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执行难”是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中的焦点问题,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法学界对“执行难”的表现、原因、对策等的分析不尽一致。该文结合法学基本理论和我国法院的执行实践,系统地探讨了“执行难”的概念、特点、表现以及其形成原因,并对如何解决“执行难”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执行难”是当前各级人民法院普遍存在的一个棘手问题,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着重部署了“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2003年以来,湘潭县法院重拳出击,全力破解“执行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03年10月份止,受理执行案件533件,已执结381件,应执行标的2740.1万元,已执行标的1119.4万元。执行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全部执结率达52%,与上年27%相比提高了25%;  相似文献   

3.
人民法院"执行难"是困扰中国司法的一个顽疾,中央对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本文对"执行难"问题的现状、原因、趋势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执行难"的危害,提出了制定一部统一的《强制执行法》,建立健全执行机制,促使当事人以和解、调解方式结案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民事“执行难”是困扰民事审判 ,制约经济发展的社会顽症。要彻底根除“执行难” ,就必须对症下药。本文从反对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 ,建立统一协调的执行机制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尽快制定《强制执行法》等方面 ,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执行难”是近几年来我国法院在经济案件执行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只有采取措施,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才能使经济案件的审判,执行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民事“执行难”是困扰民事审判,制约经济发展的社会顽症。要彻底根除“执行难”,就必须对症下药。本文从反对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建立统一协调的执行机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尽快制定《强制执行法》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湖南农产品出现“卖难”,是市场因素、营销观念、产业结构、宏观调控等方面与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的集中反应,是在实现两个转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种综合症。  相似文献   

8.
刘勰的“神思”,不仅涉及创作思维、构思和想像问题,而且论及创作活动中思与言、意与言的关系问题。刘勰提出“辞令管其枢机”、“驯致以怿辞”、“言征实而难巧”等命题揭示出思与言、意与言的辨证关系,揭示了文学语言的特征和意义,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形成“言外之意”的传统有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合理期限”仲裁是DSU用以确立执行期限的三种方式之一,仲裁员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当事方的请求对执行期限进行裁决,一般不涉及执行方法与途径。在实践中,此类仲裁举证责任经历了一个由当事方共同举证到后来由责任方承担首要举证义务的过程,国内强行法具有表面证据效力。裁决的合理期限应当是责任方执行DSB裁决及建议的最短期限。另外,责任方国内法的相关规定、执行方式及复杂程度、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困难等方面都是仲裁员在决定合理期限时所需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农民增收问题。目前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已成为关系到中国社会能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就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重新全面审视农民增收问题,为综合治理、统筹解决农民增收难题提出新的思路与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执行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执法活动,是诉讼程序的最后阶段,对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生效法律书所确定的内容,起着重要作用。但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执行工作的被动。本从“执行难”的成因,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较详尽的分析,以期对当前执行工作有所帮助,从而推进我国执行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80年代起,"民事执行难"(以下简称"执行难")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和法院的难点问题。为破解"执行难",全国各级法院为此进行了很多尝试,分别根据自身的执行工作情况,探索、创新了很多新举措、新方法,同时积极拓展与其他机关、部门、基层组织的合作。但时至今日,一种全国性的、内外联动的执行工作模式依然没有形成,如何从根本上破解"执行难",仍然是今后法院执行工作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当前"执行难"现状的梳理,分析"执行难"问题产生的原因,调研了昆明市两级法院为破解"执行难"所采取的一些行动和举措,同时考察了国内其他法院的一些先进经验和做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能够广泛适用于各级法院的执行工作机制和执行举措,希望能够为破解"执行难"提供一些切实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民事执行难一直是困扰民事执行工作的老大难问题,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针对这一客观现实,学界及司法实务部门对我国的民事执行制度进行了深刻反恩,形成了诸多极具价值的研究成果。有人提出“以人身为执行对象,解决民事执行难”的论点。从民事责任制度对民事执行措施立法的影响这一视野出发,民事责任制度作为目的制约着民事执行措施这一手段;从民事责任制度的历史沿革来看,以行为和财产为执行对象而抛弃人身这一执行对象,是人类法制文明发展的标志,强化民事执行措施,制定民事执行法,不可以人身作为执行标的。  相似文献   

14.
困惑之一:增支呼声高,财政“量入为出,收支平衡”难 每到岁末年初,财政局长案头上摆得最多的,除了各种要求列入预算和增加预算的报告外,就是上级各种硬性规定支出标准的件。有道是“上面干条线,下面一针穿”,由于增支呼声高,县财政局长不仅做预算难,执行预算更难。按照《预算法》“量人为出、收支平衡”的规定,遇到收入大幅下滑,应调整预算收支规模及结构,但实际操作中调减支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看调减人员经费,现在的工资等人员支出都是刚性支出,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5.
"政策失败"因素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国内外的政策实践过程中,许多政策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未能达成其预期的政策目标,这种现象称之为“政策失败”。导致“政策失败”的因素主要有:政策本身、政策执行主体、政策目标群体、政策资源和政策环境等。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具有统筹城乡发展的特殊地位。树立和落实学学发展观,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来增加农民收入县一级烈接管理部门和农业科技工作者肩负着“先遣队”和“开拓者的特殊使命,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大连的宏大伟业中,迫在眉睫的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执行难"是指法院的判决或调解及其它执行依据生效后难以得到执行的种种情况。近年来,"执行难"已成为我国诉讼领域的一大难题,作为一种执法状态存在,多年来一直困扰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人和其他权利人,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不好的影响,也是导致人们法律信仰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剖析目前执行难形成的原因,以期寻求解决执行难的"良方"。  相似文献   

18.
对于管理制度,许多企业重制定、轻执行。究其原因多半是制度不能被企业这块“土壤”所“包容”,难以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19.
甘肃定西"西关信用村"创建的实践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西关村近年来在创建信用村中探索出了“金融机构+村党支部+农户(协会、公司)”的“三位一体”信贷组织,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推动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村信用环境.于2003年被评为定西市首批信用村。“西关信用村”创建模式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执行难"是长期困扰我国司法工作的突出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关注的焦点。从近些年法院执行的涉诉困难群体相关案件中不难看出,因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均为特殊的困难群体,法院执行难与申请执行人生活困难处于"两难境地",使得法院不得不执行终结,因而导致大量案件的堆积问题。因此加大对涉诉困难群体的救助制度尤为必要,对符合涉诉困难条件的群体建立救助制度,将政府的管理与法院的推动相结合,将救助制度与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进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力和权威性,促进社会的综合治理和平稳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