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一个时期以来,有关同有企业的话题又再度升温,媒体上也不断爆出各种新闻来延续该话题的讨论。特别是今年“两会”期间某政协委员的观点更是把该讨论推向了高潮。该政协委员根据一份研究报告提出,如果去除各种补贴等收入,2001年至2008年间,围有企业整体上是处于亏损的状态。其实,在30余年的罔有企业改革历程中,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辩论也一直相伴相随,不绝于耳。其中以2004年的“郎顾之争”及2008年以来关于“圈进民退”辩论最为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2.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不久前,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作出重要部署——坚持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方向,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会议强调“未来三年是关键的历史阶段”“抓紧研究制定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改革的新目标、时间表、路线图”。  相似文献   

3.
株洲是伴随共和国成长而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2000年以来,我们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为全市“三项重点”工作的重中之重,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多年来一直被作为整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中国确定市场化改革目标以来,特别是颁布(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999年9月)以来,同企改革进展有推进,并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根据本人实际凋研及总体评估,前一阶段进展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伴生物,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是继续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必须突破的“深水区”。经过对2005年以来在东北地区试点改革的经验总结,2011年4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18号),  相似文献   

6.
国企与市场经济融合成为当今国企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市场经济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一主体,其改革的主导作用重要性不言而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以增强企业获利、提高效率为中心,建立产权清晰、管理科学、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国企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等要求。因此,坚持市场化导向推进国企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现状,梳理了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主要举措,针对军工企业提出了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十一五”期间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从现在开始到2008年,全省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任务是: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建立起确保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困难企业职工基本得到妥善安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3年要着重抓好四项改革:一是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二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三是稳步实施金融体制改革;四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四项改革都与财政有关,财政部门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配合、支持、参与这四大改革。近期财政改革要以支出改革为重点,最丰要的是三项改革,一是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二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9.
清产核资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八五”期间重点部署的一项工作。从1992年起,历时四年多,我区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清产核资办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在全体参与这项工作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这一中心积极开展清产核资工作,为摸清国有企业“家底”,解决企业困难,管好国有资产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绩,对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集中表现在:  相似文献   

10.
李将军 《经济界》2010,(3):85-89
俄罗斯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是其经济转型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本文详细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从叶利钦的私有化,再到普京对能源和军工等战略产业的国有化,再到2010年联邦财产私有化计划,反映了俄罗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政府经济职能的曲折探索。对于落后国家来说,要想尽快实现“赶超战略”,功用国家资源,采用“有形之手”是难免的,关键是这只“手”的力度要合适。在这种前提下,国有企业只能居于特殊的战略领域,而不是占据绝大部分经济领域。就俄罗斯企业组织形式来说,股份制已经成为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1.
贺阳 《企业活力》1997,(10):4-7
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关键要解决三个问题贺阳增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几乎从城市改革发端,就被提上重要日程。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把搞活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987年的“十三大...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全面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国企改革自此便拉开了序幕。在历经了放权让利、两权分离承包经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等阶段后,进入了以股份制改革试点为标志,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实质性改革阶段。2002年2月27日,云南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要“重组、改造、培育壮大一批,有序退出转让一批,破产关闭淘汰一批,退二进三转产一批”以及“理顺体制、激活机制”的要求。几年来,全省及各地的国有企业在改革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也摸索出了国企改革工作的基本操作程序和应注意的相关问题,为后续改革的国有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我们国家改革中的老大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国有企业可以说是几届政府为之倾注力量最大的。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在“减轻国企赋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保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分离企业社会职能”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但国有企业仍处于举步维艰的困境中。国有企业改革之所以难,关键是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多年形成的固有的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下推行的现代企业制度存在着很大差距;在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暴露出来的诸如思想意识陈旧,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历史包…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失败、繁荣与衰退,无不与“人”有关。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看待“人”、管理“人”和开发“人”,这个问题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正进入攻坚阶段,如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于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就显得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我国电力企业为样本,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镇经济改革的开始,国有企业的改革便处于“中心环节”的地位。十五年过去了,企业改革历经坎坷,几经变化,但改革总是向前的。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采取了放权让利改革,实行了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这种围绕扩大企业自主权,以政策调整为特征的改革,使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得到了一定转换,企业活力有所增强,企业已开始走向市场。但是,国有企业改革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尚未解决,整体经济效益不高,影响了“主导”作用的发挥。进行公司化改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  相似文献   

17.
中央国有企业的创利水平是非常高的,利润的增幅也高于全部国家工业企业利润21.37%的增长速度,以及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增长幅度26.6%。其中的原因,当然与制度创新有关,与国资委监管逐渐到位有关。在国资委成立之前,国有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等“内部人”处于缺乏制约状态,所谓的国有企业改革也多是“内部人主导的改革”,由此造成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造成国民福利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整顿是件“天大的事”。三年来,这句话在我区家喻户晓,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全区上下齐抓“天大的事”,企业改革、整顿开展得如火如荼。三年过去了,“天大的事”取得明显成效,改革和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三年改革整顿的实践充分说明,国有企业是可以搞好的。  相似文献   

19.
杨瑞龙 《国企》2021,(3):42-42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逻辑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演变,过去40年,国有企业先后经历了放权让利逻辑下的改革、两权分离逻辑下的改革、产权多元化逻辑下的改革、“抓大放小”逻辑下的改革,再到21世纪初对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本身的改革以及2015年中央有关文件确定的分类改革,直至最近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概念——竞争中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经历了20年的风风雨雨。从1978年的企业基金制,到1981年的留利制;从1983年到1984年的二步利改税、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厂长负责制:从1987年至1991年在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两权分离,全面推广企业“承包制”,到1992年上半年的“砸三铁”。从1992年7月1日以后,企业改革的重心,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