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微絮凝直接过滤处理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当浊度、SS、COD_(Cr)、TP、BOD_5值为3.7~247 NTU、5~342 mg/L、15~108.1 mg/L、0.2~3 mg/L、2.5~23.3 mg/L时,出水浊度、SS、COD_(Cr)、TP、BOD_5分别为0.28~4.48 NTU、5~19 mg/L 、5.65~39.2 mg/L、0.01~0.67 mg/L、2~7.7 mg/L,达标率分别达到100%、95.6%、100%、94.7%、100%.工艺具有占地少、出水效果好、投药量小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严格控制运行条件,才能让运行效果更稳定.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对阜新矿区的微污染矿井水进行处理,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并研究了过滤特征。试验结果得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最佳投药量和絮凝时间分别为2~4 mg/L和3~4 min,最优滤速为10~14m/h,此时过滤周期可达到30~40 h,出水浊度和悬浮物浓度可分别达到1 NTU和5 mg/L以下,符合回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3.
以某典型印染企业废水尾水为研究对象,针对尾水回用的实际需求,进行了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工艺的适用性研究.同时对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中絮凝剂、G值、微絮凝时间、滤料等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铝系絮凝剂中的HPAC处理效果显著,当投药量为20 mg/L,絮凝时间为2min,G值控制在100 s-1时,处理效果较好;微絮...  相似文献   

4.
冬季北方以江河水为水源的水厂源水会存在低温、低浊、有机物污染加剧的问题,常规强化处理可以使水质改善,但投药量和污泥量都会大大提高。采用微絮凝工艺能够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本文叙述了低温低浊水的特性,总结了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的机理、优缺点以及絮凝剂和滤料的使用等,并简单介绍了微絮凝—超滤和微絮凝变孔隙深层过滤两种工艺。  相似文献   

5.
微絮凝直接过滤法在电厂工业废水回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选择微絮凝直接过滤技术处理电厂中的工业废水,使其经过处理后能被作为冷却水加以回用。通过小型实验观察混凝剂投量、助滤剂投量、过滤速度等因素对CODMn去除率及浊度去除率的影响,从而得出最佳投药量的范围。此外通过微絮凝直接过滤的实验,确定了过滤实验的运行周期。  相似文献   

6.
本课题通过中试对均质粗砂滤料微絮凝过滤工艺作了探讨,结果如下: 1.滤前絮凝对滤池工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混凝剂投加量的不等而不同。可以用控制参数G值、GT值联合描述这种影响; 2.藻类对滤池工况的影响甚大。大部分藻类被集中去除在滤料表层10cm以内,导致滤层水头损失急剧增加,过滤周期显著降低。滤前加氯可有效地改善滤池工况; 3.均质粗砂滤料滤池配以气水反冲洗技术较适用于直接过滤工艺。滤池对原水中藻类负荷变化有很好的抗冲击能力:藻类浓度100,000个/mL的情况下,12m/h的滤速仍可获得高于12h的过滤周期;4.本研究对水厂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了切合实际的参数。  相似文献   

7.
静压力下采用针刺滤布对洗浴废水微絮凝过滤的试验研究,以达到中水回用标准。试验考察了静压力下针刺滤布微絮凝过滤洗浴废水的效果;研究了静压力下针刺滤布微絮凝过滤的特性。结果表明:对SS的平均去除率达96.57%,对浊度的平均去除率达95.56%;反冲洗周期为60min时,平均产水量达3.61t/m2.h,针刺滤布的再生率达99%以上;变压过滤流量随水位的下降而衰减,水位大于40cm时,流量较大;恒压过滤,流量衰减趋势变缓,过滤时间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8.
马兰矿选煤厂采集现场浓缩机入料煤泥水进行试验研究.研究表明①选用经济、高效和pH适用广的超强絮凝剂NPAM-7080作为处理药剂处理该厂煤泥水是合适的;②絮凝沉淀主要影响因素主次顺序投药量→泥化程度→pH→GT值;③采用一段与二段浓缩机入料煤泥水水量配合比为1∶2的混合水样和絮凝剂分部投加(第一次投加30%,第二次投加70%)处理可实现少药耗、浑液面沉速快和处理上清液浊度低的优点;④混合煤泥水SS=24~50 g/L时,最佳投药量为1.5~2.5 mg/L,分部投加时可节省药剂15%~20%.  相似文献   

