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现需求结构再平衡,推动经济均衡稳定增长,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政府宏观调控一直着力追求的目标,但10多年过去了,政策效果并不明显,需求结构失衡依然在不断加剧.本文试图从财政角度对其中原因进行探析,通过对中国财政分权策略、财政制度安排以及财政政策失衡的深入分析,文章认为,分权策略扭曲了政府财政支出意愿,造成非经济型公共品供给不足,以流转税为主的财政收入制度则强化了政府执政偏向,造成财政资源分配偏重于税收贡献大的企业,从而使财政支出公共性进一步丧失,由于受工具性和居民消费倾向的双重约束,中国财政政策不得不更多依赖投资支出,从而出现财政政策失衡与需求结构失衡的循环累积.三者叠加效应就是居民消费能力被挤压,居民支出预期被恶化.  相似文献   

2.
戴翔 《国际贸易问题》2012,(10):168-17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中国持续性贸易失衡相伴随的重要现象,就是国内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日益突出。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使得中低收入者因占有的社会总产出份额下降而致使其消费和投资能力相对下降,在金融信贷约束下,"过剩"的总产出又难以通过借贷的方式在国内进行消费和投资,最终"被迫"出口到国际市场,因而对贸易失衡产生了重要影响。进一步的计量检验结果验证了上述理论假说的正确性,即:收入分配差距和金融信贷约束的确是中国外贸失衡的重要促成因素。据此,在中国实施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储蓄、高投资和出口导向。储蓄既是收入减去消费的余额,又是投资的唯一来源。储蓄问题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我国宏观经济中的诸多问题最终也可归因于我国的高储蓄特征。本文按照国民经济运行的三大部门——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分类,发现企业储蓄高是我国高储蓄的重要原因。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减少中小民营企业的流动性约束,降低私营企业留存收益比重,同时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培养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习惯,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金融约束:经常项目失衡分析的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长期大量顺差,这种失衡状态对宏观经济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本文从金融约束理论出发,分析经常项目顺差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约束导致的投资和储蓄关系不协调;因此,本文提出以金融深化为调整思路来实现经常项目的相对平衡,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利用1992-2009年间的实际数据,对投资、消费、储蓄等因素对外部经济失衡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的外部失衡主要是由经济内部失衡导致的,我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影响因素为:我国的消费(C)和投资(I)和储蓄投资差额(SI)。但是如果从中长期来考虑的话,汇率因素无疑也会对外部失衡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6.
程英 《中国物价》2007,(11):51-53
近年来,“低消费、高投资”是我国内部经济失衡的突出表现,通过对储蓄结构的分析可知,我国的高储蓄是形成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之一,同时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致使中国的消费长期在低水平徘徊,使我国经济陷入一个“高储蓄、高投资”恶性循环。由此,采取有效措施把政府和国有经济部门的储蓄率降下来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的外部失衡表现为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长期的"双顺差",并由此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导致我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国内高储蓄与投资失衡,本文认为,要解决外部失衡的根本途径是降低国内储蓄率和提高消费率。  相似文献   

8.
Glenn  Maguire  周莹 《新财富》2006,(7):21-22
最近,报纸和金融市场报告上充斥着关于“全球经济失衡”的讨论(全球经济失衡主要指美国巨大的贸易逆差与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的亚洲国家的贸易顺差之间的不平衡),甚至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加入了辩论,尽管他的言辞很温和。我们并不同意伯南克关于亚洲存在“储蓄过剩”的说法,我们的研究表明,亚洲的储蓄在过去十年间相当稳定(图1),相反,亚洲的“投资缺口”问题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贸易平衡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并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现有研究主要分析了中国贸易平衡的特点和中国贸易失衡的效应,从国内需求、国际直接投资、人民币汇率、贸易结构、贸易政策及贸易统计制度等视角揭示了中国贸易失衡的原因,探索了中国贸易平衡的路径选择.然而,已有研究零散且不系统,有关问题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系统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探索中国贸易平衡问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1981~2018年宏观经济数据,构建了一个包括家庭借贷约束与政府支出冲击的真实商业周期模型.在该模型中,本文将政府支出作为外生随机冲击变量,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以考察我国财政支出的效应、家庭借贷约束的敏感性以及宏观经济波动的周期特征.研究发现:第一,调整财政支出冲击参数的结果显示,我国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和消费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但产出效应强于挤出效应;第二,调整借贷约束参数的结果显示,家庭部门受到的借贷约束越强,财政支出冲击对有效消费和债务水平的正向影响会越弱,即越倾向于降低家庭杠杆率.因此,本文认为现阶段政府财政支出应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减少对私人投资和消费的挤出;政府应给予家庭和企业部门相对较强的借贷约束,同时配合以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避免触发"债务-通缩"风险而陷入蓬齐博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