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光友 《中国物价》2005,(10):37-40
本文在简要回顾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基础上,将国内学者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分类、归纳及评介,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基于VAR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我国转型期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产出和通货膨胀对贷款冲击的响应比其对货币供给冲击的响应更为显著,预测方差的分解结果证实贷款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贡献率均远远大于货币供给量的贡献率,故转型期内信贷渠道相对于货币渠道更为有效。因此,为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中央银行应同时监控货币和信贷指标,货币政策操作也要以有效调节私人部门的信贷可得量为基础。  相似文献   

3.
谢斐 《商业时代》2007,(3):77-79
货币政策条件指数(Monetary Conditions Index)简称MCI,根据汇率和利率两方面的相对变动情况反映货币政策的“宽松”或“紧缩”。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央行已经把MCI作为一种货币政策指示器标量,乃至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我国正面临汇率机制的重大改革,而货币政策条件在更为灵活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下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尝试建立中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条件指数,并对实证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蒙代尔—弗莱明的分析框架下引入商业银行信贷机制,来考察固定汇率制下小型开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发现货币政策可以作为稳定经济的工具。文章指出,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小型开放经济体,其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对实际产出产生一定的作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对实际产出发生作用的传导机制不同,从而导致效果不同,因此货币当局在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时必须选择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5.
东亚货币合作:基于最优货币区指数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修正BE模型的基础上计算了东亚国家之间的最优货币区指数,认为东亚各国的最优货币区指数有减少的趋势,表明东亚货币合作存在可行性;截面数据的最优货币区指数显示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韩国和日本这些次区域内先进行货币合作是较为可行的现实选择;另外与欧洲相比,东亚地区的最优货币区指数较大,表明东亚的货币合作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协整与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中国2005年到2008年见的贷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信用渠道传导的。  相似文献   

7.
李庆祝 《商场现代化》2016,(12):100-101
金融状况指数是Goodhart等人(2001)年提出的一种一地区金融状况的指标,对通货膨胀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可以作为货币政策的参考指标。本文通过编制金融状况指数,以期对货币当局制定和实施政策具有较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常昊  柴哲涛  刘颖歆 《现代商业》2014,(30):207-208
自加拿大央行将货币状况指数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后,衡量一国货币政策松紧程度的指标——货币状况指数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在经典货币状况指数构建的基础上,纳入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作为衡量市场流动性的指标,根据2001年-2012年的季度数据,运用菲利普斯曲线估计中国的名义货币状况指数。通过对构建的名义货币状况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的对比,本文认为货币状况指数的变化对于判断整体的货币环境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指示器。  相似文献   

9.
比特币等私人数字货币的兴起催生了各国中央银行研究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热潮。本文首先阐述数字货币发展概况、发行数字货币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数字货币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流通速度、货币乘数以及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最后对我国发行数字货币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概述,并且从银行贷款和资产负债两个途径入手,着重阐述了货币信用传导机制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而利用货币信用传导机制模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信用传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主要是信贷供求结构扭曲导致的信贷资金结构低水平平衡;信息不对称和信用危机导致的逃废债行为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且针对这些问题对如何完善我国货币信用传导机制提出了一些政策性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及政策效果大小在于其传导渠道是否通畅。信贷渠道理论从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引发的信贷市场代理问题入手,强调银行等金融结构的信贷数额变动对货币政策传导的真实效应。信贷渠道的传导机制在我国表现抢眼,很多研究证实了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占据主体地位的依然是信贷传导机制。然而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实证层面,理论上鲜有建树,后期研究应着力于构建能够考察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经济模型和动态效应,为货币政策决策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一般均衡模型中,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主要通过利差的均衡调整过程来实现。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7年期间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货币政策效果不佳与信贷渠道梗阻密切相关。短期货币政策操作应充分关注信贷市场动态状况。坚持堵疏结合的原则切实缓解流动性过剩,提高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力。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决定了货币政策的最终效果,我国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信贷政策、再贷款、再贴现以及外汇市场的调控等。具体分析发现,我国近十年主要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总体上可以对基础货币产生影响,但对其他因素(如流动性、外汇占款过大等)来说,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效果减弱。另外,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中的时滞效应也使货币政策工具难以及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elevance of bank-lending channel (BLC) of monetary policy in a small-open economy, i.e. Malaysia by using disaggregated bank-level data. A dynamic panel data method namely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GMM) procedure has been used in estimating the dynamic of banks' loan supply function. The empirical evidence revealed that the banks' loan supply is significantly and negatively influenced by monetary policy shocks, and therefore has supported the existence of BLC in Malaysia. Several bank-characteristics variables namely bank liquidity and bank capitalization (capital adequacy ratio) are als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influencing the banks' loan supply.  相似文献   

15.
随着以金融为核心的符号经济的不断发展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变得日趋复杂 ,由此产生的一个问题是 ,货币政策是否需要把包括金融资产价格在内的广义价格指数作为调控目标。通过分析可知对于一个证券市场波动可能对宏观经济稳定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体而言 ,货币政策应该对资产价格变动保持密切关注 ,但不宜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16.
刘飞 《商业研究》2012,(9):106-111
通过对中国银行业2006-2010年84家银行的数据建立Panel Data模型,本文分析了货币供应量和银行间市场利率对不同类型银行信贷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信贷要显著地受到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而外资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要受到银行间市场利率的显著影响,农村商业银行没有显著地受到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另外,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信贷的影响,也与不同类型银行的规模、资本充足性、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特征有关。因此,中央银行在运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时,要综合考虑不同类型的银行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反应。  相似文献   

17.
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崎 《财贸研究》2006,17(5):78-85
近年来,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正在成为一个国际趋势。本文从如何度量货币政策透明度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国外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并对其进行了简要评析。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有重点地加强我国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建设,建立我国的评估指标体系,量化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水平。  相似文献   

18.
黄娇娇  马铮 《江苏商论》2012,(3):157-160
本文对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构化动态冲击分析表明,美国货币政策正向冲击(1)短期内会引起中国总产出、出口总额的增加,长期中则会导致中国总产出、出口总额的下降;(2)短期内会造成中国进口总额的上升,长期中最终会对中国进口总额产生负向冲击;(3)方差分解结果显示,美国货币政策的正向冲击对中国出口总额的影响最大。(4)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程度相对于国内部分学者的结论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