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烟之争     
只要是一个正常理性的人,有平和的心态和开放的思想,很容易看清楚如烟到底是什么。似烟非烟的如烟从去年5月份起,很多人都惊奇地发现了一则“吸烟”的广告。甚至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也能看到类似广告的踪影。联想到万宝路黯然退出世界一级方程式大赛的背景,这些广告就更显得突兀而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2.
李昕 《中国广告》2011,(4):143-143
广告是用来干什么的?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答案是一致的,且显而易见。也不排除少数人是在玩广告,他们修炼到了一定的境界。但是,谁要说他爱上了广告,我准跟他急。爱,那是清纯一族的事,记得8年前,我在一大堆应聘简历里,  相似文献   

3.
莫熙慈 《中国广告》2011,(8):148-149
在十几、二十多年前出道的广告人,很多都不是专业的广告出身,有学文科的,也有学理工科的,所以我们很多知识、技术都是在几十年的工作中累积而得的,而现在,这些在学校里就已经学了。广告是一门专业,在学校里研修广告的你们有许多获取知识、经验的捷径,相对于我们,你们要幸福得多。但通过我的观察,不是广告专业出身的人也可以做好广告,这与个人的性格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换言之,广告人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韩纪扬 《中国广告》2003,(4):123-124
广告的民族特性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传统特征,这些是要在经营策划时认真考虑的,因为作为先决条件的这一系列特征,直接影响着广告的内容和布局。可以举出很多不同国家不同广告的特点,尤其是广告要表现文化和民族独一无二的特征时,广告的差异更为突出。例如,在埃及的海报广告上不能表现人脸,不论其性别如何。在阿拉伯国家的广告中,所有的女性都穿着遮脸的长袍(甚至许多阿拉伯国家航线的女乘务员也都从头到脚地包裹起来)。在英国,各种广告形式都可见幽默。英国人认为,广告应该逗乐。因此,英国广告中粗鲁的幽默闻名遐迩,以至近年来,许多国家着力仿效,以致形成了一股浪潮。西班牙广告的特点是大量使用反映西班牙人语言与思想特征的词语,它们出自于那些喜好双关  相似文献   

5.
爱上生活,爱上你这一广告语简单明了,符合年轻时尚人士强调个性,注重自我表达的特点。香车美人,一直以来都是男人的最爱,而这样堪称完美的搭配,又怎  相似文献   

6.
降低梦想     
黛·乔安娜是美国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广告策划人之一。她的职业心得著作至今被全球从业者奉为必读经典,但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她取得的成就,并不是她最初的梦想。乔安娜生活在纽约市郊的一个"书香门第",父母都是中学里的文科教师。受父母的影响,乔安娜也深深地爱上了文学,并且从很小的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从停留时间、到达率,还是互动性来看,公交站台都属上佳的媒介。但在冬天,刺骨寒风对等公车的人绝对是巨大的折磨,这时候,任何一丝的暖意,都很容易引发共鸣和感恩之心,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1、可口可乐公交站广告牌:来自夏天的温暖瑞典进入冬季,会有接近200天处于黑夜的状态,对此,可口可乐在瑞典一公交站放置快乐售卖机,连同公交站牌,当有乘客靠近公交站牌的时候,广告牌就会播放夏天的“鸟语花香”,并送上一瓶可口可乐,伴随着有加热功能的广告灯,好像—下子就阳光明媚,让大家暂时忘记寒冷,感受夏天的温暖。改变不了严寒气候,至少我们可以改变人们对待严寒的心情。  相似文献   

8.
张默闻 《中国广告》2011,(5):100-101
前几天有幸和重庆卫视的朋友一起午餐,大家都调侃这位兄长,说重庆现在干净了,因为在重庆卫视看不见广告了。那位老兄眼圈一红,说了一句话很有特色,他说,没有广告了,就像生活中少了最重要的东西,那个东西就和失去老婆一样,有的时候没感觉,走丢的时候就觉得特怀念。他发誓说,大家也都是这样想的。一直和广告较量,广告走了,连对手都没有了,这日子对于那些喜欢广告的人来说,有点被阉割的味道,疼,还不能说。  相似文献   

9.
广告界有这样一句话:能让人们注意你的广告,你推销商品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美国广告大师威廉·伯恩巴克也曾说过:"你没有吸引力使人来看你的广告,那么不管你在广告中说了些什么,你都是在浪费金钱。”这些话表明,广告必须要能引人注意,无论何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已经过半,炎炎夏日加上世界杯的到来,这个夏天必将充满激情。各大商家已经展开了半年的广告大战,而2014年中的最大热点无疑是世界杯,很多品牌主藉此热潮大力推出新的广告,之后各行业的广告竞争也将愈发激烈。广告已经成为生活中无可避免的一部分,对于这些广告,每位消费者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在此之余,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2014年上半年电视广告的整体表现。  相似文献   

11.
冯仑 《中国工商》2001,(7):124-124
新经济就像墙上的美人,似曾相识,谁都认识,又都说不具体,缺少实感。人们谈论新经济,就像谈论爱情那样,仿佛都是行家里手,结果谁都在说却谁也说不清楚,以致于当我也试着要谈论房地产与新经济时,想起台湾作家的一句调侃:“真爱就是撞上鬼”。鬼是有很多人会说的,谁也没想过,但都说得有鼻子有眼,好像拉过手、摸过脸,所以说人要是真爱上了一个“她”,那可不就是撞上了真鬼。今天我们之于新经济或者房地产之于新经济,大抵也是如此。 依我看,新经济与房地产的关系目前主要有四个方面或者说四种模式: 其一,内部管理的创新。这主…  相似文献   

