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需求和破坏程度等大幅度增强.由于我国绝大多数自然环境和资源等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资源税起到了调节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以陕西区域经济发展为分析对象,通过介绍资源税概念及从价计证改革目标,对陕西资源开发及资源税改革现状展开分析,从而深入探讨资源税对陕西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即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不利于合理开采和利用资源、不易于控制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不满足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并通过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来有效调节资源利用率和解决陕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区域差距却日益拉大,社会发展频频遭遇"资源环境"瓶颈,资源对区域经济推动作用日益降低,资源低效率开采和过度消费也引起了一系列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根据低碳经济和"两型"社会发展要求,我国节能减排形势日益严峻,对结构调整和资源使用方式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本文以资源税改革为契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将我国分为不同区域,构建动态多区域CGE模型,并以石油资源为例研究差异化税率设置的影响。研究表明:差异化的资源税税率对经济发达区域的社会经济影响较大,但可以适度控制各区域资源供给和需求,协调各区域相关产业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并抑制部分资源需求,从而明显影响相关区域的碳排放,更有利于节能减排,产生较好的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3.
我国资源税的功能缺陷研究及改革建议——以榆林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源税是以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的一个税种,具有增加财政收入、保护资源环境、调节企业级差收入、调节利益分配关系等功能。然而,由于我国的资源税制度并不完善,制约着其应有功能的发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和发展受资源环境刚性约束越来越强的今天,资源税的功能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榆林市为例,检验了我国资源税的功能,并提出若干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4.
戴其文  魏也华  宁越敏 《经济地理》2015,35(2):14-21,29
基于1989—2012年广西89个县域经济数据,利用分解的Theil指数和马尔可夫链方法,探索欠发达省域差异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广西区域差异对地理尺度很敏感,县域间的差异最大,其次为地市间,区域间的发展最为平衡。三大区域内部差距的增大是促成广西整体差异拉大的主导力量。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2000—2012年间的更为显著,欠发达地区极有可能陷入"贫困陷阱"。区域间的两极分化趋势增强,趋同俱乐部总体上呈环状分布特征。高水平趋同俱乐部的分布逐渐由市辖区扩散到邻近的县域。低水平趋同俱乐部主要分布在桂西资源富集区。中高水平趋同俱乐部环绕高水平趋同俱乐部外围,而中低水平趋同俱乐部集中分布在中高水平趋同俱乐部外围。广西县域单元平稳者居多,向上转移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
欠发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表明,一方面,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产业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体育产业发展需要较高的物质基础与专业人才基础,同时,市场力量在一定时期内可能导致体育资源向发达区域流动、集聚。针对欠发达区域体育产业化面对的悖论和困境,必须处理好一系列关系,并选择现实有效的路径,才能促进欠发达区域体育产业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提升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举措。在回顾浙江省宁波市近十二年来在推进欠发达区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其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或教训,结合区域资源现状,提出扶贫政策优化建议,为进一步推进宁波相对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沿海发达城市推进相对欠发达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资源税制改革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的资源税制在调节级差收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统筹区域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要求,通过扩大资源税覆盖面,调整计税依据,合理设计资源税率,确立资源税制的应有地位,充分调节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江伟 《经济研究导刊》2014,(26):180-181
以资源诅咒理论及世界某些资源丰沛区域经济发展实例为出发点,从新疆资源丰沛度描述、工业结构及资源开发中存在的寻租现象等方面验证了新疆资源诅咒存在的现实性。再论述了新疆矿产资源补偿分析的现实情况,并对资源税改革前后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在新疆进一步开展资源税深化改革不但意义重大而且势在必行的结论。最终从逐步提高税率、扩大征税范围、加强监管及政策研究、进一步强化资源税功能及流向监管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长期困绕中国发展。没有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全面小康。欠发达地区小康社会建设研究对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缩短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依然存在区域不协调问题。东西两翼与珠三角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差距是4倍多,省内发达地区与山区之间的差距比全国平均水平还高。广东整体经济发展的超前性并没有消解区域差距,反而在要素资源分布、产业集聚与市场竞争方面加剧了欠发达地区与珠三角发达地区间的差距。本研究以广东为案例,期望从生态文明角度探讨如何提升欠发展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增加生态文明内涵。将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念渗透在广东欠发达地区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其中关于广东发展中遇到的资源环境生态压力、走过的弯路,以及欠发达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思路,期望能对全国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有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资源税改革中的税率选择:一个资源CGE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资源税改革一直受到社会各方关注,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定性分析,对资源税税率的设置更缺乏定量研究.本文构建资源CGE模型,引入资源账户,通过枚举法对资源税对资源税税率设置的合理范围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资源税税率设置的合理区间.研究结果表明:如资源税税率设置合理,可以有效增加资源税税收收入,大幅减少资源消耗,增加社会福利,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The underdeveloped resource-rich region in China refers to the underdeveloped region with abundantnatural resources. The problem for these reg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not be negligible for its particularity in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his paper mainly examines the issue about resource tax reform and the sustainabledevelopment of underdeveloped resource-rich regions. It first expatiates o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developedresource-rich regions, then analyzes the effect that resource tax ha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is type of regions,takes Yulin City as example to illuminat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ose regions due to thedesign limitation of the existing resource tax,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including to delegate tax legislativepower to lower levels, to increase resource tax rate, to expand its levied scope to give play to the potential main tax to localrevenue, to improve the design of resource tax, to enhance the its function of resource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protectio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regional interest of underdeveloped resource-rich regions and to improve of theinterest distribution system concerning the tax system and resource exploitation.  相似文献   

