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CPI同比上涨6.5%,年初政府制定的3%通胀目标无法实现已成定局,与此同时,社会各方面对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通胀预期也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2.
通胀为局     
“生或死,这是个问题。”——如今这个哈姆雷特式的诘问亦考验着庙堂之上的中国经济决策者。面对此轮来势汹汹的通胀,自2010年10月以来,央行已4次加息,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5月份的CPI仍达创纪录的5.5%新高。  相似文献   

3.
贺军 《中国企业家》2007,(15):22-22
防止通胀恶化和楼价上涨,应该成为近期宏观调控的主攻方向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7月19日被公布后,引起国内一片争议:一是经济增长是否全面过热?二是通胀压力是否到了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导刊》2010,(10):14-14
9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8月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总体上来看,国民经济总的运行态势比较平稳,总体态势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不过,8月CPI已创下年内新高,且可能继续走高,尽管目前3.5%的温和通胀无碍经济回暖大局,但下半年调控压力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辽宁经济统计》2007,(10):37-37
据《中国经济信息网》9月13日载摩根斯坦利的文章:指出虽然中国8月份CPI又创新高,达到6.5%,但中国并没有进入“通胀时代”。原因在于:一是世界粮食供给相对充足,国内食品短缺不会造成持久性通胀;二是劳动生产率增速较快,工资上涨不会造成通胀压力;三是通货膨胀的必要条件,即廉价资本和低成本劳动力短期内都不会消失。具体表现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导刊》2011,(6):20-21
从目前来看,通胀仍在上行,但还不至于"失控",而货币政策收紧仍然十分必要。 今年以来,通胀压力持续上升。而随着4月5.3%的CPI等经济数据出炉,市场又开始担心经济增长是不是会往下调?而且央行已5次上调准备金率、两次加息,货币政策未来到底怎么走?让我们来听听几位国内外知名金融专家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正进入新一轮通胀周期。其典型特征是CPI涨幅不断创新高,但产能过剩问题也日益突出。通货膨胀与产能过剩同时并存。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结构性失衡与发展方式的困境。因此,如何实现抑制通胀与消除产能过剩的双重目的,是当前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通胀不遥远     
贺军 《中国企业家》2009,(12):34-34
2009年的时间即将过半,经济回暧的形势仍不确定。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数据,5月份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下降1.4%,已连续4个月负增长;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7.2%,连续6个月负增长。PPI与CPI继续双双告负,显示5fl份中国经济活动仍处在低迷状态,当前面临着通缩风险。  相似文献   

9.
朱雪尘 《英才》2009,(7):110-111
今天的情况更加复杂了。如果中国经济已经复苏,政府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刺激经济?宏观调控什么时候应该变向?政府的下一步应该治理通胀吗?但是如果中国经济还未复苏,我们的手中还有哪些牌能出?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将直接影响政府的调控政策,错误的判断将会把经济带入更大的深渊。这在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发生过:日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面临着近12年来最严峻的通货膨张。4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达8.5%。这一指标已经连续三个月超过8%。食品价格上涨仍是拉动CPI的主要力量。4月,食品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22.1%,但较3月环比下降0.1%,显示上涨趋势略有放缓。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证券市场部主席李晶日前指出,中国目前处于“双通货”时代,即通胀与通缩并存,而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有两重作用——上游产品通胀,下游产品则以通缩为主。所谓“中国输出通胀论”称,中国制造业面临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导致其出口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产品涨价,加剧了进口国的通货膨胀。李晶承认,中国的上游产品确实存在通胀情况,因为上游资源短缺,例如40%的石油、50%的氧化铝、50%的铜和50%的铁矿石都需要进口,由此推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相似文献   

12.
《上海企业》2011,(10):59-59
《第一财经日报》载文:面对不断高速、大幅增长的财政收入,作为普通公民,最直接和不假思索的问题马上会提出来:财政收入如此高速,为何个人收入增长却很慢?面对全面减速的GDP增长,财政收入为何能保持这么快速的增长?经济增速与财政收入增速之间的反差能持续吗?  相似文献   

13.
赵先卫 《数据》2009,(7):42-43
2009年4月以来国际油价从50美元/桶的点位持续上涨,连续突破多道关口并站上70美元/桶,其中,布伦特、WTI、迪拜石油指数在5月的累计涨幅分别达到32.3%、29.7%和28.5%,为近十年未单月最大涨幅。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也引起了国内对于通胀的担忧,在当前经济处于企稳并恢复时期,通胀的抬头无疑会阻碍经济复苏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终于--奥运之年迎来了奥运圣火.当奥运火炬在"鸟巢"上空熄灭之时,世人仍然注视着:中国能否继续高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火炬? 一些国家和地区曾经出现过奥运后经济衰退的所谓"奥运陷阱".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又面临着全球性潜在的"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滞胀陷阱"的威胁.在奥运之年,避免可能出现的两个"陷阱",实现保增长、控通胀的"双赢",已成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为应对通胀,2010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已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到了20%,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然而,尽管抑制通胀是2011年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但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必须警惕紧缩性调控政策误伤实体经济,以有效预防经济滞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宏观经济日趋微妙棗通涨压力日紧,实体经济开始下行,未来将走向何方?应采取怎样的政策应对?经济学家们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中国不会发生类似越南的经济危机,经济停滞的风险也小于通胀的风险,宏观调控政策总趋势应为执行升汇率、紧信  相似文献   

17.
加息通常意味着CPI的增幅超过了预期,通胀的压力大于刺激经济增长的压力,不得不提高资金使用与占用的成本来限制其流动性,而流动性过剩则被称为是通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及相应的经济政策选择面临着控通胀与稳增长的两难冲突与矛盾。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资源和资金大量投入、依靠以国有部门为主导的投资拉动的情况下,抑制通胀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成为两个相互冲  相似文献   

19.
一、宏观经济变化趋势分析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运行轨迹,已经发生了三次转变:2003年~2006年为高增长、低通胀阶段,这期间的经济增长率平均达11%,而CPI年上涨率平均仅为2.1%.这是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20.
当前,经济适度减速,既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也体现了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客观要求,通胀的压力也有望逐步缓解.预计今年上半年GDP增长将达到10.7%,下半年受出口增长的抑制效应将逐步显现的影响,GDP增长将继续放慢,但全年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