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托达罗模型是解决二元经济结构下人口流动问题的有效措施.但是,我国人口流动的实践证明:托达罗模型没有考虑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不断增加的问题;也没有看到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时劳动力的大量需求.托达罗提出的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模型,只是控制了城市人口不会大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人口的增长趋势,把城市中的失业问题转移到了农村,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托达罗模型自身的理论缺陷,不仅不能解决我国的农村问题,反而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应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中吸取经验教训,取消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局面,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允许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降低劳动力迁移成本,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看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同时在转移方向、转移速度和转移规模上符合中国国情,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与明瑟收入方程,建立关于湖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乡教育差距的计量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由城乡可支配收入差距、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和城镇就业概率共同决定。根据这一模型,对近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与城乡教育差距相关性很强。这对我国通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特别是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进而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顺畅地解决农民问题有着特别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邹小菲 《商业研究》2005,(15):132-134
目前,在我国人口的流动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从城市到城市两大趋势。随着这两种趋势的不断加大产生了失业问题,形成了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矛盾。运用托达罗模型对这种矛盾进行分析,可找到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出台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加以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托迭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基础上,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选择的成本收益进行比较,并对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我国人口流动的实践和托达罗模型提出的背景极为相似,即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并涌入城市和城市失业现象并存.文章最后指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最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关于哈里斯-托达罗模式下劳动力转移与环境污染的研究,1990~2010年以来的英文文献主要从劳动力转移引致的工业污染对经济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中间品部门生产产生的污染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未来这一研究应该关注转移动机的多元性、农业部门产生污染以及农业与工业部门的跨境污染;在相关调查统计数据逐渐健全的前提下,发展实证研究;更全面地考虑到污染影响到的支出函数等,即污染导致的被动消费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近来年来频频发生的民工荒现象,引入托达罗模型,以模型中的变量为基础探析了民工荒现象发生的内在机制,认为城乡预期实际收入产生的效用和迁移成本决定了农民工的去留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思路与对策——托达罗模型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项重要内容。托达罗模型对解决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有一些与我国的实际不适应。应根据我国的国情选择城乡统筹发展、共同吸纳的方式,进行户籍改革及制度创新,建立适应农民需要的培训体系及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在对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建立起二元劳动力市场下的人口流动模型.认为决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地原因是迁移的预期净收入;二元劳动力市场造成的价格歧视和劳动力进入成本并不能解决城市的下岗失业问题,相反使城市的就业容量损失。  相似文献   

10.
石燕  张帆 《现代商业》2013,(21):185-186
在发展经济学中,关于城乡劳动力流动问题最具代表性的人口流动模型是刘易斯模型和托达罗模型。比较和分析二者模型对于学习发展经济学,了解如何加快劳动力流动使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就需要从推动劳动替代资本,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小城镇,就近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形成增加农民人力资本的长效机制;尽量使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极小化等方面求得突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建立起二元劳动力市场下的人口流动模型,认为决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地原因是迁移的预期净收入;二元劳动力市场造成的价格歧视和劳动力进入成本并不能解决城市的下岗失业问题,相反使城市的就业容量损失.  相似文献   

12.
引入企业和个人承担的社保费用,并基于扩展后的托达罗模型研究2002—2012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低统筹层次的社保制度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保统筹层次过低的现状会直接影响到各地区的就业概率,进而影响到农村劳动力的流向,带来人口过度集中于东部地区的现象,不利于区域均衡发展。为推动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应尽快提高社保统筹层次。  相似文献   

13.
荣弦  喻婵 《现代商业》2012,(15):287-288
从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入手,指出托达罗模型的不足。并从效用相同的角度计算城乡实际的收入差距,进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改进。从城市化的微观主体—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成本收益角度分析,指出净收益的大小是推动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从而指出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需要从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4.
由托达罗模型引发的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立新 《商业研究》2006,(18):145-148
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加速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托达罗人口流迁模型,剖析了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方式和相关问题,认为经济因素仍然是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浅层次、多渠道、多样化、渐进性是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突出特点;农民工进城对城市工人就业并不产生多大消极影响,相反还会增加城市就业机会;为了促进农业劳动力的持续、健康转移,必须重视农业发展,有效改善农民教育模式,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农村学生主动弃学现象愈演愈烈。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出发,并结合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对问题成因进行了深刻剖析,指出经济结构不合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语言编码及社会网络资源缺乏、社会保障和城乡户籍制度不够完善等是农村学生主动弃学的成因。解决这一问题,应建立公平的就业制度、教育制度、户籍制度,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并进行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及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国的"农民工"现象,国外经典的人口流动理论无法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其原因是国外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基本上是一次性的转变成为城市市民.而中国由于制度的约束,这个过程需要分成两步来完成.本文在对国内学者针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两阶段"转移理论研究述评的基础上,引入权益保护与家庭迁移因素,将托达罗模型分成两个阶段,从而完成"两阶段"转移理论的模型化构建,该模型能够很好的解释中国的"农民工"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中国百货零售企业规模经济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文应用有关数据资料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百货商店的规模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百货商店的规模与效益之间确有正相关关系;百货商店的规模经济不是来自于规模增大所导致的单位面积交易量的增大,而是来自于规模增大所导致的各种成本与费用的节约。  相似文献   

18.
在城乡双向流通体系下,我国的商品流通实现了城市和农村的合二为一,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本文通过城乡互动流通对农村经济,尤其是农村消费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这一研究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证实了城乡互动流通对农村消费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此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笔者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论人口乡城迁移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持续发生的大规模乡城迁移背景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养老保障的供给方面看,人口乡城迁移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经济保障水平,但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会有所欠缺。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不仅提高了人均收入水平,而且在经济上为农村地区开展社会养老提供了可能。事实上,人口乡城迁移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加快了我国农村地区养老观念的转变和养老保障体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持续发生的大规模乡城迁移背景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养老保障的供给方面看,人口乡城迁移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经济保障水平,但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会有所欠缺.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不仅提高了人均收入水平,而且在经济上为农村地区开展社会养老提供了可能.事实上,人口乡城迁移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加快了我国农村地区养老观念的转变和养老保障体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