9.
电凝聚微絮凝过滤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用电凝聚微絮凝过滤法处理生活饮用水,该方法能有效地处理200度以下的低浊原水。文中提出的采用AT值作为电凝聚器的综合运行参数,可为电凝聚器的设计提供依据,而且AT值本身与原水浊度之间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微污染水源水采用微絮凝-超滤组合工艺进行中试研究,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出水水质稳定,对浊度、COD_(Mn)、UV_(254)、>2 μm颗粒物和原生微生物的去除都有很好的效果,去除率分别高达99.8%、48.5%、73.4%、99.9%和99.9%.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东线截污导流工程已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达标后一部分工业利用,一部分用于农田灌溉,一部分截污导流蓄存,蓄存的中水尽量用于农田灌溉、林业、水保等方面.充分利用中水灌溉以减少其排入南水北调输水干线,保证调水水质,是南水北调工程研究的重要项目,现就截污导流中水灌溉充分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关爱萍  王科 《人民长江》2011,42(3):57-61
为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水权在省级用水行政区域(河南、河北、北京、天津)间的初始配置,建立了基于多层次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模型将水资源调配中利益协调的因素纳入水权配置的影响因素分析中,构建了多因素影响下的南水北调调水水权初始配置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各地区的调水水权进行初始配置。结果表明,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受水地区的调水水权分配量分别为20.07亿,31.20亿,15.58亿m3和12.63亿m3。  相似文献   

13.
水权理论与南水北调工程水权分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洪先 《人民黄河》2002,24(3):15-17
南水北调是一项跨流域、跨省市的远距离调水工程,由于沿线各省(市)的自然地理、人口、资源、社会、经济等状况各不相同,因此必然存在流域、城市之间用水矛盾和利益协调问题。通过对国内外水权现状进行研究,根据水权基本理论,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水资源状况和南水北调工程实际出发,提出了南水北调工程水权分配的基本思路、原则和程序。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工程委托管理行为规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包含单位工程2700余个。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建好工程,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施行以项目法人为主导的直管、委托和代建制三种模式相结合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河北段采取的是委托管理模式。项目法人需与建设管理单位签订委托合同。授权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独立开展委托项目工作,承担委托项目在初步设计批复后建设实施阶段全过程(初步设计批复后至项目竣工验收)的建设管理,这一举措有力地保证了南水北调京石段工程进度。但工程实践中,业主、监理、承包商三方施工建设行为不够规范,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的总体要求尚有一定距离,亟待探索。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水槽进行了粗细两种泥沙的高含沙水流稳定输送试验,在此基础上就军水分流对高含沙输送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浑水分流后,一般会改变水流的含沙量,或者影响水流的稳定输沙状态,引起河床的冲淤变化。分流会增加水流含沙的浓度或造成淤积,从而影响高含沙水流的稳定输送。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工程银团贷款新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民英  张元教  邓杰 《中国水利》2005,(14):41-42,45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利用银行贷款近500亿元,资金的足额筹集关系到工程的成败.为此,项目主管部门和国内金融机构经过反复商讨,提出了按国际惯例组建南水北调工程贷款银团,筹集建设资金的构想,并进行了成功实践.作为水利建设资金融资模式的一次新尝试,南水北调工程银团贷款将对水利建设资金融资产生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分解为提水、输水和蓄水三大系统,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T)建立了各系统工程运行风险因子识别体系和评价结构模型.通过对东线一期工程运行风险的定量计算,实现了工程各系统运行风险等级划分,进而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给出相应的降低风险的控制措施和对策,为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安全运行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临时用地复垦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因交通运输、施工生活、生产加工、取土、开挖、弃土(泥、渣)等临时用地对土地造成了破坏,通过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南水北调中线吴庄隧洞工程洞型断面的选择,隧洞进出口位置、进口底高程、洞身结构尺寸、进出口分流角和汇流角的确定等关键性控制体形尺寸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洞身支护参数的选择与衬砌结构计算,可供类似输水隧洞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