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第三十年。从世界范围看来,中国经济在这三十年中取得了让人惊叹的成就:人均GDP实现了8.4%的年均增长率;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3亿中国人脱离了贫困。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刚刚开始探讨转型问题,随着经济环境、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在相应发生变化。加入WTO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过去五年来中国所制定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战略,也体现了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2.
在内外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特定背景下,未来5至10年,支撑中国发展转型的机遇和动力何在?我的看法是,由于城镇化,尤其是人口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巨大,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仍将处于上升通道。  相似文献   

3.
张晓丹 《新财经》2005,(5):66-67
看到中国医疗市场巨大机会的绝非飞利浦一家,很多跨国企业都想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如何体现区别于对手的竞争优势,成了摆在飞利浦面前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是一个有9000多万人口的经济大省,劳动力资源数量极其丰富。截止到2005年底,山东省经济活动人口5941.8万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省经济活动人口年均增长2.56%,年均增加124.8万人。劳动力资源供给数量增加取决于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十五"期间,我省年  相似文献   

5.
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热门话题是“我国经济在本世纪末翻两番”。尽管人们在公开场合慷慨激昂地论证翻两番的目标定能实现,私下里却在议论:“100多年都未能翻两番,现在只剩下不到20年的时间还想翻两番,看来又要搞大跃进和洋冒进”。事实如何呢?按经济学的“70守则”,即用70除以年经济增长率得出一国经济翻一番所需要的年数,  相似文献   

6.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不同时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完全不同的.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政府对经济管制的放松,来自对企业与民众激励机制的改变,正因如此,带动了整个社会生产率的大幅提高.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经济生活中短缺现象基本上得到缓解,消费品的需求缺口也基本上得到满足,甚至有些产品出现了剩余,但国内大量的重复投资活动并没有停止,这必然会造成生产设备使用率下降、产品严重的供过于求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企业开始走向拓展国外市场来缓和内需不足之路,在出口贸易方面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德鲁克最先提出了创业型经济这个新概念,主要是指以成长性中小企业为主要支撑的经济形态,其特点是“三多”,即高水平的创业活动多,创新发明与专利多,成长性中小企业多。发展到如今,创业型经济已由新创成长性中小企业和现有企业特别是大公司“内部创业”共同推动,通过创业机制将技术、劳动、资本、管理等要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全新经济形态,是与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相伴而生的现代经济,是富民强国的民本经济,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源性经济。近年来,苏南掀起了新的创业热潮,创业型经济悄然而生。特别是苏南的创业型经济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更值得我们考察、研究和推动。  相似文献   

8.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中国承担了来自国际国内的巨大压力,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不能维持,经济转型的呼声也更为迫切。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累积了一定的优势。在新时期的经济转型中,本文主要讨论了经济转型的有利条件,以期更充分地发挥优势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理论研究与经验事实表明,资源禀赋、人口结构的转变都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进程产生重大影响.面对我国长期依赖的资源红利、人口红利与制度红利影响逐渐减弱,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转型时刻,探寻新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源泉及其作用机制就变成一个重要而充满挑战的课题.该文从新型人口红利的视角探寻其作为经济增长新源泉的内涵、动力与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一作用尽管从政府到个人都能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却未能为严格的学术研究所证实。我们至今无法提供可信的、严格的证据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国际贸易的发展是否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所贡献?若有贡献,这一贡献又有多大?国际贸易是通过怎样的渠道影响我国整体经济增长的?  相似文献   

11.
这次“创新——中国高新区风采”东北之行采访的第二站是鞍山,在此之前,我们对于鞍山的了解,仅来自于20世纪80年代宣传片中的一个经典镜头:一位头戴钢盔,脸戴面具的工人在火光四射,钢花四溅的火炉前炼钢。鞍山给人的印象几乎完全被鞍钢所取代。  相似文献   

12.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和世界。中国通过对外开放,兴办科技工业园区等各种开发区,抓住了全球制造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使“中国制造”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事件。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入了研发转移的发展阶段,同时中国内外环境条件也难以支撑目前的“中国制造”模式的持续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定位和强化中国科技园区(国家高新区)的功能,迅速提高中国的创新能力,改变在全球化分工中的弱势地位,提升中国制造业的价值链。  相似文献   

14.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便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邹城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全国6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之一,如何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超前谋划,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培育接续主导产业集群,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15.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推进,我国已经基本确立了农业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机制。在市场化条件下,对于广大农民而言,传统的勤快和懒惰,似乎已不是富裕和贫穷的主要原因了,他们或贫或富,更多的是取决于市场。但市场带给农民的并非总是福音,实际的情况经常表现为市场主宰农民,而不是农民主宰市场。对于高度分散的小农经营,社会化的大市场是一种难以驾驭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周刊》2005,(43):10-10
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正在北上。上世纪80年代,中国设立了深圳和珠海经济特区,开始向珠江三角洲投资之后,于90年代通过开发上海浦东,带动了江苏、浙江等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进入21世纪,中国正在将发展的重心向华北和东北转移。  相似文献   

18.
按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战后台湾省的第三次经济转型,是从1986年开始的。其推动经济转型的成功经验,值得浙江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论城镇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凡 《特区经济》2005,(2):17-19
不同的社会学科对城市化进程的实质的描述是不一样的。经济学认为城市化是各种非农产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向城市集聚的过程;社会学认为城市化是一种城市性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人口学认为城市化是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地理学认为城市化是人类居住和经济布局呈现出日益集中化的过程。概括地讲,城市化实质上是一个全体居民市民化或农民的非农化解放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赵峥  刘涛 《发展》2015,(2):40-43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国民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崛起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历史经验表明,城镇化水平往往和国家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一个兴盛的经济体的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也相应较高。目前,国家对城镇化发展高度重视,将城镇化视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靠和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在新的历史时期,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中国城镇化转型发展,特别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国城镇化转型的主要内容和阶段特征,通过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