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教育是指在多民族国家中,对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实施的教育。旨在提升民族教育质量的民族教育政策具有"民族性"、"发展性"和"文化性"等特点。它们集中地反映为民族教育政策的"文化性质"。一方面,民族教育政策在存在形式、目的、对象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文化特征,对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文化也对民族教育政策整个过程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影响。民族教育政策的这种特征决定了民族教育政策的研究应该要从文化和政策相关利益群体的需求和实际出发,体现和尊重少数民族的教育特点,因而是"价值相关",而不是"价值无涉"的。  相似文献   

2.
东干人是19世纪从中国迁至俄境的中国回族后裔。在苏维埃时期义务教育政策及民族语言文字等政策的支持下,东干人在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东干人的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民族语言、教育、文化传承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发展范式: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有利于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教育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民族教育领域有几个理论问题亟须新的理解,以适应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民族教育概念理解已经走出了那种以主体民族为视角的观点,修正了过去单一注重现代教育的观点,开始将民族教育理解为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教育。民族双语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两种语言及教学的关系的把握上出现了偏差,解决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要在充分考虑民族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支持和民族语言的使用、民族成员的双语态度等因素的情况下,制定双语教学的科学政策。多元文化课程是在多元文化的历史与社会现实背景下,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势在必行。民族教育政策的重心正在发生着转移,这种转移是民族教育从数量发展向质量发展的转移,这种转移亦是由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向特殊政策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教育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用三句话概括就是,教育观念大转变、教育制度大创新、教育水平大提升,取得辉煌成就的三十年。我的经历中有一大半时间是在从事民族教育管理工作,亲身实践和见证了甘肃民族教育三十年的发展与变化。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教育是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革命的十年民族教育是重灾区,到了崩溃的边缘。1979年春天,为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当时分管文教的副省长李屺阳率领省委文教办和省教育局的同志一起深入甘南、临夏两个自治州,用四十多天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走遍了当时的十四个县。我们看到的情形是:民族政策遭到否定和破坏,民族州县的教育管理机构遭到严重破坏,整个民族教育的领导管理处于失控状态。由于指导思想的不切合实际,导致在办学形式、学制和教学内容上脱离民族地区实际,搞“一刀切”,撤销了民族学校,砍掉了民族学校的民族语文课,否定了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导致新文盲大量产生,青壮年文盲急剧上升,挫伤了少数民族群众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校舍条件极为简陋,许多学校没有校舍,在牛棚羊圈上课,在大队部上课,在农民的房屋里上课。教室是一块黑板,教师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课堂教学模式。民...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以其社会的包容性和文化的多样性而成为澳大利亚民族的一大特征.但澳大利亚的政策经历了"白澳政策"和"同化政策"才发展成为今天的"多元文化政策".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政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处理一国内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典型方法,对我们认识西方社会的族际关系,对于多民族国家处理内部民族问题,对于解决世界上众多由民族、文化差异而导致的社会动荡和国际纠纷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从澳大利亚的经济、社会发展角度采分析澳大利亚从"白澳政策"到"多元文化政策"演变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和加拿大都基于经济背景确立了少数民族大学生资助政策,并随着现实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分别形成了以"奖助并举"与"贷助打包"为主要特征的资助政策体系,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教育机会均等,推动两国少数民族的发展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奖助并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资助政策,但我国也应积极借鉴加拿大资助体系的法制化与"打包"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和强化应用贷学金资助项目。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教育自觉、民族文化教育政策落实、制度保障、课程建设、教学、师资队伍、民族文化教育研究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与不足,应采取明确民族文化教育的定位,创新民族教育制度,加强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综合利用民族文化教育的途径,坚持民族语言教学,加强民族文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等教育对策以促进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8.
复杂的多元文化社会背景给美国的发展带来诸多困境。贫困移民子女的教育成为公民教育的重点,消除种族偏见成为公民教育的核心目标。重构美国多元文化公民教育,应通过改善各族群关系,消除民族偏见与歧视,让所有学生,不分性别、种族、民族及语言背景都有权利获取有效的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参与到跨文化的个人、社会、公民活动中去,构建公平、公正的民主社会,构建一个从民族主义到国家主义再到世界主义的全球公民教育体系。中国作为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在教育的理念与方法上,也要扩大公民教育的内涵。从民族成员到国家公民再到全球公民,我国的公民教育也要从目标、内容与方法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以适应全球化时代中国作为世界主义国家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多民族聚居的加拿大常被称为“民族马赛克”。几百年来,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使加拿大英语既传承着英式英语的根基,同时又带有邻国的美式英语特点,同时也吸收了大量居住在加拿大的原住民和来自世界各民族移民的语言,从而区别于英式英语和英语的其它变体。加拿大英语反映着本国的多元文化以及本国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彼此包容。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课程的设置与知识的关系,经历了由地方性知识主宰下的学校课程到主流文化主宰下的学校课程,再到以主流文化为国家课程、以地方性知识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多元文化教育。地方性知识已经成为当今多元文化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民族地区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来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