12.
我们对于2012年广告业的回顾,不想沉浸于过去,却着眼于影响着现在与未来的大趋势,通过昨天,看到明天。当广告遇到内容,当微电影遭遇思想,当85后碰到老板椅,当大数据撞上微营销,当广告攀上技术,当创意爱上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最长的路是什么?从思想到行动。世界上最短的路是什么?从思想到行动。在叶茂中策划公司,我们称之为从观点到实践,这就是叶茂中这厮今天要与各位分享的历程与经验。观点一:叫卖比创意更重要。不可否认,广告是环境的产物。面我们目前所处的环境是,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对广告的接受还停留在叫卖时代,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简单说,叫卖式的广告要比含蓄式的广告更容易让人接受。广告的创意性和美感问题不须讨论,问题是中国大多数消费者还停留在审美的的初级阶段,不信去看看大多数人的家庭装修就可以明白。更有一个数据很惊人:中国有4.5亿人  相似文献   

14.
清水 《商业时代》2004,(13):42-42
炎热的夏天,驾车行驶离不开空调,但一定要正确使用空调以及健康使用空调,否则空调反而会给人带来烦恼。检测、加氟与保养 夏季来临之前最好对空调进行一次基本的检测与维护,去专业的维修店检测空调的高压,低压是否正常,如果达不到要求就应该及时补充氟,新车空调一般在3年左右需补充氟。此外,还应经常保持冷凝器外表的清洁通风,否则会使制冷效果大大降低。冷凝器由于在最前面,异物、灰尘很容易粘附,  相似文献   

15.
广告群言谈     
甲:夏天打这样的广告很“爽”,骄阳似火,洗澡是常事,人人洗澡为常事,大象也一样,以此立意,应该说不错。乙:广告要注意节气,不能秋行春今,这个广告打到暑天很合适,如果要任意延长它的寿命,在秋天还采用的话就不大好了  相似文献   

16.
<正> 空调经销商也需要预测 空调经销商与生产厂家的交易有两种基本方式:经销与买断销售。每个空调生产厂家都希望经销商专营自己品牌的空调。但是,由于各地有实力的经销商屈指可数,空调销售竞争空前激烈,生产厂家的讨价还价能力相对下降,造成空调经销商专营一家和兼营多家空调的状况并存——这对于任何消费品行业都一样。 每个人都是要靠卖点什么来生存的。那么空调经销商靠卖什么呢? 1.销售效率。取决于经销商的下级渠道与相应的推广执行。 2.垫资。大部分地区每年使用空调的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表情达意、与人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如果所说的话让人不知所云,那话就白说了。而广告词是为了把某种特定信息向人们广而告之而撰写的一种语言作品。在有画面形象的广告中,它是构成该广告的重要成份之一;在仅有文字或语音的广告中,它则是该广告的主体。因此,一段广告词能否准确、鲜明、生动地把打算广告的特定信息传达给广大受众并为他们所接受,将直接影响着该广告的成败。而它要能起到这个作用,又起码必须做到一  相似文献   

18.
去年6月24日,中国广告代表团首次参加戛纳国际广告节,带去的69件广告作品"全军覆没"。热爱中国广告的人,可能此刻都在思考这一问题,无一获奖让人稍有失望,但也是情理之中,然而目前各种看法不一,我想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看法。一、商品的生命周期广告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供过于求的市场,离不开商品的  相似文献   

19.
赵占英 《广告大观》2006,(2S):146-147
看过许多发生在广告公司的爱情故事,大多唯美而浪漫。——年轻有为的创意总监爱上时尚漂亮的广告AE,在一个个方案成功完成的基础上,爱情也开花结果。——或者因为事业而错过爱情的独身女老板与老实稳重的设计师相恋,演出一幕轻喜剧似得结合。——又或者是与客户在工作的过程中产生暖昧,一来二去,事业爱情都有了着落……如此种种,似乎一切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20.
广告人的最主要工作之一便是翻看别人的广告,特别是外刊上的广告,以求时有所得,增加营养,要知道,光输出不吸收是不行的。近日广告业务清闲.我便抱了一大摞杂志去寻宝。浏览之余,我产生了一个感觉,就是看中国内地的广告仿佛进了“君子国”,一个个衣冠楚楚,昂首凸肚,可望不可及,一派大国风度;而美国港台的广告却似赶庙会,每个人都笑着,说着,都那么自然随便,“即之也温”,真是大异奇趣。从广告的效果看,我想还是来得自然随便的好。看广告就象认识人,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你板着脸,昂着头,趾高气扬,或为人傲岸,口吐狂言,那就破坏了自己的形象。如果广告一开始就来“严肃”的,谁愿意接受?我们在路上迷了路,绝不敢找西装革履的人打听,因为这些人最有可能给你下不了台。广告也是一样,温和的广告好象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或乐与助人的老大爷,你一问路,他就会给你一大堆建议。只有用户接受了对你广告的“第一印象”,才有可能注意到厂商产品。要知道,现在生产或销售同种产品的厂商多得很,你不好接触自有好接触的,你的广告声色俱厉,自有别人的广告平易近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