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包括百安居、好美家在内的众多建材超市大规模闭店收缩让人不禁如此唏嘘感叹。2003-2005年间,建材超市在中国市场扩张进入顶峰。但是,由于一些建材超市完全照搬原有商业模式、经营缺乏变化,加之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等业已成熟的本土卖场强烈冲击,在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下,以百安居为代表的建材超市开始全面收缩,进入痛苦的调整期。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贸导刊》2009,(5):44-45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外贸市场萎缩,除加大投资外,扩大消费成了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各国经济结构和基础不同,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和力度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裴长洪(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按照主持人的要求,15分钟讲完。我就谈谈后危机时代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第一方面的问题,要研究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哪些新特点。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肯定有些新的特点、新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  相似文献   

4.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召开,内容丰富,意义重大。其中受关注的内容至少有三大焦点。第一是"保增长"。因为2012年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强,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极大,再加上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出口增长下降及CPI开始回落等,保增长有可能成为2012年政府经济工作的首要问题。不过,保增长可能不会如2009年那样促使经济增长出现V形反  相似文献   

5.
正金融危机之后,批评中国经济的声音此起彼伏。有人怀疑,中国经济刺激计划最终加深了中国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并阻碍国内消费的增长。还有人怀疑.金融危机之后,诸如中国这样的低消费、高储蓄国家的增长模式是否时宜?世界经济复苏的力度可能不够强劲,出口不能像过去那样继续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中国经济增长的必然归宿将是走向衰退。  相似文献   

6.
Despite its growth rate slowing by a third; the Cliinese economy has the potential to groW by 8 percent in 2009, as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recover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showed signs of increasing late 2008, according to economists with investment bank Credit Suisse.  相似文献   

7.
全球金融危机余波未退,欧洲债务危机波澜又起。2011年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起伏、局地政局的风云突变,国际贸易各层面的风险明显上升。贸易保护、通货膨胀、债务压力、融资难题、社会动荡,各色问题在危机挤压下露头、集聚、深化,然后将压力集中传导到企业和投资者身上。对于深度依赖外部市场的中国出口企业和走出国门未久的中国投资商,这种压力犹为深重。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2012,(5):4-9
一、2011年中国外贸总体保持稳定平衡发展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世界经济延续了上一年的复苏态势,但受自主增长动力不足、主权债务危机深化、全球通胀压力加大、日本大地震、西亚北非局势动荡等多重因素影响,世界  相似文献   

9.
10.
一个国家的活跃性主要表现为创新及其在商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创新无论从消费、发展还是营销的角度看,都非常值得关注.它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力,带来更高的工资水平,提高国家的活跃性和世界地位.消费作为产业链中一个关键的环节,能有效检验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创新,使产业链不断持续下去.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消费也越来越多,中国必须实现自给自足,要特别注意创新,产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产品,而不是主要依赖其他国家.因此,在当前的经济局势下,消费行为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消费者如果能够储蓄得少一点,就能够刺激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减少失业率.为应对更多的出口需求,中国应把资源从出口方面调转过来,要通过减少整个出口的供应,减缓增长,增加内需,即增加消费者的需求,把资源从出口方面转移到内部.而中国政府则需要不断拉动内需,拉动投资的增长和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刺激消费.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工作单位,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激励,而这需要一个有活力的经济作为支撑,需要商业经济的发展.这会使整个世界从中受益,创意产业必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1.
开篇:2012     
<正>随着2011那扇门帘在身后"呱嗒"落下,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全球经济却依然在初雪中冬眠。2012来了!全球经济能否走出阴霾?中国经济能否跃过龙门?有识之士难免心怀忐忑,元日启航,中国市场寻找开篇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
全球性经济衰退及对我国外经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全球经济步入衰退期 世界经济增长低于3%、单个国家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以及股市呈现熊市特征,仅凭这些指标足以表明,主要发达国家已在2008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将于2009年步入衰退.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GDI?,增长率下降0.5%,欧元区第二、第三季度GDF连续下降0.2%;日本第二、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分别下降0.9%和0.1%.初步判断,第四季度上述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仍将继续呈现负增长,且态势将延续到2009年.2008年11月6 Et,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为2.2%.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行经济增长模式具有增长一边倒的高代价性、投资驱动性、出口依赖性、低成本竞争性等特征。长期粗放式发展的结果造成中国经济内外失衡、企业创新能力低下、经济增长伴随高消耗高污染、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却伴随民生日艰现象。我们必须要从一种依靠资源投入,特别是资本投入所驱动的增长转变到靠技术进步、靠效率提高所支撑的增长方式上去。现在政府已经对这个作出了政治上的决策,并且正在大力的实现这样一个方针。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转变增长模式是非常艰巨的事情,而且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要有制度环境,必须消除体制上的障碍,这同样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突出表现为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经济增速明显放慢、市场价格剧烈波动、世界贸易持续回落.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它对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易、金融市场、市场价格、国内就业和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已经并还在不断地显现出来.要有效应对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配套改革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5.
《大经贸》2011,(9):11-11
继瑞银、花旗和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向下修正了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估值之后,高盛集团也宣布,将2012年全球GDP增速预期由3.4%;调至3.2%,但维持对中国2012年GDP将增长8.6%的预期。  相似文献   

16.
1月21日,2009年经济运行数据全面出炉。信心已经变成了黄金。从数字看,保八成功,消费增长强劲,工业、外贸稳步回升,失业率受控,投资拉动卓有成效……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以收获来形容2009年。但是在这一片令人惊喜的收获之后,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答:2009年四季度的强劲反弹是拐点还是盘整?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就此企稳并实现V型反转?4万亿政策带动下的刺激型增长应如何让位于实体经济拉动的修复型增长?工业恢复性增长之下有没有泥沙俱下,落后产能、过剩产能是否抬头?我们是否抓住了这一轮经济调整契机推进各个领域的结构调整?在调结构和保增长之间,有没有顾此失彼?后危机时代,是中国经济走上新的发展路径的起点,在重新出发前,我们必须寻求对这些疑问的解答。  相似文献   

17.
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是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最大亮点,表明中国正力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改变财富分配失衡、收入差距过大的局面。这也将成为中国未来30年从国富到民富转型的起点。同时,减税而非增支将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8.
The background
In 2008, the financial crisis has swept the globe and its tentacles went across the Pacific Ocean to mainland China. Along with the global economic recession and the slowdown of domestic economic growth, the unemployed and the new employees have become the direct victims of this economic cold wave. The issue of employment is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society from all walks of life.  相似文献   

19.
《华商》2012,(12):16-17
俗话说,路是逼出来的,出口增速下降未必是坏事,出口增速下降倒逼我们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我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上一个新台阶,走向新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