12.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对我国内外资企业发展、引进外资和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宿迁市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新税法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宿迁市农业产业化,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外资引进的质量和水平。为应对新税法的实施,宿迁市应充分利用新税法的税收政策和结合地区特点,促进农业规模化 促进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本地区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欠发达地区在竞争中的不利地位是人所共知的,并且这种不利随着时间推移以几何差距扩大.然而,利用博弈论的思想比较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各自的竞争优势后发现,欠发达地区在竞争中并非处于完全的劣势,这一推论也得到了实证研究的证实.结合现代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人才流动的原因和结果,这一现象的出现确实有其内在的原因.同时,这种人才流动模式为欠发达地区带来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因此,欠发达地区可采取更为积极的策略,巩固这一效应,最大化其具有的内在优势.  相似文献   

14.
广东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工业发展水平低,工业化进程缓慢,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珠三角地区。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等方面对广东欠发达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进行对比分析,说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所处阶段。  相似文献   

15.
面临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大好时机,永州等欠发达地区在产学研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信息交流障碍、价值评判体系不一致、产权归属难界定、配套机制不健全四大因素使得欠发达地区校企互动受到制约。为促进欠发达地方校企良性互动,需要大力创新产学研相结合机制:建立以信息交流为基础的沟通协调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引导机制,以知识产权为纽带的利益分享机制,以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运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关系在不同类型区域的体现与运用的认识,在预设观点和理论推理的基础上,分别以昆山和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为案例,从经验解释和实证分析角度研究了两类区域在产业集聚形成过程中的条件呈现。研究表明,在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上,市场演化形成产业集聚的情形在中国区域发展过程中并不多见,而外部嵌入式产业集聚则是中国区域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的产业集聚模式。尤其是对于欠发达区域,承接产业转移一般先于产业集聚而存在。因此,承接产业转移应是欠发达区域产业集聚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环境压力,农村工业化面临环境资源约束.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资源问题,必须发展欠发达地区农村循环经济,而推进农村新型工业化是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研究政府减税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使用2008—2014年国家统计局全国创新调查企业数据库数据,运用动态面板门限模型并结合有效工具变量,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对企业创新是否存在门限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对企业创新存在一个大小约为6500的“规模阈值”,15%的所得税优惠政策会促使高新技术企业的减税规模超过“规模阈值”,导致企业创新水平内卷化;第二,在同等条件下,相对于低研发强度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对高研发强度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更强,尤其对员工物质激励水平和技术改造能力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减税规模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更加突出;第三,在同等条件下,相对于欠发达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对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更大。政府应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减税规模设置一个上限,且所得税优惠税率应结合企业研发强度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浮动管理。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a model of nonrenewable resource extraction across multiple jurisdictions which engage in strategic tax competition. The model incorporates rents due to both resource scarcity and capital scarcity as well as intra-region Ricardian rents. Regions set taxes on nonrenewable resource production strategically to balance tax revenues and local benefits from investment conditional on other regions’ tax rates. A representative extraction firm then allocates production capital across regions and time to maximize the present value of profits. Generally, we find that the division of resource rent between firms and regional governments ultimately depends on the relative scarcity of natural and production capital, relative costs across space, and the value regional governments place on economic activity. This theoretical result provides policymakers with information on the determinants of optimal tax rates and motivates futur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ivision of resource rent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20.
采用1996~2009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样本数据,对宏观税负、税收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区域宏观税负的不同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一个主要因素;三大地区人均GDP水平对税收政策的结构性冲击存在显著不同的响应模式;流转税、所得税和资源税三大税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不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