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培科 《数据》2011,(11):18-19
每当股市低迷时,救市呼声就格外高涨。近期,"救市"与"治市"的争论又甚嚣尘上。那么,中国股市究竟应不应该救?该怎么救?  相似文献   

2.
《上海企业家》2005,(2):53-53
《证券市场周刊》日前刊登经济学家韩志国的章说,进入21世纪以后的中国股市,几乎一直在危机的状态运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危机正在呈现出逐步扩散的态势和日益加深的走势。经过长达42个月的大熊市,股市的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其安身立命的制度基础也已经发生严重动摇。3年半以来,股市出现了反经济增长的走势.在全世界股市屡创新高的过程中,中国股市却创新低,整个市场呈现出水深火热的惨烈景象。几乎所有的市场参与都损失惨重并且伤痕累累。  相似文献   

3.
至今,中国证券市场已经走过17个年头,上证指数也从最初的100点,上涨到现在的5500点,平均上升幅度达到25%左右。尽管多次牛市、熊市交替,但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相比,中国股市还是跑在了前面。特别是2006年以来,股市不同以往的大幅上涨,给投资者带来了财富的不断增长,使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更加关注中国股市以及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古东 《企业活力》2001,(9):16-17
还处于初生期的中国股市是典型的"资金推动型"市场,中国股市的涨跌与围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关联度较低,与上市公司整体经营业绩的关联度也很低.初生期的中国股市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具有"政策市"和"投机市"的明显特征.今年初,<财经>杂志大揭"基金黑幕",一位有政府大背景的著名经济学家实话实说一语惊天,批评中国股市投机盛行像个大赌场,竟惹得股市连日暴跌,险些造成一场股灾,引出一群著名经济学家和政府权威人士为中国股市辩护,这才暂时避免了一场因言毁市的股灾.这就活生生地印证了中国股市是"政策市"和"投机市"的本质特性.用民间股评家的话说,叫作"政策当道"、"投机盛行".  相似文献   

5.
兵贵其因——从股市的火爆和震荡说保险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一年多来,中国股市一扫前几年熊市低迷状态走出了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很多股民不惜把房产抵押贷款和退保人寿保险的资金进入股市。[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股市魔咒     
中国股市“魔症”了! 自去年中国股市脱离“苦海”后,中国股民又体验了一把“火箭升空”的感觉。股市火箭从1300点起航,连续“穿越”2245点历史极限、3000点心理标线,摸高4000点似乎已无悬念。从大熊市中“生还”的券商们甚至已经开始为5000点、8000点造势。与券商们的“蛊惑”遥相呼应,有专家大胆预言,到今年底,中国股市市值将突破20万亿元,有望成为世界第三大股票市场。  相似文献   

7.
骆勇 《现代企业》2007,(9):32-32,29
中国股市运行16年多以来,一直是大起大落、暴涨暴跌的状态,可以说是"其牛也勃焉,其熊也忽焉"。当其上涨时,均以快速上涨为特色,很快超过其上市公司业绩的基本面,短暂的时间就把上轮熊市跌去的点数补回来,涨幅高达200%或以上,而当其下跌时,下跌的速度也很快,彼时,几乎无人再有对上市公司基本  相似文献   

8.
《企业经济》2013,(4):189-192
中国股市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已建立运行20余年。通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股市破除了许多体制机制的障碍、出台了许多改革措施,为股市平稳健康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中国股市令人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是,其运行和波动在许多方面都异于常态。波动频繁、剧烈;政策性、短期性、投机性色彩较为浓厚,这些现象都极大地困扰着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本文试图从股市整体上的波动现象入手,分析中国股市波动异于常态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马尔科夫状态转换模型将中国股票市场划分为牛市、震荡市与熊市三种市场状态,并发现在熊市状态下,短期利率波动对股票收益并没有显著性影响,而在牛市与震荡市中则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短期利率波动与股票市场风险不存在显著性的相关关系。本文结论对于分析宏观因素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从一个新的角度阐述了利率变动与股市震荡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懂经济理论的人都明白,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理论上看的话,深沪股市应该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但客观而言,近几年的中国股市,实在不能反映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深沪股市长期熊相十足,而中国经济却一直保持8%以上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股市制度的顶层设计存在偏差,价值投资理念难以实施,造成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运行的不协调,市场波动幅度大,投资者利益难以有效得到保护。本文提出需要建立价值投资型中国股市,并对如何建立价值投资型中国股市提出了发展思路和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悬念一:牛市会不会到来? "熊市什么时候终结?"这是一个困扰了国内投资者长达40多个月的悬念.2004年股市留给投资者的是失望与损失,那么,2005年是节节败退,还是否极泰来?转折的时点会不会出现在这一年呢?就目前形势来看,专家认为2005年的股市走出2004年阴霾的曙光已经显现,股市将迎来转机.  相似文献   

