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教学论的发展过程中,师生交往经历了主体性范式与主体间性范式,但这里的主体因为其认识论和知识论特征而遭到了后现代的解构,从而使交往主体经历了死亡的阵痛。师生交往的他者转向为主体的重生带来了契机。新的主体通过对认识主体的超越而成就了自身伦理主体的地位,从而使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演变为自我向他者靠近、为他者负责的伦理关系,也使师生交往过程成为充满责任与正义的道德的过程。这一新生的主体既是责任的主体,亦是正义的主体;既是被动的主体,也是主动的主体,最终促成了伦理型教师的诞生。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理论下的文学作品赏析教学存在着教师"唯我性"独白的瑕疵,忽视了他人主体性的存在,将一切均视为工具理性的"他者"。文学作品赏析实质上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要考虑到赏析活动中各行为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主体间性哲学里的视界融合和交往理性为文学作品赏析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原则,它强调的是赏析活动中各个主体的对话和交流,呼唤着除教师主体以外的学生主体、作者主体这两个缺席"他我"主体的回归,实现了教师与作者的跨时空对话和教师与学生的跨障碍交往,从而使文学作品赏析教学更加趋于科学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倾听他者的声音"是列维纳斯毕生最为强烈的道德信念,这让其责任观显现出与自我责任及社会责任不尽相同的另一维度,即:为他的责任。责任是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指标。因而,对大学生加强责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不少青年学子责任意识淡薄,而借鉴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当代大学生尊重他者、重视为他责任、实现责任自觉。  相似文献   

4.
列维纳斯"他者"理论的教育教学应用研究萌发于20世纪末,发展于2001-2007年,成熟于2008年。列维纳斯"他者"理论在国内教育教学领域的主题应用主要包括教育意义、主体性教育、道德教育、师生关系以及教师责任。与国外相比,国内列维纳斯"他者"理论的教育教学应用研究存在以下问题:研究起步略显迟缓,研究主体略显孤立,理论解读略显偏颇,研究立场略显模糊,研究论域略显狭隘,研究形式略显单一。  相似文献   

5.
主体间性是对传统主体性的超越。主体间性的道德教育在师生平等的交往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教育者的引导作用和教育内容的确定性,为培养自我选择、自主判断同时又和谐统一的道德人格提供全新的视野,有利于主体性的真正实现,实现道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教学休闲是教师借以提升自身修养,实现生命意义升华的发展方式,它作为教师的自由自主的创造性生活又是对工作至上世界的自我否定和内在超越。教学休闲具有本真的和谐性、发展激发性、动态的生命性、内在的自由性、教育意向性等主要特征。教学休闲彰显了教学生活是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关注和激发了教师内在生命活力,有助于重建高品质的教学生活。  相似文献   

