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21世纪初期房地产业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21世纪初期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特点,进一步发展房地产业的有利因素,制约房地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发展房地产业的政策取向,以及房地产业在“十五”期间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中国房地产业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走过了一段从产品到商品的曲折历程,近两年终于打出了“品牌经营”的大旗,这无疑是市场经济在产业内部向纵深发展印证。 房地产业作为资源约束型产业,土地是最基础、最重要的资源。卖方市场和集团购买使房地产业的竞争集中在获取土地资源的竞争上,而在土地一级市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新挑战。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经济将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中国加入WTO的时间越来越近,中国的经济市场将与国际接轨,北京2008年奥运申办成功也将把中国经济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印刷业,做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朝气蓬勃的行业,也应及早净化自己的市场。为使印刷行业的经营者对经营法规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为印刷企业入世做好理论准备和思想准备,本刊特意走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律专家黄勤南教授。(以上本刊记者简称:“记”,黄勤南教授简称“黄”。)  相似文献   

4.
2010年及“十一五”时期已经过去,2011年及“十二五”时期已如期到来。过去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国的房地产业在历经调控、众多争议中螺旋式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拉动投资、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2010年的宏观调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5.
刚刚步入 21世纪的中国,用专家们的话来说是面临着无限的商机。然而,在 21世纪到来之时,中国的国有企业所面临的产生在 20世纪的种种困难,却并不会随着世纪的更替而消失,人员老化、设备老化、机制老化……,一个“老”字,似乎就给中国的一些老牌国企套上了层层的绳索。不少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正潜心研究“中国国企出路何在”这样一件关系到大批企业和千百万人的生存大事,企求在市场经济的现实条件下,探索出中国的国企该如何走出自己的路,如何才能发展壮大,走向世界。在这个“十字路口”,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科学的探索和创…  相似文献   

6.
去年9月,参加'99全球财富论坛年会的跨国公司的总裁们提出了“欲独霸世界,必先逐鹿中国”的口号,体现了跨国公司对中国这个潜在市场的关注与重视,同时也预示,中国必将成为21世纪竞争最为激烈市场之一。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大公司的到来,必然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  相似文献   

7.
业界声音     
“房地产业不存在‘崩盘’可能”——针对目前市场上“一些地方楼市出现拐点”、“炒楼崩盘恐慌已然出现”等传言,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司长谢家瑾表示,通过控制银行信贷、土地审批等一系列宏观调控,局部过热的房地产业正在逐步回归理性发展的轨道,目前不存在所谓“崩盘”可能。谢司长表示,目前房地产发展情况与20世纪90年代初靠投资拉动的房地产热有着本质不同,宏观调控不会伤害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去年部分地区房地产有些过热,投机性购房造成房价上涨过快,目前的宏观调控只是让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投机炒作等虚的购房需求退…  相似文献   

8.
目前,被称为“科学世纪”的20世纪即将过去,被预测为“技术世纪”的21世纪即将到来。在人类社会走向21世纪的今天,国与国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有决定性意义与最关重要的是整个国家的科学文化水平与全民的整体素质。因而教育必须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教育中的高等教育就必须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出一批跨世纪的优秀的科学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建筑业协会管理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建筑管理现代化》,编辑部主办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建筑业与房地产业的机遇与挑战”高层论坛于2009—01-10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综述了论坛特邀报告人的主题和主要观点,各专题发表人的题目和观点,为中国建筑业与房地产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健康发展提供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房地产业来说,现在不应谈“振兴”,而应谈“调整”。  相似文献   

11.
开发商不良贷款率过高、放贷投放过于集中、筹融资渠道的资金错配……目前的房地产业似乎危机四伏。但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李德博士指出,宏观经济趋紧是目前房地产业最大潜在风险。“目前经济增长较快,但是如果出现紧缩性的宏观调控,固定资产投资将受到抑制,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度相关,那么房地产业将受到极大的冲击。”李德对《上海证券报》表示。李德认为,目前宏观经济给房地产业带来两个方面的风险:第一,如果利率上调的预期提高,将会有更多的老百姓选择提前还贷,房地产业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第二,如果宏观调控导…  相似文献   

