体操作方法,通常在确定费用分配率的基础上,计算出相应的分配额。所以,费用分配的关键,是确定费用分配率。现对费用分配率通用公式的构成要素进行部析。从中找出规律性的 东西,在费用分配中起到逐类旁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计划成本法是指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都按企业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单独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反映,期末将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由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本文就企业在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低值易耗品时,对"五五摊销法"的两种不同的账务处理进行比较,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