7.
当代对"主体性"内涵的理论认识,表现为从单一主体性到主体间性、他者性三重属性螺旋递进一体融合的整体图景。基于主体性理论的发展脉络整体观照教师发展形态的认识论分期,可以抽绎出关于教师主体发展形态研究及相应认识的历史线索,并揭示出不同形态下教师主体发展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师生交往等方面的典型特征,以及其在教师发展形态上螺旋叠加、递进生成的超越意义。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世界文学话语背景下,在中国比较文学学者致力建构“东方诗学的进程中,伴随着与西方中心论同等性质的中国中心的本土主义心理,我们需要树立一种新的内涵,我们是我们的“他者”———“他者视域”的思维模式,并视之为比较文学安身立命的本体,使我们以新的视角看待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以及在东方诗学体系内“中国诗学、“印度诗学、“日本诗学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主体化时代的道德自我走向封闭,教师道德也走向正常、平常、日常为表征的道德均质化和平庸化。由于对技术的依赖和契约式关系的建立,让师生之间互相支配,失去真实的个人交往。走出常人师德的教师需要有自我超越的勇气,在与学生责任共契中丰富自我及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于传统哲学从认知的角度探究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舍勒主要从情感来探究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他从认知、同感和爱三种关系论证了自我和他人的情感关系,并隐含地把这种情感关系运用到大众、生命共同体、社会和教会的划分上,以支持他的现代性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1.
在五四高扬人性的大潮中,郁达夫一方面推崇个性解放,反抗传统伦理对人性的压制,提出了对个体本位主义的“自我”的追求,并将这种“自我”贯彻落实到了文学创作中去。但是,另一方面,在对“自我”的追求中,郁迭夫却又无法从内部确定其存在的意义,导致“自我”实现层的丧失,他的自然观点、文艺理论上的宣泄说的提出、他的消极避世与忏悔的思想以及他后期对革命的摇摆态度上都体现他的迷失性。本文揭示了郁达夫这一迷失性特征,同时从文化及时代背景的角度出发对其这一美学品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语言作为一种媒介,在人类交往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语言学习的目标在于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并在实际生活中实现有效的交流。而语言的交流功能在现代语言教学中被广泛重视,但还是存在众多的哑巴英语者。本文旨在从交往行为理论为出发点,谈谈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策略及该理论对"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股改承诺本质上是原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合同,但实践中出现了某些承诺在承诺主体、承诺事项等方面存在着法律上的风险,这些风险对承诺的履行构成威胁,并辐射到关于公司治理权力的分配.一旦承诺履行不能实现,法律责任就具有了维护股改利益的意义,而责任规则的微观操作性还需要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4.
借助拉康的欲望理论,分析了尹小跳在与周围他者的比照中辨认出自我的真实欲望,并在欲望的分裂中重新构建自我的自我心灵大浴过程,展示个人欲望的他性和可分析性。  相似文献   

15.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胡塞尼的处女作,在小说中哈桑一直处于受害者地位,但却是不可缺少的人物形象。本文运用他者理论,分析小说中哈桑的"他者"语境和身份,对哈桑在该处境下的悲剧命运进行解读,并剖析了胡塞尼作为美籍阿富汗裔的"我者"身份追寻。  相似文献   

16.
口碑营销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在口碑传播过程中,口碑传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口碑传者的满意程度、顾客承诺、关系强度、文化背景和专门知识等影响着口碑传播的效果,营销者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对口碑传者进行选择、培养与管理,以提高口碑营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国2006年修订的《公司法》第五条对企业社会责任做出了规定,但对该规定的理解始终存在着道德责任说与法律责任说之争。在明确争议话题是一种关于法律解释的实然性判断前提下,无论采取语法解释、系统解释还是历史解释的法律解释方法,解释结果是:《公司法》第五条所言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特殊的承诺性法律责任,该责任在标准上高于法定责任,以企业自主承诺为承担方式,以通过认证从而获得消费者认同为对价,通过信息披露制度接受政府与社会监督。引入承诺性法律责任的概念来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一方面满足了企业社会责任无法由法律确定具体标准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具有法律强制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教育事业的腾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教育事业的改革。在新的教育体制不断改革推进的过程中,人们开始关注对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教学交往问题。在目前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往往存在着教学技能、教学观念、教学内容、组织制度以及大学生学习方式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高校的体育教学交往也发生了不良的变化,比如出现简单化的形式、多变化的交往等多种问题,非常不利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在此本文笔者将针对高校体育教学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观点。  相似文献   

19.
反思性教学以自我为指涉,将思维回转自身,使自我既是思维的对象,也是思维的承担者和自我发展的建构者。强调对实践的反思批判,是经验加反思的理论和方法。反思性教学以其关爱的美德、思维的批判性、自我指涉性、实践性、建构主义的特性,促进教师教育信念、个体实践智慧、研究性品质的不断发展,成为教师自我完善的艺术。最为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只有在相应的条件下才能体现。  相似文献   

20.
现代艺术教学手段是在科技进步和社会文化现代化变革的冲击下发展起来的。它在教育机制中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并没有对当代艺术的重要基础产生直接的影响,而是将原来的精华扩展、拓宽。立足现代化的语境,现代教学手段在艺术教育中展现着多元化、高效率、大容量的特点。同时,实现了从“点滴积累”到“突破自我”的不断的进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