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供给远远超过了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解决我国的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本文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研究对象,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三农"问题和就业问题的焦点,是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矛盾进行详细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3.
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保金 《商业研究》2006,(16):105-108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借鉴英国、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以政府为主导,合理确定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农业内部转移为基础,积极引导农业“兼业”;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优化农村劳动力素质来构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几点认识□李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的存在和转移,是工业化与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有序转移是关系到农业、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跨世纪的重大战略问题。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性世界...  相似文献   

5.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目前有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中国解决就业问题的重中之重,同时这也是中国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过程。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以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内部转移、走城市化道路以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外部转移,这是有效促进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顺利实现转移就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既是关系农民增加收入的"民生",又是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的"国计"。湖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大,转移的任务艰巨。文章以湖北省为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国外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的两个模型入手,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加快城市化进程、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8.
赵春蕾 《中国市场》2008,(52):198-199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必然导致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随着农业生产劳动率的提高和可耕地资源的减少,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凸显出来。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分析,找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渠道。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国外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的两个模型入手,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加快城市化进程、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国外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的两个模型入手,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加快城市化进程、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从分析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与状况入手,提出了我国未来可行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2.
饶亮 《商业时代》2012,(31):93-9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其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实现还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因此,也应当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来对待。基于此,本文运用组织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来研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组织化问题研究的不足,并为相关的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程度偏低,农村劳动力的低素质乃是制约其转移的瓶颈。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发展教育不仅能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而且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李瑛  高士亮 《商场现代化》2005,(36):350-351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城市化过程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些积极效果,也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应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目前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不仅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研究试图从制度上剖析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以求设计出较完备的制度,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6.
河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相对更突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河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本文就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通过层次分析法,提出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杜娟 《中国市场》2011,(52):102-102,10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三农"问题解决的关键,它不仅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也影响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面临较多困难,本文基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相关的转移途径。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人口的持续增长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不仅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途径,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是,这种转移面临内在跟外在的制约,即使成功转移的剩余劳动力在城镇工作中往往也面临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须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自身预期和自身条件,进行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最核心的问题是农民增收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促进我国农民增收的必要性,并从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体制制度改革创新、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城市化建设、抓好农村教育的角度分析了促进我国农民增收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探索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应在国家出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划和方案下,严格控制农村人口数量的基础上,深化以户籍和土地为主的制度改革,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剩余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改善劳动力市场环境、加速城市化进程以及大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