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起诉裁量权是与起诉便宜主义密切相联系的,法律赋予检察官对于起诉与否的选择权。各国立法对检察机关享有不起诉裁量权的大小持有不同的态度。我国立法对不起诉裁量制度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价值内涵予以认可,赋予了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但也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不起诉裁量权的过度限制从而抑制其功效的发挥,因此,我国应采取有效措施,补正现行制度的缺陷,推动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社会急剧转型,我国犯罪数量也在迅速增加,虽然法律确立了检察机关具有裁量不起诉的权力,但是立法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只是一种假设。在现有的绝对不起诉、相对不起诉、存疑不起诉之外增设附条件不起诉是必要的,尤其是对未成犯罪嫌疑人来讲,该项制度具有教育与挽救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3.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不仅涉及加害人的利益保护,也与被害人的权益保护相关。我国刑诉法修正案增设的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侧重于对未成年加害人的挽救保护,在被害人权益保护方面存在不足,易造成负面影响。完善被害人权益保护问题,应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中引入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此基础上,与刑事和解制度相衔接,发挥刑事和解在附条件不起诉中的积极作用,并注意正确把握被害人权益保护的限度。  相似文献   

4.
对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79个典型行政裁量案例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人民法院在对行政机关的事实裁量、法律适用裁量、不确定法律概念裁量、决定裁量、选择裁量和程序裁量进行审查的过程中,通过"滥用职权"标准、比例原则、维护行政相对人利益原则、程序正当原则的运用,既保障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也充分尊重了行政机关的裁量权,妥善处理了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实现了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关不起诉的规定,赋予了检察机关一定的不起诉裁量权,但该裁量权的权限过小,影响了检察机关对不起诉制度的有效适用。本文通过探讨我国现行不起诉制度的某些规定,试图补正该制度的某些缺陷,以期推动我国不起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建议撤销案件制度是在实践中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除作出起诉、不起诉决定外的一种基本的结案方式。虽然该制度存在着缺陷,但在提倡刑法谦抑、恢复性司法的背景下,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及发展空间,应从缩紧进口,提高流向审查起诉案件的质量;确认建议撤销案件制度的合法性,界定撤销案件的次数、时间;完善内部规则三个方面完善建议撤销案件制度。  相似文献   

7.
推定课税是税收征管中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虽然学术界对其概念的界定在表述上不尽一致,但从中足可以概括出其一般的法律特征:条件性、自由裁量性、从属性、目的性和法定性.征纳信息的不对称性决定了推定课税制度存在的必要性,但推定课税制度自由裁量性也决定了这一制度,在满足国家公平治税需要的同时也存在课税权被滥用、引发税负不公和税收腐败等等的风险,为消除其风险,就必须将其纳入法治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经过理论与实践长期的论证,我国确立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并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本文通过分析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应然层面的功能内容,结合刑事诉讼法实施半年多来的真实数据,证明我国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帮助和改造未成年人、体现公诉职能的“起诉便宜主义”等功能上还存在不足和缺陷,因此必须克服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针对这些不足与缺陷,文章提出结合刑事实体法的社区矫正制度以及对域外模式的借鉴等措施来完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之功能。  相似文献   

9.
公诉权的滥用包括滥用起诉权和滥用不起诉权。权力的滥用必然引起权力的制约。通过对两大法系主要国家起诉权制约机制和不起诉权制约机制的分析和比较,发现职权主义模式和当事人主义模式存在差异:普通法系国家公诉机关拥有广泛的裁量不起诉的权力且不存在相应的制约机制,而大陆法系国家检察官的不起诉裁量权范围很有限且受到严格控制;两大法系都存在检察官起诉权的制约机制,而且皆采用司法控制模式,但仅形似而实不似。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项民众参与司法实践的重要举措,其主要职能是对检察机关不起诉处分的监督。日本的民众对不起诉监督主要通过检察审查会进行。尽管两国的司法环境不同,完善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仍可借鉴日本民众对不起诉监督的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立案难、起诉难现象,新民诉法司法解释对理论界呼吁已久的立案登记制做出了具体规定①。但如果不对现行的起诉制度与起诉条件进行改革,不从根本上解决起诉条件高阶化的问题,立案登记则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必须完善我国民事立案制度的理论基础,引入程序当事人概念,将起诉要件和诉讼要件加以区分,确立司法最终解决原则,并在制度设计上,完善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促进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未来刑事诉讼法有可能完善相对不起诉制度和设立暂缓起诉制度,这两种制度的适用范围关系如何,怎么使其和谐发展,笔者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谭晔 《企业家天地》2013,(11):57-58
本文以刑事和解不起诉的听证程序为主要研究对象,详细探讨刑事和解不起诉听证程序的基本框架和操作规程,以期为完善刑事和解不起诉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治安管理处罚说明理由制度就是公安机关在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拟作出或者作出处罚时,公安机关必须向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说明作出该处罚的事实根据、法律依据、理由、证据和自由裁量的主要因素的制度。它的法理基础是宪法中“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以及行政控权理论。拟给予处罚时没有说明理由以及说明理由时间倒置,将导致处罚决定无效;说明理由错误或者不充分并不影响正式处罚决定的效力。  相似文献   

15.
证明责任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中的核心,而如何分配则是这个核心的核心。证明责任分配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利益,在法律没有直接规定、司法解释也没有涉及时,就需要法官司法裁量,确定当事人双方证明责任的承担。当然,权力的行使应当在必要限度内,否则易损害当事人利益,降低法律的公信力与权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也日益严重.然而刑事诉讼法学界对如何帮助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改过自新并保护其自身权益的问题,并没有给出完美的答案.2012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吸纳了这一实践经验,将其作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的重要内容.通过重点探究附条件不起诉的内涵,厘清其与其他类型不起诉的区别,阐释了我国不起诉制度的立法内容及其适用,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安奉钧 《现代经济》2007,6(7):44-46
制度控制是腐败控制的基本途径,但它是有限度的,它有一些立足于政府自身利益的理性标准。它们是以薪养廉的增薪标准、自由裁量的最佳范围、腐败交易成本的最优控制度、腐败查处的适度量标、对廉洁的物质奖励的最大量值。在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前提下,确定腐败控制的制度标准会在反腐败的制度建构中具有更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附条件不起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德国称为"附条件的暂时不予起诉",美国称为"延缓起诉",台湾称为"缓起诉",在国内普遍称为"暂缓起诉"或"暂缓不起诉"。尽管称谓不同,但这一制度均含有这样的内容:检察官依据其自由裁量权,对触犯刑法需要判处刑罚的犯罪嫌疑人,根据其犯罪性质、危害程度、犯罪情节、犯罪后的表现以及年龄、处境等情况,并考虑公共利益的需要,认为没有立即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必要时,通  相似文献   

19.
暂缓起诉制度,作为起诉便宜主义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在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中有明确的规定。近年来,我国一些检察机关也在司法实务中积极探索实践暂缓起诉制度。然而在我国的现行法律中没有暂缓起诉的直接规定,因而应当采取谨慎的态度。从现代刑事诉讼发展的趋势看,确立暂缓起诉也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应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暂缓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在刑事和解中探索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有效适用,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本文主要阐述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刑事和解制度中的定位与价值,从与刑事和解制度相互配合的角度,对创建恢复性司法制度提出初步的设想,以期为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