13.
九大产业振兴计划陆续出台、经济数据向好以及162万亿充裕的资金流动性,促使了中国股市走出多月的独立行情,其中地产股开始触底反弹,股价整体上涨,增幅达20%以上,跑赢了大市。这使得市场对股市、楼市乃至中国经济复苏的预期正在升温。  相似文献   

14.
谢Yuan 《企业经济》2001,(12):170-172
近半年来,关于股市泡沫的问题已引起空前的关注,理论界的争议也是一度达到白热化,其导火线便是经济学家吴敬琏对于中国证券市场发出的激烈批评。吴敬球对“网络泡沫”、“基金黑幕”、“股市黑庄”等敏感问题均有屡利言辞,因而被誉为“中国经济的良心”。吴敬琏认为:“目前中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已高达60-80倍,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能长期支持这么高的市盈率”。美国股市出现大幅下降,尤其是NASDAQ的泡沫破坏,距去年的高点已累计下跌120%以上的事实便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中国股市比冬天的气温更让广大投资者感到彻骨的寒冷。今年伊始中国股市创下了六年来的新低。虽然2004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着9%左右的高增长率,但中国股市却下跌了15%。  相似文献   

16.
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将处在最晦暗不清的时刻,冰火间的交替运行或将是经济出现的常态尽管再温和的投资者也会对中国股市近3个月的走势投以鄙夷态度,但很难否认,近三个月,中国股市正在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态势。一方面,以地产、银行为首的低估值蓝筹不断下跌,在估值低洼处砸出个个深坑;另一方面,以创业板为首的新兴经济小盘股不断上涨,创出了百倍上的市梦率,这形成了中国  相似文献   

17.
黎忠诚 《物流技术》2004,(4):J001-J001
众所周知,股市是经济的“睛雨表”,一国经济的发展或者经济领域某个行业的状况会在证券市场提前反映出来。 投资证券市场的朋友都知道,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股市结束了长达三年的熊市,持续走牛,而股市中物流板块个股纷纷脱颖而出,成为耀眼的明星。去年下半年以来,受  相似文献   

18.
雷晓宇 《中国企业家》2007,(21):102-104,106
他越来越像英伦风格的经济学家了,改革智囊、入世经商、当股评家和大学校长,最重要的是,和女作家结婚几年来,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华生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了一种近乎神经质的声望,我们姑且称之为"华生效应"。每年5月都发表一篇文章,似乎太刻意了——但从2001年股市接近最高点时的《慢慢熊市的信号》,2005年股改试点时的《市场转折的信号》,到2007年的《市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中国股市因一年跌幅超过60%,而成为全球最差股市。如今,重上3000点的中国股市因为涨幅最大,又一跃成为全球表现最好的股市。这件事让我们重新认识中国股市,重新评价中国股市,只有如此之大的涨幅和如此之大的跌幅,才能创造出如此之惊人的盈利空间,才能成为一部如此神奇的,创造财富神话的机器。  相似文献   

20.
控制股市泡沫的监管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股市规模不断扩大,股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使股市健康、稳定地发展,防范股市泡沫风险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中国股市以追逐价差利益为主要的动力源,它的运作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泡沫成分。规范股市运行已经提了多年,监管层为此也做了不少工作。但是政府部门制定证券市场发展及监管政策的观念仍然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