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从1978年的134元,增长到2009年的5153元。在看到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民收入整体上还比较低,不同地区农民收入差距在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农民收入的增长不仅是农民整体收入的提高,更是不同地区农民之间、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缩小。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2010年GDP达到40.12万亿元,不考虑价格因素,比1978年的3645亿元增加了近110倍,32年间年均增长率约为15.82%。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如地区差距扩大等一系列令人深感忧虑的问题也显现出来。改革开放后,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生产要素大量向东部地区流动,造成了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虽然近几年产业正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但由于这一过程并完全没有实现,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收集1985—2006年中国28个省市数据验证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条件β收敛和绝对β收敛,然后运用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来分析造成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原因。实证结果显示,我国自1985年来区域经济增长没有表现出收敛性。当我们将全国划分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后,我们发现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不收敛。Blinder—Oaxaca分解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最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区实物资本投资不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商直接投资和开放程度在地区差距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教育和地理位置的优惠政策的作用则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4.
张志元 《山东经济》2007,23(6):132-136
丰裕的资本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资本形成机制的失衡。本文从区域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关系已有的理论研究出发,构建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区域资本形成机制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并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对实证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最后针对目前中西部地区的制度劣势提出扭转区域资本形成机制差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东莞的经济发展过程,抓住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机遇,以"低价工业化模式"作为经济增长机制,以外向型经济作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区位地理优势和伴随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巨大低成本劳动力资源优势,迎来了从上世纪开始30年的"黄金增长期",人均GDP从1978年的553元增长至2007年46027元,以世界银行1999年的分类标准,东莞已成长为中上等收入地区。在这一收入区间内,东莞经济有着继续大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是转型的关键阶段。本文拟从区域内生经济增长机制改革出发,构造东莞内生经济增长的一般路径模型,找到以科技进步带动生产率提高来替代原有生产要素密集投入的新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招标》2012,(16):58-60
【发布时间:2012年4月13日】全国公共财政收入情况3月份,全国财政收入9057.97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426.62亿元,增长18.7%。其中,中央财政收入4036.14亿元,同比增长14.3%;地方本级收入5021.83亿元,同比增长22.5%。  相似文献   

7.
程敏  黄萍 《改革与战略》2011,27(9):45-47
2004—2010年,我国农民工月平均工资从780元增长到1690元,企业用工成本呈现较快增长的势头。当前用工成本上升是社会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快速城镇化及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新生代农民的特点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民工工资上升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扩大内需、推动东部地区企业产业结构升级及加速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招标》2011,(41):49-50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9日】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81663.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623.83亿元,增长29.5%。数据显示,在全国财政收入中,中央本级收入41937.72亿元,同比增长26.2%;地方本级收入39725.62亿元,同比增长33.3%。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71292.18亿元,同比增长27.4%;非税收入10371.16亿元,同比增长46.4%,  相似文献   

9.
今年上半年,我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新农村的核心任务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和改革举措,夏粮获得大丰收,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农民增收渠道继续拓宽,农民工资性和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增加较多,转移性现金收入快速增长,为全年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据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对全省31个县区的3100户农户抽样调查,上半年.全省农民现金收入快速增长,人均达1700元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2%。  相似文献   

10.
收入差距拉大 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资料,上半年全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01元,同比增长9.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4%.非典疫情对居民收入影响不大.在城市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地区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但中西部一些城市正在迎头赶上.  相似文献   

11.
王婷婷 《发展》2014,(12):69-70
正一、甘肃省经济发展现状(一)经济总量及人均生产总值快速增加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64.73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6 268亿元,年均增长14.0%,自2003年(剔除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2009年6.7%的增速)以来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在全国各省市中增速位于前列。2013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4 297元,较1978年提高了55.1倍,年均增长13.0%,  相似文献   

12.
一、快速增长:未来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中长期经济发展趋势,主要是看增长空间、物质基础和资金供应情况。从这三个方面分析,我们认为快速增长仍是未来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1.经济快速增长的空间还比较大。改革开放20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大提高了全国经济总量,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24亿元提高到1998年的79553亿元;人均收入水平明显上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79元上升到1998年的6374元,由低收入国家迈向了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但从世界  相似文献   

13.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河北省唐山市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81亿多元,同比增长13.8%;1至11月,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84.54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35.43亿元,分别增长25.1%和26.6%。  相似文献   

14.
近日,财政部公布我国今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全国财政上半年累计收入56875.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526.03亿元,增长31.2%。其中,备受广泛关注的个人所得税收入3554.78亿元,同比增加929亿元,增幅高达35.4%。  相似文献   

15.
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的中西部省份的增多,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域差距总体上呈现缩小之势,这无疑是值得欣喜的现象。但是需看到的是,在这些中西部省份中,有不少省份同时也是人口大省,尽管其现时经济总量巨大,但是人均GDP数值不一定很高,所以这些省份不能停留在经济总量已经或有望跨入万亿元的成绩上沾沾自喜。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影响海南省旅游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并研究了旅游经济驱动因素中存在的时滞效应与延迟效应,采用含有时滞变量的GMC(1,N)模型对影响效应进行了量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旅行社固定资产是现阶段海南旅游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旅游收入的影响同步发展,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旅游收入的影响有3年的延迟效应,旅行社固定资产对旅游收入的影响有3年的时滞效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会促进当年海南省旅游总收入增长51万元,旅行社固定资产每增加1元,会促进当年旅游收入增长1.4442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加1亿元,会促进第四年旅游总收入增长0.0787亿元。  相似文献   

17.
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的中西部省份的增多,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域差距总体上呈现缩小之势,这无疑是值得欣喜的现象。但是需看到的是,在这些中西部省份中,有不少省份同时也是人口大省,尽管其现时经济总量巨大,但是人均GDP数值不一定很高,所以这些省份不能停留在经济总量已经或有望跨入万亿元的成绩上沾沾自喜。更为重要的是,有一些省份经济尚不发达,甚至还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这些省份民众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与发达地区依然存在较大差距。这表明地方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未能在当地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上得到必要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2005,(1):58-61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马晓河:多年来,农民收入低,主要是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也主要是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比如,2000年西部地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1556元,是东部地区的52%,2003年西部地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1878.9元,仍然是东部地区52%。如果能将西部地区农村2.82多亿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提高50%,该地区农民收入人均将会增加940元,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也将增加280元。  相似文献   

19.
张凯强  台航 《南方经济》2018,37(7):75-95
文章基于我国1998-2006年的县级面板数据,分析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机制。理论分析表明,我国地方政府偏好生产性支出的特点,将提高经济增长波动率;实证结果有力地论证了上述结论,即生产性公共支出占比提高10%,经济增长波动率将增加0.42%。稳健性分析发现中西部县级地区较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波动率更大。此外,我国生产性支出偏好对经济增长波动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在繁荣时期,经济增长波动率的增加幅度将超过0.8%。文章的结论可为推进和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学理论基础研究以及重点实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看待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之间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又能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关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问题的研究则将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有机结合在一起。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地区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经济现实。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显着提高。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市场机制指导下,生产效率较高,扩大了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内陆地区的差距。这关系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如何缩小地区差距,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融合是当下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