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实施后对保险业的经营及诉讼产生较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其主要内容进行解读,分析了保险公司诉讼地位、责任承担、赔偿范围的变化,并指出司法解释中存在争议及尚不明确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就保险业如何应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保险     
我国拟规定醉驾伤人保险公司要赔偿3月21日上午,最高法院在官网发布《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意见稿针对实践中的改装车发生交通事故保险公司是否理赔、医保外的医  相似文献   

3.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2年12月20日发布了《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2]19号,以下简称《解释》),自2012年12月21日起施行。《解释》共五部分29条,着重明确了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多的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赔偿范围、责任承担、诉讼程序等问题。对保险业而言,《解释》凸显了交强险在交通事故矛盾处理中的作用,但由于多项规定与现行交强险制度存在冲突,将对交强险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亟需高度关注,并尽快采取措施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4.
2012年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第十七条中明确规定,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醉酒、吸毒、滥用麻醉药品或者精神药品后驾驶机动车以及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以下将这些情形统一简称为"醉驾"),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即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交强险需要为醉驾买单"的消息一出,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聂勇 《中国保险》2013,(4):8-12
2012年1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司法解释》共29条,涉及主体责任的认定、赔偿范围的认定、责任承担的认定、诉讼程序的规定、适用范围的规定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有效解决了审判实践中涉及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难点、热点问题,更是对审判实践经验的总结,规范了裁判尺度、明确了裁判依据。与《司法解释》有高关联度的机动车辆保险合同(包括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也因此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6.
数字     
11万元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12年12月21日起施行。该《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对于无证驾驶、醉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以及驾驶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导致第三人人身损害,当事人请求保  相似文献   

7.
当前,与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相关的主要是人身、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以及保险纠纷,审理依据主要包括《民法通则》及其贯彻意见、《保险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  相似文献   

8.
新江  孙炜 《中国保险》2004,(5):58-60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20号)于2004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高法司法解释完善了1991年9月22日国务院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关于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问题,并进行了多项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在全国范围内适用至今的6年以来,始终为社会公众所关注,尤其是有关交强险案件的审理更是热点话题。因此,出于提高处理交强险案件的司法裁判水准的需要,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相应的法律规则便意义重大。不过,笔者解读了其发布的《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感觉尚有诸多需要完善之处,因此,借助本文,分别从交强险和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的适用关系,被保险人与投保人各自在交强险中的法律地位,交强险与侵权责任制度之间的适用关系,交强险与《保险法》的适用关系等四个方面,阐述个人的看法,以便促进有关处理交强险的法律规则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20号)(以下简称高法司法解释),于200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高法司法解释本着"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生命健康权,拓展了现行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赔偿项目的范围,并对赔偿标准进行了大幅的提高,在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制度方面作了多项的制度创新.它的实施势必将加大道路交通事故中驾车人对受害人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将对我国汽车责任保险产生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彭乾芳 《上海保险》2014,(10):16-19
近年来,保险诉讼案件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对保险公司的经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给法院的审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保险公司、保险行业协会、各级法院都在探讨解决保险纠纷的新机制。本文试图从保险诉讼的特点开始,分析保险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建立和完善保险纠纷调处机制提出几点意见。一、保险诉讼纠纷的特点保险诉讼案件主要分为三大类型:一是保险合同纠纷;二是保险公司作为被告或者第三人的交通事故纠纷;三是保险公司作为原告的保险追偿案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人数量增长迅速,因交通事故引发的诉讼案件数量增长较快。2004年《交通安全法》、20()6年《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和2010年《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构筑了较为完备的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法律依据,有效保障了受害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丁兴锋  宋爱琴 《中国外资》2013,(14):186-187,190
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法制机制,但长期以来各地诉讼程序不一,有损于法律的统一和尊严。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司法解释统一了相关规定,但该解释中关于责任承担与诉讼程序的规定违反法律并违背私法自治精神,对此应予注意,应通过案例指导或进一步解释区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案件中不同性质的保险合同关系。  相似文献   

14.
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配套出台了《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新《环境保护法》和相关司法解释构建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畅通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渠道。与此同时,也将对完善现有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后经2012年3月30日和12月27日两次修订。最新修订的《条例》于2013年3月1日施行。该条例是国家以立法形式强制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购买交强险,为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提供基本保障的重大举措。作为规范机动车交强险的行政法规,《条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条例》几经修改,但关于《条例》第二十二条的理解与适用问题一直是广泛争议的问题之一。其中,在该条规定的三种情况下,死亡伤残赔偿金是否属于保险公司的免赔范围是争议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任懿扬 《金卡工程》2009,13(5):124-124
03年颁布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六条确立了包括旅馆在内的经营场所安全保障义务。本文旨在对旅馆的安全保障义务的法理基础和实践中如何界定该义务的范围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贾丽萍 《中国保险》2010,(10):47-49
实现车险人伤案件降赔,不断提升理赔服务水平,是财险公司盈利能力建设的核心问题。但随着《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实施,交通事故中受害第三者的受法律保障程度和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再加上2008年以来机动车第三者强制保险金额的提高,车险人伤案件的案均赔款和赔付率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如何遏制增长、降低赔付,已经成为当下各家财险公司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动态传真     
从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集体合同规定》、《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律师事务所收费程序规则》、《税务行政复议规则(暂行)》、《国土资源听证规定》、《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物业管理企业  相似文献   

19.
雷涛 《上海保险》2007,(9):25-27
一、交强险中的“责任”性质问题在交强险实际运作中,存在各种含义不同的“责任”混用的情况,《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以下简称《交强险条款》)中体现较为明显。其第八条规定,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依法应当由被保险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保险公司应当按照  相似文献   

20.
最高人民法院就道路交通事故中无名尸的损害赔偿和保险赔偿作出了规定,可以为无名尸案件的裁判乱象画上统一“休止符”。而伤残无名氏的损害赔偿和保险赔偿,从法律、法规到司法解释均未作出规定,实践中存在争议,但鲜见理论探讨。道路交通事故中伤残无名氏受害人的损害赔偿和保险赔偿问题,争议集中在民政部门代理起诉肇事者和保险公司是否具有代理资格。从现有立法看,民政部门代理属于精神病人的伤残无名氏受害人诉求赔偿,是具备法律依据的;但民政部门代理非精神病人的伤残无名氏受害人诉求赔偿,尚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国家在立法层面上简单地修改有关条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