12.
诚实守信 提升房地产中介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加入WTO后,国民经济中各行各业的国际同行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WTO的许多成员中,房地产业,都曾经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并且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与之相对比,中国的房地产业还远未走向成熟,尤其是中国的房地产中介企业。未来10年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市场之一,许多国外中介公司已经进驻中国。全球规模最大的特许经营房地产中介体系——美国“21世纪不动产”已在中国内地全面启动,继1999年10月在北京设立总部之后,短短几个月内,触角已延伸到中国许多省市地区。面对资金雄厚、发展时间长、管理规范的国外中介机构的大量涌入,应如何借此机会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使自己向国际化水平的中介机构靠拢呢?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纺织杂志社与中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瑞士苏拉集团独家协办的“中纺圆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是在2005年即将结束,2006年即将到来,同时中国纺织工业即将迈入“十一五”发展新时期的时刻召开的。会议邀请了国家政府部门、金融、证券、商业、贸易、科研等机构、跨国公司等相关领域的资深专业人士、行业知名企业家,集中探讨2006年宏观经济形势以及行业发展相关热点。本篇集纳了有关专家发言,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标志着中央政府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力度的进一步加强,由此在房地产业界、在专家学者以及消费者之间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争论。本刊现选登部分文章,对此次“房贷新政”对房地产业的发展以及对于消费购房的影响试图做一些探讨,以希望广大读者一起来共同关心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地方动态     
“佛洽会”搭建供需平台 地产与建材“亲密接触”本刊讯 为促进房地产行业与建材行业的深度合作,中国国际房地产与建材供需采购交易会(简称“佛洽会”)于2004年6月28日至30日在广东省佛山市华夏陶瓷博览城举办。“佛洽会”是继主办深圳“住交会”后,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主办的以强调“招标、采购、洽谈”交易功能的又一次交易盛会。本届“佛洽会”突出了三项特色:一是搭建了房地产与建材企业之间的直接供需平台,减少了交易的中间环节。在本次“佛洽会”开幕式上,来自全国的开发商和建材商签定友好协议,共同成立了“中国房地产业与建材业采购供…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业“吸血鬼”式的发展模式,将使中国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在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前夕,上海二中院对一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进行集中宣判: “梦特娇”被判决认定为驰名商标 法国博内特里塞文奥勒有限公司是“梦特娇”、“MONTAGUT”+花图形、花图形等商标的商标权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汽车类产品出口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汽车贸易于年初首次出现顺差,并一直持续到现在,让几十年来始终处于纯进口的中国人着实乐了一把。于是,有人作出了乐观判断:“中国汽车出口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将成为出口大国”,有企业甚至扬言,他们90%的产品都要出口。我们毫不怀疑,在未来一段较长时间里,中国汽车出口还将继续高速增长,但却不能据此断言,中国汽车的“出口时代”已经到来;声言“中国将成为汽车出口大国”,不仅为时过早,徒然让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19.
中国纺织服装正在由生产出口大国走向强国。没有集聚,就没有强大;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纺织服装街铺式零售市场、综合性批发市场、专业性批发市场纷纷崛起之际,2003年底,一群崇尚“创新”的浙东温州少帅,怀着“打造中国21世纪新概念市场”的志向,来到中国古老的“布码头”、中国现代最发达的纺织基地无锡。于是,一个代表目前中国最新的市场商业业态,投资10亿元的、国际化纺织服装的消费平台呈现在世人面前。  无锡东方国际轻纺城诞生了,东方领舞中国服饰文明时代到来了!  无锡纺织,中国骄傲。2004年,无锡宣布…  相似文献   

20.
"一股独大"悖论: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对于中国证券市场诸多问题的探讨大多集中于“一股独大”,似乎其是“万恶之源”。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的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了股权集中程度、第一大股东性质与综合业绩的相关关系。本文发现:股权集中度与综合业绩存在正相关关系,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行政性单位的上市公司较第一大股东为非行政性单位的上市公司的综合业绩要差。鉴于本文的经验证据与现行主流观点相左,所以有“悖论”之称。针对这一“悖论”,本文给出了两个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