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始于1978年的农村改革,至今已经历26年风雨。针对改革不同时期面临的问题和阻力,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6个“一号文件”,给我国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强调,农民增收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千方百计让农民增收,是中央一号文件的关键词之一,是2004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传递了一个重要政策信号,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民增收问题.并将它上升到了政治高度。  相似文献   

3.
2004,是十五时期的最后一年,更是十一五乃至更长时间规划的关键之年。展望新世纪,我们深深感到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对粮食形势造成严重危害:到了2010年,美国和欧洲可能经历酷热难耐的日子,最高气温将超过华氏90度(约  相似文献   

4.
《齐鲁粮食》2002,(11):1-1
粮食企业与农业和农村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向,将会对粮食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最直接最重大的影响。因此,认真研究一下“三农”问题,对我们粮食企业掌握主动权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宏观调控和农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铁军 《中国改革》2004,(11):37-38
最近在各地调研中与领导干部座谈,以及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各种会议反映,大多数部门知识分子、地方干部和企业家对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不能完全理解;其中很多人实际上持强烈反对意见;同期,各种报刊杂志对中央宏观调控也有很多负面文章发表。这与10年前的上次宏观调控提出时的反对情况相似。  相似文献   

6.
破解“三农”问题的制度障碍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伟 《农村经济》2003,(11):35-37
一、破解“三农”问题的制度障碍”三农”问题是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显现出的部分地区农业脆弱、农村贫穷、农民困苦的状况并长时间难以扭转而形成的。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但“三农”问题依然形势严峻 :农产品价格高、成本高的问题 ,已成为影响农产品提高竞争力的最大障碍 ;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中 ,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外部运行环境不佳、内部运行机制不畅等问题 ;乡镇企业发展环境亟待改善 ,城镇化问题有待解决 ;乡村负债问题严重 ,推进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困难重重 ;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凸显。在这种背景下,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学者,也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弄清合作经济的一些理论问题,对于指导合作经济健康发展、为政府制定扶持政策提供依据,都具有重要意义。廖运凤就合作经济的一些重大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做了一番思考,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首先,虽然合作经济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其本质则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劳动者为改善生活或生产条件,谋取和维护自身利益,在自愿互利基…  相似文献   

8.
我国"三农"问题成因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重视,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直指“三农”问题,反映了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从我国二元制经济结构角度出发对“三农”问题产生的症结、解决对策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许多可行性建议。本文认为“三农”问题决不是一个或几个孤立的问题和现象,其形成不是某一个因素造成的,实质是整个农村地域系统运行状态不佳,与其他地域系统不协调而致。  相似文献   

9.
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到 2 0 2 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小康要惠及十几亿人口 ,这主要是看绝大多数农民的变化。基于我国独特的国情 ,“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 ,必须选择切实有效的发展路径。一、切实更新观念 ,在“三农”之外谋求解决“三农”问题之道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首要途径 ,笔者认为当推“工业化” ,即农村人口就业的非农产业化 ,或称“农民的非农产业化” ,也就是多数以至绝大多数农民 (80 %以上 )最终都能在非农产业 (工业、服务业等 )中获得稳定的就业。说到底 ,中国农业问题和农村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来参加这个会之前,回良玉副总理要求把三个感谢带到会上。首先感谢新疆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对这次会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第二是向各省(区、市)农办、农业厅的同志表示感谢,今年上半年农业形势好,从事农业工作的同志功不可没;第三是向杂志社表示感谢,为大家座谈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这么好的平台。下面,我对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2.
一头是农户,一头是企业,在类似于跷跷板的游戏中,总会有一头沉下,一头跷起。企业和农民都在力求一个平衡的支点。在这种态势之下,农村经营趋于多元化已是自然。  相似文献   

13.
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最近在山东、河南专门就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进行考察。他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深刻认识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在思想上、工作上更加重视“三农”问题,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胡锦涛十分关心农民增收问题。他每到一地,都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探讨如何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加。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  相似文献   

14.
今年2月8日,时隔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下发,这也是建国55年来中央再次就农民增收问题出台文件。之后不久,国务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直接措施“一免两补”(免征农业税,种粮补贴和良种补贴)政策正式出台,这都将对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这是一喜。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的症结与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逾越的鸿沟。文章指出农民收入问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以及农民权益保护问题应当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并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多种形式推进我国农村社会转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开发,推动城镇化发展;培育农村新的市场主体,建立农民自己的组织。  相似文献   

16.
对"三农"问题与出路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是历史的沉淀,是客观和主观矛盾运动的产物,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也是社会政治安定的敏感性问题。文章分析了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弱化区域,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民组织化水平低、农产品竞争力弱、城镇化率低、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不良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高勇 《农村经济》2003,(11):1-4
“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党的十六大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若干重要方针 ,特别是关于“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 ,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的论述 ,为我们搞好“三农”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需要在思想上深刻领会其精神 ,在实践中认真探索和总结经验 ,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推进其发展。一、着眼于抗风险保增收 ,引导农民树立市场观念增收是农村小康建设的关键。“三农”问题中 ,当前反映特别突出的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全国而言 ,自 1996年到 …  相似文献   

19.
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旷爱萍 《农业经济》2005,(10):14-16
“三农”问题是近年来党和国家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增加问题。2004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936元,比上年增长了6.8%,是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最大的年份。2004年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在于政策好、粮价高、人努力、天帮忙。然而,天气的好坏是非人力可以掌握的,在我国的粮食补贴和粮食价格已接近国际水平的条件下,再依靠粮食涨价和国家的直接补贴来增加农民的收入的空间不是很大。因而,要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就必须找到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并探求相应的解决方法。本文从农民支出的角度来探索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着借鉴国外类似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相关的政策制订者提供决策思路,为海内外的学者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的宗旨,由中国留美经济学会(The Chinese Economists Society)和浙江大学共同主办,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浙大卡特)和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世界银行(world Bank)、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