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起源于中世纪欧洲。起源时,其法律名称是"学者社团"。中世纪大学是学者的自治组织,具有法人资格和自治权。与其他社团如教会、城市和行会等相比较,中世纪大学具有成员是学者、目的是探索高深学问、内部构造是"联邦制"等特征。中世纪大学的法律地位与我国大学的法律地位不具有可比性。我国现行法律上与其最近似的是"社会团体法人"。  相似文献   

2.
悲剧美就是当主体遭遇到苦难、毁灭时旺盛生命力的最后进发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的最大发挥之后所体现出来的充满对抗性的美.因为在这种符合人性的积极抗争与超越中,主体的人格力量得以提升,人的本质力量得以超常地展现,从而显示出真正的人生价值.所以,悲剧美是对生命之美、生命力之美、人的抗争意识和超越意志的美的概括.  相似文献   

3.
在环境治理领域,环境抗争中的怨恨情绪尤为显著,会由公众直接指向相关国家机关,"怨恨"情绪也由最初的心理、语言维度扩张到行为走向。在环境问题发生时,基于怨恨情绪引发环境抗争的出现,而环境抗争的过程也给"怨恨"情绪以发酵、传播的机会,构成怨恨情绪在环境抗争中运行的基本范式,怨恨情绪也在环境抗争中显现出其特有的外部影响和社会波及效应。据此,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以多元化考核方式优化政府激励机制,系统革新执法方式,疏通公民诉求途径,建立科学补偿制度,以此达到对怨恨情绪纾解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欧洲中世纪大学诞生时,身处教会、王室以及市政当局三足鼎立的紧张局面。为了争取生存的空间和发展机会,其与三者展开了艰苦的博弈过程。博弈中的中世纪大学能够利用三者之间的矛盾巧妙周旋,从中获得了居住权、罢课权、迁徙权、免税免役权以及独立颁发教学许可证等特权,诸多的特权为大学的未来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今仍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凯瑟琳与尤苔莎是石南荒原上两个叛逆的精灵,她们都拥有出众的美貌,非凡的激情、蔑视常规习俗,充满异教徒精神,对命运进行过抗争,最后都归于失败。她们的弱点是不切实际,高估自己的力量,没能彻底抛弃世俗观念,这些都导致了她们走向悲剧。  相似文献   

6.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工业污染企业越来越多,严重危害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有些农民在不堪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走上了环境抗争的道路。通过对X镇农民环境抗争的过程和应用手段的分析得出农民的环境抗争突出表现为以补偿型环境抗争为主、缺乏组织性、抗争手段的理性克制、体现出弱者抗争等四个特点,农民的环境抗争是弱者的有限抗争。  相似文献   

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教师的队伍建设是办学的灵魂,但是,面临教师流动的"遮蔽之象",急需加强教师队伍稳固的"澄明之策"。  相似文献   

8.
近期幼儿园频频爆出"虐童"事件,引发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广泛关注与反思。师德问题再次引起社会的热议。师德不只是对在职教师的要求,师范生作为教师的储备力量,在校期间的师德教育对师范生树立良好师德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师德是师范生未来从事教师工作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将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提前到师范生学习期间进行,对于帮助师范生较好较快地向教师角色转化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知与不知"是悲剧人物的悲剧性思想认识方面的共同特点,另外在情感取舍上还存在着理性与情感的纠结,再加上悲剧人物具有抗争精神,当生存受到阻碍,对自身现状的不满足时,就自然地进行抗争,要实现自我超越,当双方矛盾出现对立,就以两难之境表现出来,形成悲剧冲突,这往往也是悲剧人物陷入两难之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高校的"两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两课"教师承担着直接对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思想品德的教育的任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