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个有着世界上最大农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农业发展无疑对中国本身乃至对世界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业的发展在经历了家庭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的发展等一系列制度变革之后 ,从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起 ,中国农业发展又迎来了农业产业化的制度变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起 ,主要缘于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难以直接对接的矛盾。自我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改革以来 ,农民家庭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经济单位 ,在生产经营上获得了相当的经营自主权。农户家庭作为农业生产基本组织单位 ,其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冯飞  张晓 《特区经济》2006,(12):258-259
通过对延安市农业发展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实地调研,揭示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现状,提出“组织创新”是现阶段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经营制度创新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3.
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化中的产业集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莹华  张静 《发展》2007,(6):53-54
农业产业化在中国最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农村组织创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新路子,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发育出多种产业化组织经营模式,其经营的内容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运输业、农产品贸易业等各个行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这种农业发展模式也赢得了普遍的赞同,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薄弱环节。农业现代化不仅是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还包括农业经营制度的变革。本文通过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对辽宁省各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分析了辽宁省地区之间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辽宁省地区间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的基本路径,但欠发达地区农业产化经营面临严重的金融支持乏力问题。在欠发达地区,正规金融支持功能逐渐弱化而民间金融运行不规范。为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可行的路径是在实现民间金融合法化的基础上,以制度引导其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6.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了响应中央号召,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由山东财经大学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农业经营创新论坛”,围绕新形势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必要性、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挑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组织形式及特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容以及农业经营制度变革方向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因素的贡献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正林 《改革》2007,(11):49-54
基于1978~2005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地区差异与农业增长进行研究表明,制度变迁对我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增长作用显著,土地产权制度、价格制度、财税制度变迁通过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经济利益来影响农业增长。同时,各地区中影响农业增长的各种因素及其对农业增长的要素贡献度存在差异。可从加强农村经济制度创新入手,结合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寻找制度创新和地区特色的结合点来促进农业稳步增长.缩小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8.
适度规模家庭农场将成为我国农业经营主要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我主要讲两个方面:一个是怎么看农业农村的发展阶段对合作的新要求,整个中国农业发展的版型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怎么理解这个阶段发展合作的新问题。第二个要讲的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就基本经营制度与合作有关的内容谈几点看法。目前我国整个农业与农村的基本形态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劳动形态变化。中国传统的农业形态基本上是以高劳动投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主的农业类型,基本依托是靠提高劳动  相似文献   

9.
资源贡献条件下的农业发展与适度规模经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稳定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经营制度下,由于农业内部资源对生产贡献的不平衡驱动,尤其是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仍具有成长的空间,农户经济是成长经济。必须有效供给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经济成长,缩小农户经济成长空间;并通过农业科学技术的选择性供给,促使农户单独经营与规模经营利差的实现,诱导地权流转,从而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经营体制和组织创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换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制度安排和组织形式既能使分散的小农家庭经营模式实现规模经济,又确保小规模经营农户不受剥夺?与这个问题相关又派生出几个问题:什么样的农业经营制度和模式既能增加务农劳动者的收入,又能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家庭农业是否还有生命力?中国从事现代农业的经营主体是谁?  相似文献   

11.
欠发达地区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甘肃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与启示●姜安印吴解生朱智文(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兰州,730070世纪之交,中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出现了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实现农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党的十五...  相似文献   

12.
农地经营制度创新,是我们主动促进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科学实践,是再一次把制度创新提高到农村农业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位置的重大探索。宁海县农地流转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多样化、规范化”“四化一体”共同推进的基本特点;形成了基础工作、主体培育、服务保障、实践创新等四个“两手抓”的基本做法;积累了“四个坚持”的基本经验,并在农地经营制度创新的实践中探索了一系列新的方式。宁海县农地经营制度的创新,再次唤醒了沉睡的土地资本,其主要成效不仅表现在有力促进农业双增,还在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农技推广应用方面产生了良好的政策“溢出”效应,为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农业经济模式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业经济模式是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国农业经过60余年的发展,历经新民主主义社会农业经济模式,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制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家庭承包经营制下的农业经济模式,并且不断地通过农业经济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初期完成的农业经营制度变革使农户成为最基本的农业经营主体,在“坚持”和“完善”这一经营制度的实践路径中,逐渐形成了农业经营形式多元化格局。空间视野的分析再现了农户经营主体地位新的实现形式,时序视野的分析揭示了农户经营主体地位的长期性。深化认识并确立农户经营主体地位将为农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可供依循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日本认定农业者制度是旨在改善农业经营状况、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效率的重要农政改革措施。自1993年日本制定并推进该制度以来,政府对认定农业者重点实施了农业经营基础强化资金等低利融资制度、农地流转化对策及支援等措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研究、借鉴日本认定农业者制度对我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家庭农场方面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存在很大差距,但探究其根源则各有不同,多数观点认为是要素资源禀赋的差异。文章则认为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产生巨大经济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制度创新观念、制度创新利益、制度创新主体、制度创新环境等方面。缩小这些差异,就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辽西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峰  刘燕 《辽宁经济》2010,(11):34-35
辽西北地区多年来由于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和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制约,资源和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农业发展基本是沿用粗放型增长方式,对农业采取掠夺性经营。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环境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甲午战后的中国农业封建性雇佣劳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后的一个时期,中国农业自由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性质的雇工经营都有明显发展,部分地区开始了农业劳动力的商品化进程。但是,这种发展很不充分,农业资本主义相当微弱,农业劳动力的商品化进程远没有完成。一方面,在多数情况下,家族劳动仍是农业劳动的基本形式,雇佣劳动只是一种补充和调剂;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雇佣劳动也不具有自由的性格,封建色彩或前资本主义色彩仍然十分浓厚。同时,各个地区的发展极不平衡。在一部分地区,自由雇佣劳动已占居主导地位,而在另一些地区,封建性的乃至奴隶式的雇佣劳动仍然相当普遍。即使在同一地区,雇佣劳动的性质也往往因雇主身份而异。同一雇主也可使用不同性质的雇佣劳动。这反映了甲午战争后农业雇佣劳动的复杂性。本文着重讨论这一时期农业雇佣劳动的封建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多地少,土地改革后,形成了一种土地小块分散经营的格局。这种经营格局在一定时期调动了无地和少地农民的积极性,产生过深远的政治和经济意义。但随着传统落后的手工农作向现代农业经营转化,小块分散经营的土地体制受到了冲击,暴露出许多局限性和惰性,甚至成了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阻碍之一。农业的家庭经营或家庭农场(企业)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农村中已成了主导的经营形式。  相似文献   

20.
《四川经济研究》2006,(10):41-43
农业企业化.是指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较为充分的地区.在坚持党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长期稳定不变的前提下.按照农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使用权“三权分离”的原则.深化农地经营制度改革.明确农户承包土地的财产权.搞活土地经营使用权.促进农地的流转和集中.加快农业经营主体从传统分散的自然农户向规模经营的农业企业和法人农户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从传统的“自然农户经济”向“法人农户经济”转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