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曹颖 《商业时代》2012,(18):69-70
基于目前创业板的制度,本文从理论争重复博弈角度对IPO抑价进行分析.并且结合IPO抑价理论和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的实践特征,考察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的实际情况,进而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从中得到有益启示,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创业板的相关制度以及提高IPO水平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IPO抑价的主要理论,并对我国中小企业板IPO抑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我国中小企业板IPO抑价现象可用投机——泡沫假说解释;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对中小企业板的发展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商》2016,(8)
本文以新一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为背景,选取股票上市首日交易机制完善后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对我国创业板IPO抑价最新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IPO抑价理论和我国创业板自身特征,尝试给出原因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IPO抑价是股票市场一个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我国也不例外。国外的理论重在研究IPO抑价的原因,且这些理论都是建立在市场有效的前提条件之上的,用这些理论解释我国IPO抑价率过高的情况不是特别合适。本文就我国证券市场各个阶段定价方式和发行制度的特征及各阶段IPO抑价率的情况做一简要分析,并针对IPO抑价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盛昌 《商场现代化》2009,(21):133-134
IPO抑价是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公认的最具迷惑性的金融难题之一。深入剖析我国IPO高抑价背后的制度性因素,对于加强我国资本市场管理,提升股票市场效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有鉴于此,本文介绍了国外的IPO抑价理论,并从我国现行的新股发行、定价和交易制度的层面,探讨了引起我国IPO高抑价的制度性原因,为我国IPO抑价水平的合理回归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改革前后新股抑价程度变化的分析来评价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准市场化改革(实施核准制)的实施效果.初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实施核准制度后新股抑价程度显著降低;而进一步的虚拟变量检验法分析表明,核准制度的实施并没有显著地改变首次公开发行市场的经济结构,上述新股抑价程度显著下降更可能源于首次公开发行市场自身的波动,而非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新股发行准市场化改革对降低我国新股抑价的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周加佳  赵肖易 《消费导刊》2009,(23):135-135
我国《票据法》首次将英美法特有的"对价"概念引入基本法,是立法技术上的一大进步,但在对价制度的构成、法律后果等方面还未加以明确,使得这一概念在实际运用中出现了不少问题,笔者试从理论出发,对现实中出现进行分析研究,并试着提出了自己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5年起,我国逐步对电力市场展开输配电价改革,以电网企业准许收入为基础核定输配电价。传统财务会计信息已经不能满足监管机构定价决策的需求,需要构建电网企业的管制会计制度并应用于日常核算中。目前,我国管制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尚在萌芽阶段,至今仍未形成较为成熟完整的管制会计理论框架。由此,针对本轮电力市场改革的监审办法与定价办法中的规定,提出会计管制制度搭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应的管制会计制度的搭建。  相似文献   

9.
新股抑价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国家,抑价率在一定程度内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超过一定限度必然不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发展。新股定价制度严重影响着抑价水平的高低。询价制的引进意味着我国的定价制度由行政化过度到市场化,但IPO抑价水平还是远高于其他实行询价制的国家。文章通过比较中关询价制流程,分析中美询价制存在的不同之处,并吸收借鉴美国经验,为我国更加完善新股询价制度,降低IPO抑价水平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西方学者从信息经济学角度解释IPO抑价的假说体系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归纳、评价,得出的结论西方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我国IPO抑价的解释作用有限,但随着我国IPO市场发行机制的规范及供求矛盾的减少,信息不对称理论的适用性将会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杨红  邵书平 《商业时代》2012,(8):112-113
对价理论之所以成为英美合同法上的理论与规则之王,与对价原则的自给性与开放性有关。其自给性确保了其在本土资源的基础上自体发展,其开放性使其避免僵化,能够不断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给了我国合同法理论与实践启示,同时,也可以有条件引入对价原则来解决司法实践中的一些疑难案件。  相似文献   

12.
IPO抑价现象是证券市场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学术界众说纷纭,还没形成统一的认识,IPO抑价现象依然是困扰金融学界的难题。分析我国IPO抑价问题应该首先认识到当前流行的核心理论,进而找出能够解释我国股市IPO抑价问题的理论,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更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中国的股票市场。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以我国沪深两市793个A股为样本,建立回归模型,检验承销商声誉与IPO抑价的关系发现,随着股票发行监管制度变迁,承销商逐渐开始注重声誉建设和维护;另外,由于我国股票发行定价制度的非完全市场化,整体上承销商声誉与IPO抑价成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说明了我国股票发行监管制度改革是有效的,强化了承销商的责任和风险防范,有利于加快承销商间的优胜劣汰,有利于承销商声誉机制的形成,促进了我国证券市场承销商对声誉的建设与维护。  相似文献   

14.
首次公开发行(IPO)抑价在我国A股市场上一直存在,并且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比较严重。对于影响抑价的因素,至今还没有一个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特殊的证券市场上,由于市场的有效性不高,又经历过多次改革,更难判断。西方学者对于IPO抑价问题的研究,大多采用静态分析,本文将引入制度变迁所引起的市场运行和主体行为变化,对IPO抑价进行动态考察。  相似文献   

15.
廖昌利 《商》2014,(31):154+141-154
我国股票市场存在高IPO抑价现象,长期下去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发展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本文从分析我国股票市场上IPO抑价的现状出发,结合已有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高IPO抑价的原因,从而提出出了缓解我国股票市场高抑价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吕非易  张夏夫 《现代商业》2014,(15):192-193
中国A股市场IPO抑价问题严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IPO抑价率绝对值远远高于国外市场平均水平。寻求IPO定价与分配的有效机制以提高市场效率,是财务和金融学者探究“IPO折价之谜”的重大意义所在。本文对于中国证券市场IPO抑价问题的研究,将根据相关理论建立计量经济模型,选取特定的区间样本,统计IPO抑价结果,再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检验相关指标与抑价率的线性关系,并以此得出我国证券市场IPO抑价的成因,并针对其中造成IPO严重抑价的因素提出可能的缓解措施,为IPO发行定价制度的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目前学术界比较主流的IPO抑价理论以及对2010—2012年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中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严重,且其原因是创业板市场运行机制不成熟,二级股票市场投机情况严重。另外,首日换手率、中签率、募集资金量、发行市盈率对IPO抑价水平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对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简要价绍了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以及内部控制对医院的作用,然后讨论了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最后尝试为完善我国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了我国2007年~2012年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募股的445家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企业、投资者和市场三个主体出发,探究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从公司基本面角度来看,上市首日市盈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与IPO抑价呈正相关,实际募集资金总额与IPO抑价负相关;投资者行为方面,上市首日换手率与IPO抑价正相关,上网发行中签率与IPO抑价负相关,而衡量市场制度的招股开始日期与上市时间间隔与IPO抑价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重点探讨媒体关注对我国IPO抑价影响的具体路径。基于上市公司IPO及之前的媒体信息,选取创业板IPO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行为金融学视角对抑价理论进行实证检验。经路径研究发现,高媒体关注通过配置投资者“有限注意力”导致高发行抑价,在个人投资者比例较高的创业板市场上,媒体关注对IPO抑价的影响路径是基于情绪效应而不是认知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